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教育  >  龍江教育  >  教育資訊
搜 索
防家長群淪為『拍馬屁群』,專家呼吁設立平臺公約
2018-10-18 09:06:59 來源:中國青年網-新華網  作者:張大川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防家長群淪為『拍馬屁群』,專家呼吁設立平臺公約

  新華社西寧10月17日電 題:防家長群淪為『拍馬屁群』,專家呼吁設立平臺公約

  新華社『中國網事』記者 張大川

  新華社報道《青海一區教育局明令防止家校網絡交流平臺成『拍馬屁群』》連日引發輿論關注。QQ群、微信群等方便家庭和學校溝通的家長群,如何防止淪為『拍馬屁群』?『中國網事』記者對此進行了調查。

  地方教育局明令防止『拍馬屁群』引發熱議

  青海省西寧市城西區教育局日前出臺《家校網絡交流平臺『五要五不要』管理規定》,其中『五不要』包括:一是休息時間不要發,信息發布要在工作時間內;二是作業、成績排名等不要發,學生作業教師要當堂布置,不得在交流群中發布,不得發布學生考試成績,同時批評表揚不發,拉票評比不發;三是未經區教育局許可的求助、慈善、募捐等活動信息不要發。一般性通知,原則上不點贊、不回復,避免『拍馬屁群』的出現;四是與工作無關的言論、圖片、鏈接等信息不要發,如商業廣告或商品營銷,嚴禁教職員工成為『微商』,避免『廣告群』的出現;五是他人隱秘信息不要發。

  西寧市城西區教育局工作人員向記者表示,出臺該規定的主要原因是此前教育局收到部分家長的相關投訴,包括學生學習成績被上傳到QQ群和微信群、群內交流內容與學生無關等。目前該規定已在全區施行並接受群眾投訴,教育局至今還未接到任何投訴。

  記者看到,該管理規定的出臺後,引起大量網友點贊,甚至有網友『建議全國推廣』。也有網友認為『感覺很難落實,很難監督』,對該規定能否落實感到懷疑。

  『家長群』緣何變味?

  西寧市城西區教育局這名工作人員表示,建『家長群』的目的是方便老師和家長的溝通,而部分『家長群』之所以變了味,一方面是因為家長想方設法希望老師多關注孩子,另一方面是老師缺乏有效管理平臺的方式方法。

  西寧市一位小學教師告訴記者,她往家長群裡發布通知後,家長們往往都會跟帖回復,幾十條信息很快會覆蓋原有的通知內容,其中也不乏『老師辛苦』之類的問候,不少家長還會詢問孩子在學校的日常,讓她感到負擔很重。

  有微博網友『有東有南也有北』留言表示:『老師曾在群裡發了學校組織外出活動的照片,家長回復者寥寥,結果老師在班裡訓斥孩子,說家長沒素質。』

  『隨著QQ群、微信群等新交流平臺出現,原有的家訪等交流活動大大減少,家長和老師的交流反而越來越少,這也是現在的家長群面臨的問題。』暨南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教授劉濤說,此時的『家長群』就成為一個表演性舞臺。

  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研究員儲朝暉對此表示,『家長群』淪為『馬屁群』,一方面是個別老師確實有這種需求,另一方面是家長在不熟悉、不了解老師是否有需求的情況下,結合自身社會經驗,認為這種方式可能對自身更有利。

  專家:無須取消『家長群』,但應有平臺公約

  劉濤認為,在『家長群』屢屢曝出問題的當下,西寧市城西區教育局出臺相關管理規定是有必要和前瞻性的。家校交流平臺建設應該回歸到服務教學和教育的原點,與教育教學不相關的內容要盡量避免,但是行政規定只能規約老師,約束不了家長,更好的做法是針對這種現象提出倡議,設立平臺公約。

  『教育行政部門的初衷很好,但沒有必要去做超越權力邊界、擴展權力空間的事情,這是政府部門應有的底線。』儲朝暉說,管理『家長群』實際上應該是老師的自主行為,明智的老師自然會在和家長交流時把問題講清楚,杜絕可能出現的各種亂象。

  劉濤認為,應該明確和完善QQ群、微信群等家校交流平臺在教學過程中的功能和機制,探討如何建立QQ群、微信群對教育教學的良性互動機制。

  針對網絡上呼聲很高的『取消家長群』建議,劉濤表示,網友的呼吁其實是為阻止與教學無關的討論,但不能打著這種旗號形成誤傷,阻斷家長對公共議題的討論和交流。作為交流平臺,老師往往會應學校或教育部門要求向家長傳達一些教育政策,此時家長們利用這些平臺圍繞政策的交流是有意義的,討論的聲音也是寶貴的。

責任編輯:王蕊

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我們立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