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北京聾啞人去甘肅旅游,他打的手語,當地聾啞人能『聽』懂嗎?一位盲人摸讀盲文,因為現行盲文大多不標聲調,他能根據上下文『猜』出這個字嗎?
《國家通用手語常用詞表》和《國家通用盲文方案》作為語言文字規范發布,已於今年7月1日起實施。這意味著,我國3300多萬聽力和視力殘疾人有了自己的『普通話』和『規范字』,這是我國語言文字規范化建設中的一件大事,充分體現了社會文明的進步。
七年磨一劍,回應聽力視力殘疾人需求
手語地域差異大、對新事物的打法少,盲文標調不規范……我國地域遼闊、方言眾多,手語和盲文也不例外,其不規范給聽力和視力殘疾人帶來很多困擾。
2011年,教育部、國家語委和中國殘聯委托國家手語和盲文研究中心,針對全國手語、盲文使用狀況進行抽樣調查。調查結果顯示,63.1%的成年聾人和85.2%的聾人工作者希望制定國家通用手語,半數以上視力殘疾學生、教師和成年視力殘疾人認為需要完善盲文。
『這項研究花了整整7年。』中國殘聯副理事長程凱介紹,經過大量田野調查、語料采集、分析比對、學術研究,2015年,『國家通用手語標准』和『國家通用盲文標准』兩大課題結項。此後,『國標』在全國26個省份的55家單位進行了試點,包括特教院校、聾人協會、盲人協會、盲文出版單位等。根據試點反饋進行了修訂完善,又通過了專家委員會和國家語委的評審,《國家通用手語常用詞表》和《國家通用盲文方案》最終形成。
語言是生動鮮活的,無時無刻不在演化發展。那麼,制定『國標』需要遵循哪些規律呢?
程凱介紹,首先是『約定俗成、簡明易用』。例如,在國家通用手語研究中,課題組成員的3/4為聽力殘疾人,他們來自全國12個省市,體現了手語第一使用者在研究中的主體地位。『各地聽力殘疾人坐在一起,語言政策研究人員、熟諳手語的高校科研人員和聾校教師參與其中,大家針對每個打法進行交流,從不同角度比較、分析每個手語動作,最終形成共識,這就是通用手語的主要詞匯。』程凱說,全國還遴選了12個手語采集點,基本囊括七大方言區不同的民族地區,這些采集點將定期采集新鮮的手語打法,不斷充實國家通用手語詞匯庫。『國標』的制定還充分考慮了其利於信息化、適應國際交流與合作等問題,使其不僅能運用於日常生活,還能更好地適用於電腦、互聯網等領域,便於在國際上交流,從而促進殘疾人信息無障礙發展。
手語求同存異,更加形象易用
手語也有『方言』。就拿『錢』來說,有的地方手語是做捻鈔票的動作,有的地方則是用拇指、食指捏成小圓圈。
『《國家通用手語常用詞表》體現了求同存異的特點,在編輯詞表時,如果南北方差異較大,不能用一個地方的打法替代另一個地方,就將這兩種打法並列收入。』國家手語和盲文研究中心行政委員會主任、北京師范大學教育學部教授顧定倩介紹。
拿到《國家通用手語常用詞表》,很多聽力殘疾人表示,這個詞表『更方便、更易懂、更親切』。原來,相較於原《中國手語》,《國家通用手語常用詞表》用大量聽力殘疾人日常習慣的手語,替換了過去許多和漢字一一對應的手語。『我們減少了表音的成分,因為對於聽力殘疾人來說,形象是最重要的。』顧定倩舉例說,例如『偷偷摸摸』一詞,很多聽力殘疾人不是打『偷』『摸』二字,而是直接模仿偷偷摸摸的樣子。
同時,《國家通用手語常用詞表》大量減少了手指字母的使用,注意描述手語表達時體態動作和面部表情的變化,重在體現手語表形表意的語言特點。比如,原來要打『詳細』一詞,需要用漢語拼音『X』來表示『詳』。但這種手指字母看多了,很多聽力殘疾人會糊涂,這次修訂,就把很多不太符合日常交流的手勢替換掉了,以後再打『詳細』,不需要再打『X』,只需要打兩遍『細』,這在一定語境中表示更加細致。
『正是這些源自生活的手語,使廣大聽力殘疾人看到通用手語很親切、很喜歡,也願意宣傳和推廣。』中國殘聯理事、中國聾協主席楊洋表示,《國家通用手語常用詞表》遵循了聽力殘疾人朋友日常交流的視覺語序,非常自然順暢,『來自不同地方的聽力殘疾人朋友見面後,能馬上用通用手語進行無障礙交流,不用擔心地域差異』。
盲文字字標調,不再詞義不清
是『旗上大書』還是『騎上大樹』?對普通人來說,一看漢字就一目了然,但盲文很大程度上是拼音文字,大多數不標聲調,對視力殘疾人來說,就成了一個難琢磨的事。
『國家通用盲文在現行盲文基礎上實現字字標調,並簡寫了部分調號,堪稱現行盲文的「昇級版」。』國家手語和盲文研究中心專家諮詢委員會委員、北京聯合大學特殊教育學院教授鍾經華介紹,『將來視力殘疾人朋友再讀盲文時,有了聲韻調,就解決了讀音不准、詞義不清的問題』。
為了實現新舊銜接,《國家通用盲文方案》沿用了現行盲文的聲母、韻母、聲調和標點符號,沒有改變、刪減或增加任何一個符號,只是完善了現行盲文標調規則,規范了聲調符號的用法。『這樣一來,不僅保持了盲文的穩定性,更保障了盲人文化的傳承性。』中國盲協主席李偉洪介紹,國家通用盲文能夠與現行盲文平穩、順利地實現新舊過渡,做到『學新會舊、懂舊識新』,學習了國家通用盲文的人,照樣可以讀以前舊版的現行盲文書籍。
令人欣喜的是,通用盲文實現了字字標調,就為盲文的計算機朗讀提供了可靠基礎,從而利於信息化。
『盲文要實現信息化,得解決漢字和盲文、盲文和盲文、盲文和語音的互相轉換問題。』李偉洪介紹,原來不加調的現行盲文詞形不固定,常常一詞多形、一形多詞,致使計算機詞庫符形復雜,轉換時往往詞形混亂。現在的通用盲文字字標調,就實現了詞形固定。
這樣一來,通用盲文不僅能通過語音識別技術實現語音的輸入和輸出,還因為臺灣盲文、香港粵語盲文等與漢字相對應,通用盲文有利於實現不同盲文間的相互轉換。
關鍵在推廣,2020年形成使用氛圍
『「國標」關鍵在推廣,我們將有步驟、分階段地推廣國家通用手語和通用盲文。』中國殘聯教育就業部副主任李東梅介紹,在推廣使用中,要結合實際,綜合考慮聽力、視力殘疾人的數量及分布、教育資源狀況及分布、方言特性、經濟實力等因素,制定具有本地特點的推廣路線圖和時間表。
日前印發的《國家通用手語推廣方案》《國家通用盲文推廣方案》要求,到2020年,國家通用手語和通用盲文的社會認知度提高,在國家公務活動、學校教育、圖書出版、公共服務等相關領域形成使用氛圍。
針對目前手語盲文專業人纔缺乏、社會關注度低、經費缺乏等短板,推廣方案提出了切實可行的具體措施。如到2020年,力爭對特殊教育院校相關教師實現全員輪訓一遍;2018年起,新編義務教育階段聾校教材使用國家通用手語,小學三至六年級和初中各年級配合盲校新課標教材同步更換國家通用盲文版;各級殘聯要主動協調財政部門,將推廣國家通用手語和通用盲文所需經費納入預算,保障投入。
『我們將以特教院校和公共服務領域作為重點,抓住出版單位、新聞傳播等關鍵環節,通過骨乾培訓、開設課程、完善相關規范、建立翻譯隊伍、搭建學習平臺以及開發信息化產品等形式,有步驟、分階段地推廣國家通用手語和盲文。』教育部語言文字應用管理司、語言文字信息管理司司長田立新說。據悉,一些現代科技手段如AI技術等,也將為聽力和視力殘疾人搭建平臺,方便他們通過手機等終端學習國家通用手語和通用盲文。(張爍)
- 『冷資源』助力『冰雪游』2021/01/04
- 聚焦項目實體提供服務 通河縣全力推進產業項目落地投產2021/08/29
- 趙薇作品被多平臺除名2021/08/27
- 奧運冠軍張雨霏:隔離期間能打游戲太爽啦!2021/08/27
- 齊齊哈爾市碾子山區: 『小』城市打造志願
- 張慶偉:持續提昇管理保護質量和水平 努力
- 哈爾濱市建立經營業戶誠信管理機制 3次違
- @高考生!多所駐慶高校招生計劃和方案已提
- 高考期間大慶天氣『和風陣雨』 最高氣溫29
- 大慶孤兒保障再昇級 最新政策走在全國前列
- 哈爾濱機場第二通道 迎賓路高架橋施工忙
- 首批"提速辦"事項清單公布 失業登記3個工作
- 『五個一百』,浸潤心靈的力量
- 27日新增確診21例 其中本土1例(在雲南)
- 紅色血脈——黨史軍史上的今天|8月28日 重慶談判
- 構建清朗網絡空間,給網絡活力護航 為網絡正氣橕腰
- 俄媒:美情報溯源無『實錘』也不會阻礙其『甩鍋』中國
- 美國拙劣的政治溯源侮辱了科學和世界
- 柬埔寨官員:新冠病毒溯源政治化損害國際抗疫合作
- 搞軍演、拉盟友,美國『秀實力』 東南亞國家為何不買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