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教育  >  龍江教育  >  龍江要聞
搜 索
黑龍江民族職業學院——民族預科教育辦學30年培養萬名優秀學子
2018-06-27 15:35:16 來源:東北網教育  作者: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東北網6月27日訊 6月26日,黑龍江民族職業學院民族預科學院舉行民族預科辦學三十周年暨2017級『繼往開來三十載 民族團結薪火傳』主題畢業匯演。學院千餘名師生歡聚一堂,共慶民族預科辦學三十周年。同時,歌舞、相聲、朗誦、情景劇、小品,各種節目交織在一起,打造了一場『走心』的畢業典禮,展示了民族之美的豐華美韻。

舞蹈《青花瓷》

  30年培養萬名優秀學子

  黑龍江民族職業學院是國家民委與黑龍江省政府共建高校,作為黑龍江普通高等教育少數民族預科教育基地,開設少數民族預科教育已歷經30年,少數民族預科招生版圖由省內輻射到西部、擴展至全國;辦學規模由首期的40人增至目前的1474人;目標高校增至23所,包括2所部屬本科、19所省屬本科和2所國家示范性專科;累計招收省內外少數民族預科學生10824名。

  30年來,學院的少數民族預科教育得到不斷加強和完善,培育了大批各民族優秀人纔和少數民族乾部。

  當天的演出從入場就別開聲面。首先發起了倡議,號召民族預科學院教師和2017級學生自願向設在現場的古麗民族團結基金捐款箱捐款。『希望我們全體預科的同學們,在畢業來臨之際,再為母校獻出自己的一份愛心,將這份熱度傳承下去。』

  古麗民族團結基金設立於2014年。當年就讀黑龍江民族職業學院的維吾爾族預科學生熱依漢古麗·帕爾哈提生病,因家庭貧困拒絕住院。秦桂芝老師為其墊付了2000元住院費,學院師生又捐款1.7萬元。古麗出院後,將剩餘的1.1萬元交回學院,希望幫助其他學生。學院為此設立了『古麗民族團結基金』。基金設立以來,陸續收到捐款30餘萬元,幾年來共有43名不同民族的學生獲得資助。古麗同學於2015年4月被黑龍江省政府授予『民族團結進步模范個人』榮譽稱號,這是有史以來黑龍江省首個獲此殊榮的在校大學生,成為我省民族團結進步創建活動的一段佳話。

  據民族預科學院主任尤延生介紹,預科教學中,學院探索出貫通式少數民族預科人纔培養模式,探索實施了一系列提高教學質量的重要手段。完善學業考核評價體系,強調學生及教師日常過程管理,在教學上全面實行五個統一原則,即統一教學大綱、統一授課計劃、統一重點難點、統一出題、統一流水閱卷,旨在引入競爭機制,通過不同班級的成績來橫向評教,從而激勵同門課程中的教師努力提昇教學質量。

  為了實現對這些來自不同民族、不同地區、有著不同文化基礎、不同目標院校的預科生進行更為有效的教育教學,民族預科學院實行了分層次教學改革。

  同時,在為期一年或兩年的預科階段,實行『預補結合』『因材施教』和『一幫一結對子』學業援助機制;實施預科學生教育的『四個不間斷』,即入學前後銜接不間斷,入學後的假期教育不間斷,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銜接不間斷,畢業後跟蹤服務不間斷。

  近年來,學院積極組織參加全國預科會考,會考成績穩步提昇。據目標學校反饋,集中培養的預科學生,與高考後直接入學的同專業學生相比,適應環境能力、自主學習能力及考研就業競爭力,均處於領先地位。從學院走出去的眾多少數民族預科校友,很多成為民族地區各條戰線上的骨乾人纔。

  民族文化獨具特色

  6月26日的匯演中,展示了多個民族的民歌、舞蹈、樂器等,如同一場民族大聯歡,展示著獨特的民族魅力。一段民間舞蹈《納孜爾庫姆》開啟了演出的序幕,馬頭琴表演、民歌吉他彈唱《吉爾拉》、說唱《庫爾勒》等,更是掀起演出的高潮。

馬頭琴表演《萬馬奔騰》

  民族文化藝術傳承創新讓黑龍江民族職業學院形成了特色的校園文化,展現著獨特魅力。

  學生巴·阿英格是表演馬頭琴的樂手之一。他是在學院裡第一次系統地學習馬頭琴表演的。來學院報到前,他就在家鄉新疆阿勒泰從已畢業的學長處聽說了學院的馬頭琴樂隊。一到學院報到,他立即聯系學院民族歌舞團報名加入。今年4月,作為學院馬頭琴樂隊的一員,巴·阿英格與同學們一起參加了2018年全國第五屆大學生藝術展演。

舞蹈《青春之旅》

  作為黑龍江省唯一一所民族院校,學院積極履行民族文化傳承創新職能,守藝、授藝、創藝,傳承民族文化藝術,努力讓民族文化鮮活起來。近年來成為黑龍江省首批非物質文化遺產教育基地、黑龍江省工藝美術研發基地、全國民族技藝職業教育教學指導委員會秘書處單位,這使得越來越多的民族傳統技藝和多姿多彩的少數民族歌舞得到傳揚。

  學院黨委書記何志鵬說:『民族藝術作品的背後是文化,文化的背後是教育。在傳承民族民間文化的同時,讓學生潛移默化地形成了深厚的民族情感和文化底蘊,對建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對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具有重要的支橕作用。大師們從民間走進高校,也纔有更大的可能從能工巧匠轉變為優秀的藝術教育家。』

  紮實開展民族團結進步教育

  學院黨委精准聚焦『中華民族一家親,同心共築中國夢』的總目標,牢牢抓住『培育民族團結進步的種子』這一主線,形成了以教育服務管理少數民族學生工作為代表的育人品牌。

教師朗誦《將進酒》

  湧現出以秦桂芝為代表的國家級育人典型。預科學生輔導員秦桂芝老師,常年吃住在學校,被學生及家長稱之為『秦媽媽』。從入學前與學生的網上交流,到報到後的熱情接待;從學生生病時的細心照料,到日常行為習慣的耐心引導;從不遠萬裡只身奔赴新疆進行家訪,到學生進入目標高校後的定期回訪;秦老師做到了愛而不縱、嚴而有格,細思細做、善做善成。秦桂芝老師先後獲得『全國民族團結進步模范個人』『黑龍江省高校教師十佳年度人物』『黑龍江省高校輔導員年度人物』和『龍江最美人物(教師)』多項殊榮。2015年4月,學院成立秦桂芝工作室,統籌校內新疆籍、西藏籍少數民族學生的教育服務管理工作。匯集校內育人資源,搭建起立足學院、面向全省高校的育人平臺。近年來,目標高校對學院的民族預科教育給予了充分肯定與大力支持。

  由於在預科教育工作上的突出成績,黑龍江民族職業學院民族預科學院被評為『全省民族團結進步模范集體』,黑龍江民族職業學院被評為『黑龍江省民族團結進步創建活動標兵單位』,並被國家民委命名為『全國民族團結教育基地』。開展預科學生集中培養,彰顯了學院作為民族高校的社會價值,提昇了黑龍江省民族教育工作在國家戰略中的地位和影響。

責任編輯:王蕊

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我們立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