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教育  >  龍江教育  >  龍江要聞
搜 索
【教育鄉村行】良心為師,不辜負每一個孩子——七臺河市勃利縣山村教師楊躍剛
2018-06-02 08:25:00 來源:東北網教育  作者:王忠岩 霍梟涵 姜姍姍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東北網6月2日訊(記者 王忠岩 霍梟涵 姜姍姍)母親突如其來的一場大病破滅了楊躍剛的大學夢,卻因為村支書的一次邀請,成就了他40年的教師夢。

說起教學經歷,楊躍剛老師眼睛有些紅潤。東北網 王忠岩攝。

楊躍剛老師和他的學生們。東北網 王忠岩攝。

  楊躍剛是黑龍江省七臺河市勃利縣大四站中心校的一名山村教師,年輕時候是村裡讀書最多、最有希望考上大學的青年。1978年3月,為了照顧患病的母親,他放棄了上大學的機會。就在他失落時,村支書對他說:『既然不能上大學,留下來教咱村裡的孩子們,讓他們將來都能考上大學,這也是實現自己人生價值的一條路,你願意嗎?』楊躍剛聽到後為之心動,答應了村支書的邀請。

  起初,鄉村學校條件普遍較差,他所在的校捨是當時生產隊廢棄的馬捨,教學條件及其簡陋,桌子和凳子都是用幾根木樁釘成的,教具更是破舊。這樣差的條件並沒有改變他教育孩子們的決心。

楊躍剛老師的孫子也在他的班級上課。東北網 王忠岩攝。

楊躍剛老師的學生們表演節目。東北網 王忠岩攝。

  2006年,他與學生們一起合並到大四站鎮中心學校。雖然教育環境有了很大改善,但對於他來說卻是更加辛苦,從此便成了走途教師,每天要騎著摩托往返六十多裡路,這其中還有四十多裡是山路。校領導多次勸他坐客車,晚點到沒關系,安全重要。但是坐客車早上6:30從村裡發車,要將近7:30纔能到校,身為班任的他不願讓學生們等。

  這40年裡,山區各種艱苦的條件造就了他無視任何困難、醉心於教書生涯和淡泊名利的性格。山洪水衝走了獨木橋,他就背著學生過河;兩次做完大手術後不顧自己身體的恢復狀況,提前返校教課;每天早上四點出發,晚上七點纔回家。

楊躍剛老師專心給學生們講課。東北網 王忠岩攝。

  楊躍剛憑著『用良心對待每個學生,用責任心面對每位家長』的信念,贏得了領導、同事家長和社會的好評。多次被評為『模范班主任、優秀教師、教科研先進工作者』。2017年榮獲七臺河市總工會、教育局『強師風、樹師風、塑形象』先進個人標兵、全國五一勞動獎章、市級十大感動人物獎。

  現在的楊躍剛即將面臨退休,『捧著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是他從教以來始終追求的目標,『敬業奉獻』是他的座右銘。這幾十年教育生涯的酸甜苦辣也將成為他人生最寶貴的財富。

責任編輯:王蕊

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我們立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