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教育  >  龍江教育  >  曝光臺
搜 索
陪娃寫作業是什麼體驗?部分家長直言:愛之深責之切
2018-05-08 15:32:30 來源:人民網  作者:韓婷澎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人民網哈爾濱5月7日電 近日,上海一位三年級小學生的媽媽『陪讀陪出動脈痙攣』的新聞引發許多網友關注,不少家長都為同一件事情煩惱,就是『陪孩子寫作業』。

  在黑龍江,很多家長都表示想和孩子們一起完成作業,但對於忙碌的家長們來說,各種煩心事也隨之而來。有家長表示,陪伴纔是最好的教育,但也有家長抱怨:『忙了一天的工作,回家還得陪孩子寫作業,實在是苦不堪言。』

  輔導作業,陪伴也要適當

  據《中國中小學寫作業壓力報告》顯示,在中國,91.2%的家長有過陪孩子寫作業的經歷,其中每天陪寫的家長高達78%。

  『平時是個百依百順的親媽,只要一陪寫作業,有時也會出現另外一副面孔。』聽到有家長這樣說,媽媽們就像找到了『組織』:『簡直太有共鳴了,這是我們家的常態啊!』

  『媽媽,老師怎麼講的我忘了。』

  『爸爸,這道題我不會做。』

  『媽媽,我想喝水。』

  ……

  孩子們遇到的問題『花樣百出』,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家長們的『愛之深,責之切』在孩子和作業面前最終演變成了發脾氣甚至怒吼。『看到孩子淚流滿面,真是又氣又心疼。』哈爾濱市李女士的孩子今年上一年級,她說『一個拼音教了一遍又一遍,會讀不會寫,會寫忘了怎麼讀,真快「憋出」內傷。』

  『主要還是因為我太愛孩子了,導致對他的期待值特別高。』已經『陪讀』三年的趙女士一直在反思,為什麼把該給予孩子的愛與陪伴變成了一場『辛酸史』,家長們都希望孩子能快速、高效、又准確地完成作業,還希望他們有良好的寫字姿勢、預習習慣等等。

  采訪中,有家長也表示,最好的教育當然是陪伴,但陪伴亦要適當。『應該給孩子足夠的空間,纔能讓孩子養成獨立學習的習慣。』一位不願意透露姓名的年級較高的學生家長說。

  換位思考,孩子也不好過

  『每次寫作業媽媽都會在旁邊看著我,壓力好大啊!』對於家長的陪伴,剛剛上三年級的佳佳表示很『難受』,不喜歡家長在旁邊盯著寫作業。『特別怕寫錯,寫錯就會挨罵。』怕家長看到作業的結果批評自己,有些孩子面對寫出的答案沒有信心。

  也有些孩子喜歡父母在一旁陪伴,認為遇到不會的題目可以幫助講解,能夠提高學習效率,『希望爸爸媽媽能在我遇到難題的時候耐心給我講解,幫我樹立信心。』今年五年級的小聰說,已經習慣父母在一旁進行輔導。

  這麼陪,到底有沒有效?

  『現在的陪是為了今後的不陪。』哈爾濱市繼紅小學曲晨曦老師說道,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形成良好的學習方式和習慣比讓孩子完成『海量』的作業更重要。

  曲老師介紹,目前,低年級的孩子們所要學習的知識都會在學校上課期間完成,課後時間讓家長和孩子自主安排,根據孩子的需要查缺補漏。『要想讓孩子鞏固當天的知識,可以讓孩子給大人「講」題,家長可以作為一個傾聽者,在一旁起到「修正」的作用。』曲老師建議。

  此外,讓孩子面對課業有足夠的信心也同樣重要。『「你作業寫的真棒!」「我相信你一定能做對!」這樣鼓勵的語言家長們也要對孩子們適當的表達。』已經擔任27年班主任的靳燦波老師表示,家長們不如把『陪孩子寫作業』轉換成幫助孩子樹立自信心、良好學習習慣的過程。

  『在課餘時間,除了寫作業之外,應該讓孩子們對其他事情也有所期待。』靳老師建議,適當的鼓勵和獎勵也是激勵孩子能夠高質量完成作業的方法之一,同時家長也要給孩子營造一個良好的學習環境。

責任編輯:王蕊

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我們立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