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教育  >  龍江教育  >  教育資訊
搜 索
西安、武漢、深圳三大城市的『引纔答卷』
2018-04-19 09:47:11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作者: 張丹華 程遠州 呂紹剛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當前,西安、武漢、深圳等多地人纔新政引發關注。西安『一鍵落戶』、武漢啟動百萬大學生留漢工程、深圳強化對高新技術人纔吸引,渴求人纔、加快創新發展已成為很多城市的共識。

  求纔若渴的共識背後,是每座城市不同卻又迫切的需求。招什麼樣的人纔?拿怎樣的『紅包』吸引?如何優化發展環境?招纔、引纔、留纔,是城市人纔工作的必答題。記者探訪西安、武漢、深圳三座城市,調研他們的招纔策略、引纔成效和未來規劃。

  ——編者

  十六日,迎來今年第三十萬個『新西安人』

  落戶大門敞開之後

  本報記者 張丹華

  4月16日,第三十萬個『新西安人』落戶。1990年出生的小王是山西人,陝西師范大學碩士,在14日的一場招聘會上,看到了戶籍民警在招聘會現場的落戶宣傳,當場辦理落戶事宜,後臺系統顯示,他是2018年第三十萬個新落戶的西安人。

  早已是西安人的張龍這兩個星期也頻繁出入派出所,『半個月幫家裡三個人辦了戶口,一個堂弟,兩個表妹。』

  其中一個表妹張媛媛在許昌學院讀書,今年大四,打算畢業後到西安發展。

  若按今年3月前的政策,畢業生6月畢業纔可落戶。但3月22日,西安市又推出『戶籍新政』,在校大學生憑學生證和身份證就可以在線落戶西安。

  戶籍政策不斷昇級,今年以來落戶人數超去年全年

  去年3月1日,西安市推出了被稱為『史上最寬松』的戶籍新政,『三放四降』招納人纔:放開普通大中專院校畢業生的落戶限制、放寬設立單位集體戶口條件、放寬對『用人單位』的概念界定,降低技能人纔落戶條件、降低投資納稅落戶條件、降低買房入戶條件、降低長期在西安市區就業並具有合法固定住所人員的社保繳費年限。

  2018年第一季度,西安戶籍政策又幾次調整:1月19日,全市實行學歷落戶,只憑身份證、畢業證即可申請辦理西安戶口。2月1日,西安戶籍新政進入2.0昇級版,縮短9類業務辦理時間,簡化70%的證明材料,一人遷入,可舉家隨遷。3月22日,西安警方再次宣布:全國在校大學生僅憑學生證和身份證兩證即可完成在線落戶。

  3月23日當天,西安落戶人數達到創紀錄的8050人,其中研究生以上學歷176人,本科學歷3139人,大專學歷1258人,中專、技校學歷505人;人纔引進367人。

  2017年全年西安落戶人數257419人,而2018年以來落戶人數已超去年全年,前三個月落戶數是去年同期的11.5倍。西安戶籍政策對人纔的吸引力初顯成效。

  此前八年只增40餘萬人,未實現城市總體規劃

  『此前西安戶籍准入門檻較高,導致人口增長比較緩慢。一般要考上公務員或進了事業單位、大企業等纔能落戶,學歷落戶要研究生以上。』西安市公安局某工作人員介紹。

  2008年西安常住人口數量為837.52萬人,但截至2016年底,常住人口僅為883.21萬人,8年時間只增加了45.69萬人。按照2008年5月出臺的《西安城市總體規劃(2008年—2020年)》,西安2020年市區人口要發展到1000萬人以上。以當時的增長速度,規劃的目標顯然無法實現。

  『進入新時代,我國經濟的發展方式發生變化,由單純的數量擴張轉變為高質量增長,更多要靠創新驅動。而創新驅動要由人來完成,所以大家爭奪人纔,實際是對城市經濟增長未來動力、創新驅動戰略動力源的一種培育和共識。』西北大學校長郭立宏說。

  近期,郭立宏到加拿大為學校引進人纔。『現在已經是跨國爭奪人纔,高校在這個過程中可以說是「推波助瀾」,雙一流建設必須有一流的師資隊伍,必須靠人纔。』

  做好便民服務,提昇城市承載能力

  『引纔還不夠,最終目的是留住人纔。』郭立宏認為,『宏觀而言,要讓人纔發揮作用,給他們提供實現價值的平臺。微觀來看,要重視給予人纔的待遇及各種保障服務。』

  當下,西安市提出『店小二』360度服務。同時,引纔和育纔並舉,尤其是發揮好現有人纔的作用,引育並重,內外結合,合力加強人纔隊伍建設。

  政府提高服務意識,為人纔提供保障,這種理念在落戶辦理環節可見一二。以『便民利警』為原則,西安公安部門主動『走出去』上門服務,進學校、進企業、進社區。聽說中國飛行試驗研究院新招聘了北航、南航等高校多名碩士後,閻良分局民警立即趕到研究院為他們現場辦理落戶。『自己落戶後,父母也能投靠落戶,簡直就是秒遷!』研究生蘇幸君在現場用『掌上戶籍室』辦理落戶時很是意外。

  一時間,大量人口進入西安,會帶來哪些影響?西安的教育、醫療、公共服務保障是否做好了准備?據公安部門介紹,戶籍政策改革早在2016年就開始醞釀。2016年12月開始,歷經一個多月,相關部門開了數十次會議研究、論證。2017年1月23日,西安市政府召開新聞發布會公布《關於進一步吸引人纔放寬我市部分戶籍准入條件的意見》。『當時聚焦的主要問題就是城市的承載力問題,比如醫療、教育資源是否能夠滿足需求。最終西安市主要領導定了主基調,這些都是發展中的問題,可以通過發展解決,政策最終得以落實。』西安市有關負責人表示。

  武漢爭取五年留下百萬大學生

  把人纔優勢變為發展優勢

  本報記者 程遠州

  坐擁89所高校、95家科研院所、近106萬在校大學生,武漢是全國三大智力資源密集區之一。然而近20年來,『孔雀東南飛』成為武漢的心病,每年30多萬大學畢業生中,超過2/3流向外地。

  更令人痛惜的是,武漢高校院所的眾多科技成果,因體制機制障礙太多,無法得到及時轉化,往往在『睡大覺』中錯失市場機遇。

  『人纔是經濟發展的第一資源、核心要素,決定了城市的未來。』武漢市招纔局綜合服務處處長何慧超說,武漢出臺多項人纔政策的總體目標,就是將人纔優勢變為發展優勢。

  『以往城市發展靠土地經濟、規模投資、人口紅利等,但在新發展理念下,「大乾快上」的傳統發展模式難以為繼,各地開始追求高質量發展,人纔價值也迅速凸顯。』在何慧超看來,近來各大城市集中出臺人纔政策,是發展階段使然。

  『說明各城市現在都意識到了人纔的重要性,給予人纔足夠的尊重。』但十幾年的人纔工作經驗,也讓何慧超保持警惕,『必須提防惡性競爭,不能搞一哄而上,撿到籃子都是菜。』在他看來,城市發展的水平不同、產業發展方向不同,需要的人纔也不同,城市引纔應因地制宜、有所側重,讓人纔各得其所、各盡其用。

  何慧超介紹,武漢招纔引智工作亮點在於善用在漢高校院所資源優勢,創新『大學+』人纔政策新模式,實施了『四大資智聚漢工程』,大力發展『菁英經濟、校友經濟、院士經濟、海歸經濟』。

  去年,武漢圍繞『五年留下百萬大學生』的目標,實施『百萬大學生留漢創業就業工程』,實行大學生落戶『零門檻』,並提出大學畢業生以低於市場價20%買房、租房,出臺大學生就業指導性最低年薪標准,全年實現大學生留漢30.1萬人,創歷史紀錄。

  『要留住大學生,首先要為其解決落戶難、住房貴、收入低、崗位少的難題。』招纔局協調推進部部長石柏林介紹,武漢出臺的『留漢九條』就是為了集中解決大學生的後顧之懮。

  今年4月11日,武漢召開深化招纔引智專題工作會議,進一步打造大學生留漢新政2.0版。一方面開展春、秋兩季校園巡回宣講招聘會,增強大學生留漢意願。另一方面繼續兌現『低於市場價20%』購房租房承諾,力爭全年集中和分散交付大學生租賃房鑰匙1.2萬套。

  此外,為長期留纔,武漢還將在年內推進新改擴建公益普惠性幼兒園40所,新增幼兒園學位1萬個;推進89所中小學配套建設,力爭完成20所,新增學位2.2萬個。

  深圳醞釀鵬城英纔計劃

  理念比補貼更有吸引力

  本報記者 呂紹剛

  4月15日,第四屆『智領未來』全國高校畢業生就業雙選會在深圳舉辦,全國各地約4.3萬應屆畢業生到場求職。

  簽訂勞動合同,就能獲2000元就業補貼;落戶深圳,本科生可拿到1.5萬元的租房和生活補貼;離校後到入職前,有1500元的臨時生活補貼。深圳大學高分子材料專業的應屆畢業生小廖,感受到了深圳的『滿滿誠意』。

  『有補貼固然高興,但更重要的是深圳這種「捨得給人纔花錢」的態度以及傳遞出的政策理念。』小廖說。

  除了應屆畢業生,很多海外中高端人纔也選擇深圳。4月,中國(深圳)創新創業大賽剛落下帷幕,奪得國際賽互聯網和移動互聯網行業總冠軍的『Aeyesafe』項目團隊就決定落戶寶安,獲獎項目中還有6個也初步達成落戶意向。

  『很多「海歸」專家願意來深圳,看中的是深圳的區位優勢和發展活力。』招商局光明新區科技園有限公司市場部郭俊辰說,入駐其園區的深圳市孔雀計劃團隊可獲資助經費1000萬元至1億元,還有160萬—300萬不等的海外高層次人纔補助、光明新區『鴻鵠計劃』補貼等支持。『這些資助大部分是無償的,對研發團隊有很強的吸引力。』

  今年2月,深圳印發《關於加大營商環境改革力度的若乾措施》,明確提出,要加大保障性安居工程籌集建設力度,擴大人纔住房和保障性住房供給實施;為海外人纔提供更優質的公共服務;提高外籍人纔簽證和工作便利度。近年來,深圳先後出臺多項人纔政策,從海外高層次人纔可獲得最高300萬元經費補貼,到新當選兩院院士每人給予100萬元工作經費和600萬元獎勵補貼;從支持事業單位科研人員離崗創業,到『十三五』期間建設不少於30萬套人纔住房,在資金、制度、服務等方面加大對高新技術人纔的吸引力度。

  截至2018年3月31日,深圳累計確認孔雀計劃人纔3264人,核發獎勵補貼資金11.2億元;截至2017年底,認定海內外高層次人纔9933人,累計引進海內外留學人員10萬餘人,全市各類人纔總量超過510萬人,佔常住人口的40.7%。

  『深圳的吸引力不僅在人纔政策本身,更是由此展現了政府的決心和姿態。』在深圳創業的劉宗建認為,不斷創新的人纔機制是深圳長期保有競爭力的關鍵。

  在深圳灣畔的全國首個人纔主題公園內,人纔功勛牆、求賢閣、群英薈等建築向游人傳遞著這座城市重視人纔的理念。據了解,目前深圳正在醞釀『鵬城英纔計劃』,將推出新一輪符合國際慣例、體現深圳特色、更具突破性的人纔政策。

責任編輯:王蕊

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我們立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