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教育  >  龍江教育  >  教育資訊
搜 索
上海交大科研團隊穿西裝種草莓
2018-03-20 10:37:28 來源:中國青年報  作者: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許文平與彭勇政在草莓田裡

  種植草莓的農民,應該是什麼狀態?在上海交大浦江綠谷低碳農業實踐基地裡,『農民』許文平穿著西裝、蹬著皮鞋。他的草莓大棚就像他本人的打扮一樣有范兒。『這裡的每一株幼苗、每一顆草莓是我的寶貝。』

  許文平是上海交大農生學院的副教授,『草莓』是他的研究對象。簡單而言,他和他的團隊想要通過更加科學的方法,在『減農藥、減化肥』的基礎上,實現草莓產量的大幅度提昇。

  高科技栽培,讓草莓住上『理想家』

  初春時節,草莓是當之無愧的『水果之王』,風味清新、營養豐富。草莓種植周期短、經濟效益高,豐收季節農民直接售出草莓零售價格通常為每公斤20元至30元,而采摘園設施大棚裡草莓的價格則可以達到每公斤50元?100元的水平。

  傳統草莓種植過程並不繁瑣——定植草莓苗,緩苗後依次覆蓋棚膜和地膜後即可。但在草莓產量、口感、農藥減少方面,一般農民無法作出有益嘗試。

  傳統的草莓種植技術目前還存在很多缺陷。比如,傳統模式地膜覆蓋晚,覆蓋地膜前需要大量除草,費時費力;傳統模式下棚膜覆蓋也晚,大棚容易受雨水影響,濕度大、病蟲害多、農藥量大,最終造成栽培效率低下。

  而在交大師生們這裡,這些困難被一一克服。農民們不敢做的嘗試,交大團隊全都挨個兒試了一遍,承擔損失、嘗試新路徑。

  比如,許文平團隊采取了先覆地膜的方式,控制雜草,省去了除草環節;棚膜全程覆蓋,再定期卷起,通風祛濕控制病蟲害,減少農藥使用。

  減少農藥使用,說起來容易,做起來極難。去年7月,團隊成員們開始進行育種試驗,為了培育出抗旱抗蟲的育苗,團隊成員特地減少了農藥的使用量,『當時一下子就死了一萬多株幼苗,事後想想就心疼。』

  除此之外,乾燥和乾淨的栽培環境下,通過對水肥的控制,一方面降低了空氣的濕度減少病害;另一方面,通過精確施肥,降低了肥料的使用。這些科技栽培手段都為草莓住上『理想家』創造了條件。

  學者的特點是,前期哪怕預計到會有損失,仍能夠堅持探索、尋找更科學的解決方案。許文平的草莓大棚內暗藏『玄機』。在一壟壟草莓地的邊上,種植了大量大蒜。許文平介紹,這是為了減少農藥使用而采取的『生物技術』。此外,通過使用滴灌控制土壤的溫濕度,用反光地膜替代普通黑地等方式,交大模式為草莓生長創造了一個適宜的栽培環境。

  團隊最終培育出的耐高溫抗蟲害草莓苗,它的農藥使用量保守估計比一般草莓種植要少百分之五十。

  在成本控制方面,許文平團隊使用了價格更高的草莓苗,但通過改變地膜覆蓋時間、減少農民除草成本等方式,『新款草莓』成本不會高於『老款』。

  穿西裝種草莓,穿皮鞋采草莓

  很多人看不明白:一大群上海交大的博士生、碩士研究生,跟田間地頭的草莓較啥勁兒?許文平說,自己這麼做,是為了給自己喜歡吃的草莓『正名』。一年多前,微信朋友圈裡出現了有關草莓種植的謠傳。傳言稱,草莓種植過程中大量使用激素和除草劑,雖然種出來的草莓個大且甜,但食用這些草莓會對人體造成傷害。

  『當時,這些傳言對草莓產業造成了極大的破壞,很多草莓爛在地裡,草莓種植戶蒙受了巨大的損失。』許文平看在眼裡、痛在心裡。他下定決心一定要通過技術改良等手段,種出安全健康的草莓。

  彭永政是團隊裡負責田間管理的科研人員,他告訴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記者,許文平對團隊成員的一個要求是——穿西裝種草莓,穿皮鞋采草莓。

  『其實就是要求我們控制好濕度以及環境,這樣種出來的草莓病蟲害會少很多,農藥噴灑也能減少一大半,種出來的草莓纔會更加香甜、健康。』彭永政說,通過采用『乾、淨』的栽培技術模式,許文平團隊的草莓種植相較於一般的草莓種植而言,病蟲害明顯降低,肥料的利用率顯著提高。

  與傳統泥濘的草莓田相比,許文平團隊的草莓種植大棚乾淨、清爽。接受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記者采訪時,這個在大學工作的『農民』身穿西裝、腳踩皮鞋,嚴格遵守自己定下的規矩。

  據悉,目前上海交大農生學院已經與上海浦東的部分果園達成合作,實現技術推廣,許文平團隊現在正在向種植草莓的農民們推廣這種全新的種植方法。

  上海交大農生學院副院長呂紅芝介紹,上海交大此前成立的『新農村發展研究院』致力於將大學師生們的研究成果進行全國范圍推廣,許文平團隊的全新草莓種植技術未來就會在全市甚至全國范圍內推廣,『讓更多人可以品嘗到穿西裝種出來的草莓。』

  許文平團隊下一步還將進一步增加試驗品種,制定草莓種植技術標准,建立試驗品種和核心技術示范園。

責任編輯:王蕊

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我們立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