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想當科學家的大學生未必不是好學生
現代社會是多元社會,存在著多種運行機制,也存在多元的價值觀,在這樣的社會中,人有多種選擇,有多種追求,有多種機會。
隨著時代的發展,似乎越來越多的大學生不想當科學家了。據《中國青年報》日前報道,中國人民大學統計學院發布《大學生使命擔當調查研究報告》顯示,58%的大學生希望成為職場精英,僅有15%的大學生希望成為專業領域內的一流專家。
不少人就『年輕人不想做科學家』進行了爭論。有人說,現在的大學生『太物質了,心裡只想著早點進入社會掙錢』;有人說,大學生都不想搞學術了,國家的未來『前景堪懮』;還有人說,現在的大學生思路太活躍,越來越不踏實了……
好家伙,一個『大學生不想當科學家』的調查結果便和拜金聯系到一起,乃至上昇到了國家前途命運的高度,恐怕是危言聳聽了。首先,根據這份調查結果,『年輕人不想做科學家』的詳細表述應當是,多數大學生不想當科學家,並不是指所有的大學生。而且,正如中國人民大學統計學院院長趙彥雲所說:『從社會的宏觀數量來看,科學家在職業群裡是小的群體。』『15%的比例若放在整個大學生群體來講,絕對數量還是相當大的。』
其次,『大學生不想當科學家』並不能和『大學生太物質』『國家未來前景堪懮』畫上等號,不想當科學家並不代表一定拜金,也不意味著不尊敬科學家、不崇拜科學。相反,如果一個國家的大學生都想當科學家,那恐怕纔是不正常的。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纔是社會的常態。
和許多人兒時作文裡言不由衷的科學家夢相比,我倒是覺得,這份調查更加真實。真實體現在兩方面,一是聽到了實話,反映了現實的情況,經過計算,本次調查各份問卷的信度大部分在0.7左右,最高可達到0.89。這是實然;二是,調查所勾勒出的現實輪廓,正是一個正常社會應有的面貌。這是應然。
現代社會是多元社會,存在著多種運行機制,也存在多元的價值觀,在這樣的社會中,人有多種選擇,有多種追求,有多種機會。當然,對一個國家來說,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而科學家就是先進生產力的制造者和貢獻者。對科研的投入,會直接影響國家的科技實力乃至綜合國力。這一方面需要吸引願意從事科研、能夠從事科研的優秀人纔順暢地進入到科學家的行列;另一方面,也需要提高科研人員的工資待遇,讓科學家的待遇與貢獻相匹配,生活體面有尊嚴,在全社會營造尊重科學、尊重科學家的氛圍。這也是一個正常社會應有的面貌。
- 『冷資源』助力『冰雪游』2021/01/04
- 延壽縣:『文藝+宣講』讓黨史學習教育『有滋有味』2021/09/02
- 網友爆料oner組合岳岳騙p:希望大家追正經明星2021/09/02
- 奧運冠軍張雨霏:隔離期間能打游戲太爽啦!2021/08/27
- 齊齊哈爾市碾子山區: 『小』城市打造志願
- 張慶偉:持續提昇管理保護質量和水平 努力
- 哈爾濱市建立經營業戶誠信管理機制 3次違
- @高考生!多所駐慶高校招生計劃和方案已提
- 高考期間大慶天氣『和風陣雨』 最高氣溫29
- 大慶孤兒保障再昇級 最新政策走在全國前列
- 哈爾濱機場第二通道 迎賓路高架橋施工忙
- 首批"提速辦"事項清單公布 失業登記3個工作
- 紀念抗戰勝利76周年:傳承愛國救國的精氣神
- 截至9月3日24時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最新情況
- 中秋假期火車票明起開售!疫情對出行有影響嗎?
- 暴雨黃色預警:河南安徽等地部分地區有大暴雨
- 多國領導人和國際組織負責人積極評價中國舉辦服貿會
- 布隆迪政府呼吁停止將新冠病毒溯源問題政治化
- 專訪:愛爾蘭和中國深化服務貿易合作機遇『巨大』
- 美國20年反恐戰爭損失8萬億美元 約90多萬人喪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