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教育  >  龍江教育  >  教育資訊
搜 索
幫孩子畫繪本自學軟件 『奇葩』作業愁壞家長
2018-02-22 09:14:55 來源:北京晚報  作者:李環宇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寒假已經過半,孩子們的假期生活裡,除了玩耍,還有各種被布置要完成的作業。這幾天,家長劉女士就為了孩子寒假作業而發愁:『雖然現在沒有寫在本子裡的作業了,可是我感覺並沒輕松到哪兒去,很多作業不僅需要在電腦上完成,還得家長跟著一起做,實在是頭疼。』

  幫孩子畫繪本家長自學軟件

  劉女士的兒子今年讀小學二年級,寒假只有一個月的時間,但是拿到學校發下來的寒假作業,劉女士感到頭大。『雖然沒有了需要孩子動筆寫的作業,但是仔細看下來,孩子的寒假作業可不是那麼好做。』劉女士發了愁,和以往那些需要寫的作業不同,這次寒假作業是讀書,要求讓孩子讀一本名著,然後再根據名著中的故事,讓有能力的同學發揮想象力,結合著名著中的人物,編畫一個繪本。

  『雖然學校並沒有硬性要求做繪本,可是如果有別的小孩做了,你的孩子不做,孩子的面子上也過不去呀。』因此,為了不讓孩子在別的小朋友面前『栽面兒』,劉女士便硬著頭皮給孩子制作繪本。她先給孩子說了一個故事,看到孩子挺感興趣的,於是就動手繪制。

  劉女士先將這個小故事編了一個提綱,然後根據提綱內容,編了12段,每一段都要配上一幅圖。一開始,劉女士打算自己用筆在紙上畫,可是畫了半天,卻發現自己根本不是畫畫的料。『一個人物就畫了許久,不僅身材比例不行,看起來還怪模怪樣的,孩子看了直說難看,可是讓他自己畫,他又撒嬌說不會。』

  扔了畫筆,劉女士想到了用電腦軟件繪畫。『雖然沒有什麼繪畫基礎,但是好歹有一些繪畫素材可以作為參考,這樣畫下來,應該不會太丟人。』於是,劉女士一邊自學繪畫軟件,一邊從網上細細挑選,終於找到了繪本裡需要的素材,她再根據自編自導的故事情節,拼湊了一個繪本出來。『這次孩子沒有說難看,我就趕緊把繪本打印出來,算上封面一共13張畫,為了不讓人看出來有電腦打印的痕跡,我就讓孩子照貓畫虎地按照繪本的樣子自己再描畫一下。』看到繪本的作業完成了,劉女士總算是松了一口氣,從構圖到完成打印,整個過程花了她一個多星期的時間。

  孩子鍛煉家長當起『私教』

  這邊制作繪本的作業總算是完成了,可是再看看寒假作業安排,劉女士的腦袋還是有點兒大。『現在學校要求德智體全面發展,像讓孩子在家裡學做家務這些,我覺著挺好的,可是體育鍛煉這項作業能不能別這麼硬性要求呀。』劉女士說,孩子的體重有點兒超重,平時並不愛動,一放學回家最喜歡做的事情,就是拿著平板玩,有時候甚至連作業都不好好做。為了讓孩子不要一回家就盯著平板,平時劉女士還是挺注重孩子的體育鍛煉的,為了能讓孩子動起來,她也沒少想辦法。『周末天氣好的時候,我就帶著孩子去社區旁邊的綠地裡玩,有時候練練跳繩,有時候打打羽毛球。』平時放學,天氣要是不錯,劉女士也會先帶著孩子去社區的綠地裡做一些力所能及的體育運動,譬如跑跑步,跳跳繩什麼的。看著孩子好歹也算走出室外去鍛煉,劉女士的心這纔踏實了些。

  不過劉女士仔細看了看寒假體育鍛煉的安排,她還是發了愁。因為按照寒假作業安排,孩子的體育作業並不輕松,每天要做500個跳繩,50個深蹲,還有仰臥起坐等。『500個跳繩別說孩子了,就連大人去做也不是那麼輕松的。』劉女士說,她的孩子不喜歡鍛煉,尤其是不喜歡跳繩,每次沒跳多少下就會喊累喊腿疼,所以一到去練跳跳繩的時候,她就頭大。『我曾經一口氣陪著孩子做了兩百個跳繩,上氣不接下氣地喘了半天,這500個跳繩就算是分時間段進行,也挺累的。』劉女士試著帶孩子跳了一次,可是跳完200個之後,孩子就一直嚷累,說什麼也不肯再跳了。無奈之下,劉女士只好將跳繩鍛煉縮減。『一天跳兩次,每次跳100個,孩子還算勉強接受。』

  在體育鍛煉的作業中,劉女士的孩子對仰臥起坐並不抵觸,小家伙甚至還覺得這一項作業能夠輕松完成。雖然孩子不抵觸了,可是劉女士卻犯起了嘀咕。『前一陣不是說仰臥起坐姿勢不正確不僅達不到鍛煉身體的效果,反而還會讓身體受傷。』劉女士說,自己不是體育專業人士,孩子該怎麼做仰臥起坐她心裡也沒底,如果孩子做的過程中姿勢不正確,那麼不僅達不到鍛煉的目的,反而適得其反。

  為了能讓孩子的動作規范,劉女士還關注了一堆健身公眾號和健身達人。結合著網上的教學視頻,劉女士先自己學會了標准動作,然後再教孩子進行鍛煉。『再這樣下去,我自己都快成半個健身達人了。』劉女士有些無奈。

  除了完成作業還要預習新知識

  除了讀書作業以及體育作業,讓劉女士感到頭大的還有老師安排的預習作業。『剛期末考完試的那會兒,家長們就在群裡開始嚷嚷著要不要去買下學期的教材。一開始我還覺得他們有些杞人懮天了,這纔讀到幾年級就需要提前預習呀。』劉女士沒有隨大溜買書,她一開始還有些小慶幸,直到寒假第一天,孩子拿著作業題來找她,劉女士一看,纔發現假期作業是下學期纔要學到的新知識點。

  『別的不說,就拿認表盤指針來說,七八歲孩子的理解力非常有限,大人就得耐心去教。這還不像是在學校,老師上課講什麼,孩子至少還會認認真真地聽。家長在家說什麼,稍微情緒上表現出不耐煩,孩子不僅學不會,反而會產生抵觸情緒。』劉女士說,為了能讓孩子明白表盤上的數字,她一遍一遍不厭其煩地給孩子講,當講了好幾遍孩子表示聽不明白,她還得忍著,臉上露出微笑繼續耐心地給孩子講題。『早知道留的作業是下學期要學到的知識,我就提前買本教材先自己研讀了,然後再給孩子講。』

  半個寒假下來,劉女士覺得身心俱疲。『從來沒想到放寒假居然自己會這麼累。』劉女士說,她以為孩子上小學作業不多,玩的時間相對充裕,作為家長來說,只需要正確引導一下,別讓孩子出危險就好,哪知道孩子寒假留的這些作業反而讓她覺得比平時更累。『不留作業吧,家長平時上班沒有時間,讓孩子自己學習,孩子又沒有積極性。如果把孩子放在爺爺奶奶姥姥姥爺家,老人的教育思維和家長又有衝突,孩子會更不好好做作業了。『劉女士說,可是看了這些寒假作業後,她覺得更加『心塞』。

  寒假作業應成為親子交流的平臺

  其實,怎麼讓學生度過一個有意義的寒假,一直是令老師、家長及學生們頗為糾結的事情。有專家指出,在昇學和高考指揮棒不變的前提下,很難指望學校和老師把學校完全變成對學生進行素質教育的舞臺。通過寒假作業對學生進行素質教育,就有了為學校教學進行『補課』的功能。尤其是平時家長忙於工作而疏忽了跟孩子的交流。

  對於學校布置安排的一些需要家長參與的寒假作業,有教育人士認為,一定要家長和孩子共同完成,而不能僅僅由家長代勞,動手的活兒最好交給孩子來完成。『擔心孩子做不好』、『看著著急』是不少家長代勞的原因,其實越是這樣,家長越應該讓孩子自己去做這些事,尤其是在搜集素材和動手操作這兩方面,孩子完全可以自己完成。把動嘴的活兒交給家長,在孩子動手操作過程中給予指導,即使孩子完成的不完美也沒關系,在此過程中,親子間的交流,以及孩子體驗動手制作的過程纔是最重要的。在一起做作業的過程中,家長可以給孩子講一些原理和典故,或者跟自己有關的小故事,這樣不僅增進親子之間的感情,而且對孩子的成長也有幫助。遇到挫折或失敗,家長也一定要跟孩子一起總結,找出孩子做的好的地方和需要改進的地方,體會其中的過程纔是最重要的。(記者 李環宇)

責任編輯:王蕊

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我們立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