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教育  >  龍江教育  >  教育資訊
搜 索
新版統編教材:構建中華文化的集體記憶
2018-02-08 10:59:49 來源:中青在線  作者:樊未晨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我們如何給孩子的人生系好第一顆扣子,如何培養社會主義事業建設者和接班人?

  必須抓好教材建設。在江蘇教育科學研究院研究員成尚榮看來,『教材是落實黨的教育方針、體現國家意志、傳承民族優秀文化的重要載體。當今社會信息多樣、文化多元,在這種情況下,我們的教材就是要給每個孩子根植下充滿陽光、充滿正能量的集體記憶。』

  去年9月1日,新版義務教育階段道德與法治、語文、歷史三科統編教材投入使用。如今,一個學期過去,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記者深入基礎教育一線了解基層反饋,也對多位教材編審專家進行了深度訪談,試圖探尋那條發揮教材培養『擔當民族復興大業時代新人』作用的固魂之路。

  打好中國底色,植入紅色基因

  對北京市清華附小的陳香夙老師來說,小學一年級識字第一課的『天、地、人』授課過程,至今讓她記憶猶新。

  『天、地、人』體現了傳統文化中『人與自然、天人合一』的理念。但光講字面意思還不夠,陳香夙問孩子們知不知道清華大學的校訓,有孩子回答是『自強不息,厚德載物』。陳老師繼續說:『其實這個校訓裡與「天」和「地」有密切關系,你們找找看。』

  放學後,六七歲的孩子帶著這個問題有的跑到清華大學,有的上網搜索,還有的求助父母。答案出來了:『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孩子們紛紛在班級群裡用稚嫩的童聲發表自己的看法。『學生們對祖國文字的熱愛、對文化的認同,也在這樣的過程中自然而然地生發。』陳香夙說。

  『我們在使用教材的時候不僅要知道「教什麼」,還要知道學完之後「給孩子留下什麼」,這纔是最主要的。』成尚榮說,『比如,道德與法治教材中給學生講中國的傳統節日,這並不是單純告訴學生應該怎麼過春節,而是讓學生體會什麼是中國的傳統文化,讓他們在一次次的體驗和感受中對傳統文化產生親切感,進而慢慢愛上中國傳統文化。』

  教材在整個教育中的重要作用顯而易見,它是教育教學的基本依據,國家的教育理念、人纔培養的目標都在課程教材中集中體現,都在直接回答著要『培養什麼人、怎樣培養人』的重大問題。

  『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記者在采訪中多次聽到這句話。據語文教材編寫組介紹,小學語文共有古詩文129篇,初中有132篇,其中以古詩詞為主,還增設了專題欄目,安排了楹聯、成語、諺語、歇後語、蒙學讀物等傳統文化內容。歷史教材則主要在中國古代史部分體現,內容涵蓋中國古代的思想、文學、藝術、科技等諸多方面。道德與法治教材則介紹了傳統節日、民歌民謠、傳統美德、民族精神等內容。

  教育部教材局相關負責人介紹,編寫義務教育三科統編教材的一個重要指導思想就是加強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和革命傳統教育,讓廣大青少年從小打好中國底色,植入紅色基因,做堂堂正正的中國人。

  編好教材,更要用好教材

  在不久前舉行的2018年全國教育工作會議上,教育部黨組書記、部長陳寶生指出:『發揮制度優勢,挖掘文化底蘊,堅定教育自信……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教育教學全過程。』

  立德樹人,始終是教材編寫的著眼點和著力點。『教材要體現國家意志,這已經成為我們每一個教材編審者的自覺意識。』首都師范大學教授葉小兵說。

  但是教材編好了,學生就能自動把國家意志轉化為自己的認知嗎?

  『朗讀和分析了作者對白楊乾、枝、葉的描寫,你聯想到了什麼?』在烏魯木齊市第十三中學八年級的語文課上,宋景芳老師引導學生思考。這堂課的教學主題是賞析《白楊禮贊》。

  『白楊「丫枝一律向上,緊緊靠攏,絕不旁逸斜出」,這讓我想到了民族團結。』

  『白楊「寬大的葉子也是片片向上,幾乎沒有斜生的,更不用說倒垂了」,這句話讓我感受到一種昂揚向上的精神。』

  ……

  聽了賞析《白楊禮贊》這堂課後,語文教材回訪人員認為,老師對教材把握到位,注重讓學生通過朗誦品味語言的美,體會反問、象征等修辭和表現手法的效果,同時又適度延伸,引導學生聯系生活,做到了語用知識與價值觀教育的有機融合。

  三科教材編出來了,能不能在課堂上實現『軟著陸』,能不能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關鍵還在於教師。

  『具體內容、知識點是「形」,育人價值是「神」,形散而神聚。三科教師在教學中,一定要充分發掘其育人價值,找到它與學科知識之間的結合點。』語文教材審查專家、北京師范大學資深教授王寧說。

  葉小兵說:『教師一定要樹立一個觀念,就是要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把握了這一點,很多問題就迎刃而解了。』

  開闢教材建設新道路

  為什麼這次國家要花大力氣統編語文、歷史、道德與法治教材?

  此次國家層面統編義務教育三科教材,不是對原來教材編寫出版方式的簡單調整,而是著眼落實黨的教育方針、辦好中國特色義務教育、維護國家長治久安作出的重要部署,也是回應老百姓對高質量教育的期盼,提昇教材質量的重要舉措。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對教材建設高度重視,多次作出重要批示指示,明確提出教材建設是國家事權,要健全國家教材制度。2017年,國家教材委員會成立,承擔指導和統籌全國教材工作的職責,由國務院副總理劉延東任主任,22名國家部委及中央單位相關負責同志擔任部門委員,27位著名專家擔任專家委員。

  陳寶生在2018年教育工作會議上說:『要加強課程教材建設和管理,頒布實施大中小學教材建設5年規劃,統籌設計未來5年大中小學教材建設目標、任務和措施。』這都表明,我國教材建設事業踏上了新的征程。

責任編輯:王蕊

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我們立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