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制圖劉亦凡
近日,部屬高校2016屆就業質量報告清單公布,中國農業大學、北京林業大學、西北農林科技大學、東北林業大學、華中農業大學、南京農業大學等6所農林類高校總體上保持了90%以上的就業率。
記者分析6校2016年的就業質量報告發現,進入農林牧漁行業人數少、非基層就業等老問題依舊突出,去企業尤其是民營企業就業比重最大。這些老問題、新現象背後的原因是什麼?
待遇偏低造成專業對口率不高
制造業、農林牧漁、教育、信息技術、金融業是6所部屬農林高校畢業生分布最集中的行業。據記者統計,選擇從事農林牧漁業的人數約為3000人,佔簽約就業人數的15%左右。
不同學歷層次表現出了不同的行業分布特點。本科生行業分布較廣,其中制造業是首選,從事農林牧漁行業的比例普遍不到10%;研究生從事農林牧漁行業的比重高於本科生,在華中農業大學和南京農業大學,農林牧漁行業是研究生的就業首選,佔比均超過20%。此外,研究生在專業對口率上也高於本科生,南京農業大學超七成研究生認為自己從事的崗位與專業『非常對口』或『比較對口』,高出本科生2個百分點。
去農林牧漁行業就業的比重小,一定程度上與統計方法有關。《全國普通高等學校畢業生就業數據庫結構及代碼標准》將畢業生就業單位劃分在21個主要行業,但具體到農林牧漁行業,存在界定不清的問題。例如,北京林業大學與園林、風景園林等專業對口的景觀設計公司,多數被劃分在建築業,而與環境工程、水土保持與荒漠化防治等專業對口的環保、水利單位,多數被劃分在水利、環境和公共設施管理業。由此可見,統計數據並不能准確反映出畢業生從事農林牧漁業的實際情況。
盡管如此,統計數據還是從側面反映了農林類畢業生較少選擇去農林牧漁行業的現狀。農科畢業生專業對口率一直不高。中國社會科學院發布的《2017社會藍皮書》顯示,理學、農學、歷史學專業就業相關度最低。
行業待遇偏低是非專業就業的首要原因。北京大學教育經濟研究所一項針對高校畢業生行業收入差距的研究顯示,農林牧漁行業高校畢業生的收入均值由2009年的1649元上漲至2015年的3938元,但仍與2015年收入最高的IT行業有近1500元的差距。待遇偏低不僅阻礙農科學生本專業就業,同樣也阻礙農林院校的非農科畢業生進入該行業。
企業就業成為主流
從就業類型上看,企業就業成為主流,6所部屬農林高校選擇企業就業的學生約為1.5萬人,佔簽約就業人數的七成左右。
民營企業是接收畢業生最多的企業類型。南京農業大學本科畢業生簽約企業比例達87.97%,其中民營企業比例佔66.27%。這與全國大學生整體就業趨勢相符。根據麥可思發布的《2017年中國大學生就業報告》,2016屆大學生選擇民營企業就業的比例為60%,比2012年增長了7個百分點。
隨著人纔競爭加劇、就業壓力增大,選擇繼續深造的畢業生比例持續上昇。6所部屬農林高校本科生國內昇學、出國深造比例約佔總數的近四成,國內昇學呈現出向本校和『985工程』高校聚攏的趨勢,留學目的地則集中在歐洲、北美洲、大洋洲。以深造率最高的中國農業大學為例,本科畢業生深造率自2011年起持續增長,已連續5年超過50%。
此外,還有極小一部分畢業生選擇了創業。據記者不完全統計,6所部屬農林高校2016屆畢業生中約有50人創業。雖然這一數據遠低於麥可思調查的全國畢業生3%的創業比例,但反映出6所部屬農林高校創新創業教育在2016年進入了全新的探索階段。
2015年5月,國務院辦公廳發布《關於深化高等學校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的實施意見》,要求創新人纔培養機制、健全課程、強化實踐、改革教學方法和學籍管理制度。為此,6所部屬農林高校也在創新創業教育方面做出了許多探索。例如,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將創新創業教育納入本科專業人纔培養方案,並強調創新創業教育與專業教育的融合,實施4至6年彈性學制,放寬了創業學生的修學年限。創新創業教育帶動了創新創業實踐,2016年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共有507名學生參與創業實踐,這個數字是2014年的3倍。
西部和基層就業人數持續增多
6所部屬農林高校畢業生在就業時會優先選擇大學所在城市、一線城市,相對的,他們去基層就業的比重較小。據記者統計,6校農林類畢業生參加國家或地方基層就業項目的人數不足1000人,佔就業總人數比例約為5%。
而現實是,基層農林專業人纔面臨斷檔,高端人纔、經營管理人纔、專業技能人纔尤其缺乏。據國家林業局統計,全國縣以下林業專業崗位近100萬,林科人纔僅佔1/5;林業專業人纔老齡化嚴重,50歲以上的接近1/3;一些基層林場站所甚至出現近20年沒進過一名林科畢業生的現象。
農林類畢業生下不去、留不住的問題由來已久,究其原因,基層工作環境艱苦、報酬偏低最主要。農林類工作尤其是林業工作一線往往遠離城市、環境艱苦。基層薪資水平、福利待遇較低,生活配套設施不健全,阻礙農林類畢業生就業。『在教育投入均等的情況下,艱苦的就業環境需要補償機制,要進一步落實和提昇基層就業待遇。』河北農業大學大學生就業創業中心主任韓福明說。
基層就業渠道不暢通,是農林類畢業生非基層就業的另一個重要原因。
自2003年起,志願服務西部計劃、『三支一扶』、農技特崗計劃等基層就業項目相繼出臺,但在地方落實上,存在渠道不暢通、政策滯後的問題。編制能否解決?各項激勵措施在地方層面是否落實?這些都是影響農林畢業生基層就業的因素。
不少農林高校就業指導中心都指出,需要不斷創新基層農林人纔的招錄模式。北京林業大學就業指導中心主任穆琳認為,逢進必考將不少願意去基層就業的學生擋在了門外。浙江農林大學學生處處長繆魯加說:『定向招生能很好地避免非基層就業。學生通過現有的招生機制錄取進來,有意願去基層就業,這種訂單式培養切合基層就業需要。』
高校與行業企業的信息不對稱,使得農林緊缺崗位與學校人纔培養間存在斷層。林科人纔要落到基層,需要不斷加強校企合作,從行業發展和社會需求出發,把引導基層就業真正前置到人纔培養階段。
可喜的是,隨著引導畢業生基層就業的政策愈加系統,越來越多的畢業生選擇到西部和基層就業。中國農業大學畢業生中有310人赴西部就業,其中選調生、村官、應征入伍者約佔一半。參加選調生項目的學生從2011年的23人增加到2016年的111人,已連續5年增長。(本報記者 王家源)
《中國教育報》2018年02月08日第4版版名:新聞·深度
- 『冷資源』助力『冰雪游』2021/01/04
- 阿城區打造金源文化主題公園2021/09/06
- 網友爆料oner組合岳岳騙p:希望大家追正經明星2021/09/02
- 奧運冠軍張雨霏:隔離期間能打游戲太爽啦!2021/08/27
- 齊齊哈爾市碾子山區: 『小』城市打造志願
- 張慶偉:持續提昇管理保護質量和水平 努力
- 哈爾濱市建立經營業戶誠信管理機制 3次違
- @高考生!多所駐慶高校招生計劃和方案已提
- 高考期間大慶天氣『和風陣雨』 最高氣溫29
- 大慶孤兒保障再昇級 最新政策走在全國前列
- 哈爾濱機場第二通道 迎賓路高架橋施工忙
- 首批"提速辦"事項清單公布 失業登記3個工作
- 國家出重拳防止沈迷網游 守護少年的你
- 北京證券交易所三大基本業務規則征求意見
- 中秋假期火車票9月5日起開售
- 鄭州9名公職人員因疫情防控不力被追責問責
- 中國向緬甸撣邦捐贈抗疫物資啟運
- 阿富汗塔利班表示已控制潘傑希爾省除首府外所有地區
- 『伊斯蘭國』武裝分子在伊拉克北部發動襲擊致13死5傷
- 颶風『艾達』暴露美基建問題 多州政府反思應對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