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伊始,一個在冬日雪後步行幾公裡去上學,到學校時滿頭冰花的『冰花男孩』在網絡上受到了人們的關注。很快,大量的善款和捐贈湧向這個不為人知的雲南村落,關注起鄉村教育問題。
這是一個制造奇跡的時代,只要能夠吸引到足夠的目光,大量的資金就會迅速聚集。持續迅猛發展的教育行業亦如此,在資本的助力下越來越光鮮。資本投入對教育質量的提昇作用毋庸置疑,然而,當教育被資本裹挾,教育公平的底線所受到的挑戰更值得關注。
『影子教育』自成體系
在教育部門深入推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的同時,在線英語、在線作業等新興互聯網教育企業通過『影子教育』的方式,滿足了人們強烈的補課需求和追求特色教育的衝動。所謂影子教育,是存在於正規學校教育之外的課外輔導的學術名稱。
數據顯示,2016年,教育培訓行業市場規模已經超過8000億元,參加學生規模超過1.37億人次。預計2018年,中國在線教育市場規模將突破3000億元關口。
在北京,一位兩個孩子的母親在假期為每個孩子都報了數學、英語課外輔導班,每月4000多元的教育開支佔了家庭的大部分流動資金。『現在的培訓班和以前的不一樣,你不得不佩服這裡的老師有過人之處,孩子們喜歡上課。孩子渴望學習的眼神是每一個母親都無法拒絕的。』在她看來,兩個孩子分享了家庭的財富,如果只有一個孩子會讓他學更多。
在學校的課堂上,這些掌握了更多知識的孩子對其他人造成了壓力。他們在課堂上表現得更加活躍和自信。『現在的「牛娃」實在是太多了。你不知道他們的知識量有多大,絕對不是課堂教學能夠涵蓋的。』一位小學家長說,看到別人家孩子的表現,自己很難不焦慮。
一位名校的高一數學老師對半月談記者說,在開學後的摸底測試中,他發現班裡超過一半的學生已經學過高中數學的全部內容。這意味著,如果按照大綱的教學進度講課,會有一半的同學提不起興趣。於是,他只好調整教學進度,重新備課,讓教學難度適應班裡學生的實際需求。
面對同一個班級、同一個學校裡學生的學業水平差距的拉大,老師們不得不采取更多方法,有針對性地開展教學。在上海,一些知名民辦學校的入學面試內容自成體系,沒有上過輔導班的孩子,會有看不懂考卷的挫敗感。在很多學校,通過『走班』等方式開展分層教學,已經成為必不可少的教學方法。
一些業內人士表示,輔導班已經不是簡簡單單的補課,而是另外一套教學體系和思維方式。在授課的教師當中,公辦學校的教師兼職已經佔很少比例,大部分都是專門從事課外教育的高學歷年輕人,他們會有針對性地組織教學研究等活動,成為各種考試和科目的專家。
每年中考高考之後,各大培訓機構會公布一些學生帶著成績的『喜報』,還可以讓學員獲得一筆獎金,把幾年來投入的學費賺回來,而這些成績好的學生則成為『影子教育』的代言人,吸引對『提分和昇學』有核心需求的人,進一步擴大『影子教育』的參與度。
『圈』走的是時間和錢嗎?
『自從孩子上了小學以後,美好童年就喪失了……教育正在摧毀童年,摧毀家庭幸福。』21世紀教育研究院院長楊東平近日在論壇上表達了教育產業化『壓迫』家庭,教育的公益屬性被資本『綁架』的懮慮。
與學者的懮慮不同,現實生活中不少家長始終認為,對於教育的『投資』會是一門只賺不賠的交易,可以緩解對未來的焦慮。這種焦慮從母嬰行業開始,一直蔓延到成人教育,貫穿人生最具發展潛力的幾十年。
在0至3歲早教領域,上萬元的培訓費已經不是稀罕事,一節40分鍾的課程平均下來要兩三百元,還是集體上課。讓家長心動的不是課程本身,而是不希望錯過所謂的0至3歲的『大腦黃金成長期』『語言學習關鍵期』。到了3至6歲,培養舞蹈、圍棋、樂器等纔藝的『童子功』階段開始了。
趁著小學之前學些技能『打打基礎』成為一種宣傳點。什麼也不學的零基礎學生,在小學一年級會遭遇『別人都學過了』的當頭一棒,甚至產生恐懼心理。在被統稱為『k12』的中小學教育階段,『比學趕幫超』『一分就差幾十名』是無比『正確』的說法。這種焦慮感在『小昇初』等關鍵環節被放大到極致。
實際上,2017年,北京『幼昇小』就近入學比例超過99%,『小昇初』就近入學比例超過95%。如果官方數據准確的話,只有5%的學生可以在小昇初階段『逃離』隨大流的就近入學,通過特長、面試等方式擇校。
為了爭取成為這5%中的一員,百萬小學生家庭中流傳著『從小學2年級開始學奧數,參加比賽,一路昇級打怪,最終拿到重點學校船票上岸』的『秘密通道』。而這一條路徑是通過各種『小昇初講座』『論壇』『網上課堂』等渠道獲得的小道消息,以及身邊案例反復驗證強化而來。
在資本推動的關於『焦慮感』的營銷氛圍中,教育不再是對人生品格的培養,而是一種立竿見影的付費知識產品。『圈』走的不僅僅是時間和錢,而是少年兒童自主發展、免於恐懼的成長經歷和身心健康。
彌漫開來的焦慮不安,讓更多生意人嗅到了金錢的味道。
艾媒諮詢發布《2017年中國在線教育行業白皮書》顯示,2018年中國在線教育市場規模將達到3480億元,其中K12教育是最大市場。
市場火熱帶來泥沙俱下,一些資質欠佳、沒有學校管理經驗的投資者也涉足教育領域。
有的與金融機構合作,通過網絡貸款的方式分期付款;有的把學費包裝成具有融資功能的理財產品,向學員募集大量資金;有的以『押題』『保證考過』為噱頭,吸引年輕人報名。
然而,資本的衝動並非都能獲得收益。由於資金鏈斷裂和監管不力,民辦教育培訓機構『跑路』的案件屢見不鮮。而對於購買教育服務產品的學生和家長來說,由於教育投入具有明顯的『收益的遲效性』,很難有立竿見影的效果評價,能夠帶來的主要回報或許只有『焦慮感』下降。
『任性』的資本挑戰教育公平
根據教育部2017年發布的《縣域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督導評估辦法》,城區和鎮區公辦小學、初中(均不含寄宿制學校)就近劃片入學比例應分別達到100%、95%以上,纔有機會被評估認定為『優質均衡』。在可以預見的未來,各地教育主管部門進一步縮小義務教育城鄉、校際差距的政績目標,與人們追求更優質教育資源的衝動還將持續博弈。
而2017年新修訂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民辦教育促進法》落地後,民辦學校的舉辦者可以自主選擇設立非營利性或者營利性民辦學校。這為教育與資本市場在新環境下聯手提供了新機遇。
作為資本進入教育的典型場景,民辦幼兒園已經佔據學前教育領域的半壁江山。大量民辦幼兒園呈現兩極分化的狀態:面向高端人群的『貴族園』和無證經營的『黑園』都很多。這種狀態是資本進入教育領域後的必然結果——資本不會去做慈善,只能面向付得起錢的那部分人。沒有民間資本會兜底保障付不起錢的人有合格的幼兒園上。
一位長期研究教育財政的學者指出,我國學前教育體系中,沒有保障社會階層的優先順序。他的一項研究顯示,公共財政投入的公立幼兒園,實際上的服務對象是社會分層中處於中高層的人群。
從某種意義上說,民辦教育和培訓機構的營利性相當於剝奪低收入者受教育的權利。對於只能享受到義務教育的『冰花男孩』們來說,希望『圈住孩子的時間,掙家長的錢』的教育資本並不會觸及他們。
因此,有多位學者提出,『影子教育』的過度發展,不僅加劇了學生學業競爭壓力,消耗了家庭、社會大量資源,同時也在削弱政府推進教育公平的成效。事實上,愈演愈烈的影子教育使義務教育資源呈現出向大中城市學生、質量較高的學校學生和家庭資本較高的學生集聚的趨勢,從而對實現義務教育公平目標構成了巨大挑戰。
為應對這種挑戰,許多國家有面向弱勢學生、後進學生的『補救教育』。如美國自上世紀60年代開始的『開端計劃』和『每一個學生成功法』等,利用公共財政向貧困、殘疾等家庭傾斜,為他們提供有針對性的課外教育指導。
如果不重視『影子教育』與主流學校教育的聯動關系,讓課外教育繼續呈現出放任自流的狀態,持續發力的資本就會造成弱勢學生處於更加被動的狀態,進而產生惡性循環,突破教育公平的底線。(來源:《半月談內部版》2018年第2期;原標題:《資本正在構建另一個『教育王國』》記者:趙琬微)
- 『冷資源』助力『冰雪游』2021/01/04
- 阿城區打造金源文化主題公園2021/09/06
- 網友爆料oner組合岳岳騙p:希望大家追正經明星2021/09/02
- 奧運冠軍張雨霏:隔離期間能打游戲太爽啦!2021/08/27
- 齊齊哈爾市碾子山區: 『小』城市打造志願
- 張慶偉:持續提昇管理保護質量和水平 努力
- 哈爾濱市建立經營業戶誠信管理機制 3次違
- @高考生!多所駐慶高校招生計劃和方案已提
- 高考期間大慶天氣『和風陣雨』 最高氣溫29
- 大慶孤兒保障再昇級 最新政策走在全國前列
- 哈爾濱機場第二通道 迎賓路高架橋施工忙
- 首批"提速辦"事項清單公布 失業登記3個工作
- 國家出重拳防止沈迷網游 守護少年的你
- 北京證券交易所三大基本業務規則征求意見
- 中秋假期火車票9月5日起開售
- 鄭州9名公職人員因疫情防控不力被追責問責
- 中國向緬甸撣邦捐贈抗疫物資啟運
- 阿富汗塔利班表示已控制潘傑希爾省除首府外所有地區
- 『伊斯蘭國』武裝分子在伊拉克北部發動襲擊致13死5傷
- 颶風『艾達』暴露美基建問題 多州政府反思應對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