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教育  >  龍江教育  >  教育資訊
搜 索
教育部出臺教師培訓課程指導標准 涵蓋中小學教師15個學科領域及幼兒園教師4個學科領域共22項標准
2018-01-04 09:08:00 來源:中國教育新聞網-中國教育報  作者:劉博智 王家源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本報北京1月3日訊 (記者 劉博智 王家源) 今後,中小學幼兒園教師教學能力如何衡量和培訓有了標准。日前,教育部印發《中小學幼兒園教師培訓課程指導標准(義務教育語文、數學、化學學科教學)》(以下簡稱《指導標准》),《指導標准》涵蓋義務教育階段教師的師德修養、班級管理、學習與發展、學科教學等15個學科領域18項標准,以及學前教育階段教師的幼兒研究與支持、幼兒保育與教育等4個學科領域4項標准,共計22項標准。

  近年來,中央和地方不斷加大培訓力度,教師培訓工作取得明顯進展,但也存在著針對性不強、內容泛化、方式單一等問題,如何提高培訓課程對教師專業發展個性化需求的滿足度,提昇培訓課程內容與一線教育教學實際的關聯度,加強培訓課程設計、開發、實施的規范性,進一步增強教師培訓的針對性和實效性,是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全面提昇教師培訓工作質量的重要任務。

  教育部教師工作司負責人稱,通過出臺《指導標准》,進一步規范和指導各地分類、分科、分層實施五年一周期的教師全員培訓;引導各地對教師教育教學能力進行科學診斷,設置針對性培訓課程,確保按需施訓;促進各地按照教師專業成長規律,系統設計培訓課程內容,持續提昇教師專業能力與整體素質;推動各地遵循教師培訓工作特點,創新培訓模式,提昇培訓實效;探索建立教師培訓學分結構體系,為推行教師培訓學分管理奠定基礎。

  該負責人介紹,《指導標准》采用相同體例,分為培訓目標、能力診斷、課程內容、實施要求等4個主要模塊。其中,培訓目標是對教師專業發展的具體要求,是教師工作能力的理想狀態,給教師發展『建模子』;能力診斷用於確定當前教師工作能力的實際狀態,通過能力表現級差表,判斷實際狀態與理想狀態的差距,科學診斷教師培訓需求,帶教師個體『照鏡子』;課程內容著眼於縮短實際狀態與理想狀態的差距,幫助教師解決實際問題,提昇能力素質,給教師提昇『開方子』;實施要求重在為縮短差距提供有效的方式方法,推動各地創新培訓模式,增強培訓實效性,為教師培訓『找路子』。

  《中國教育報》2018年01月04日第1版版名:要聞

責任編輯:王蕊

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我們立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