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12月28日電 據教育部網站消息,教育部近日發布黨的十八大以來學科建設情況綜述。2016年,全國有研究生培養單位793個、學科11328個。在學研究生人數198.11萬,授予博士、碩士學位人數56.39萬,分別比2012年增長15%和16%。中國已經成為世界排名第二的研究生教育大國。數據顯示,用人單位對研究生的整體滿意度高達98%。
教育部學位與研究生教育發展中心(簡稱學位中心)立足第四輪學科評估關鍵指標,對比上一輪學科評估相關數據,分析了五年來我國學科建設總體情況。
首先,為國家經濟建設提供高層次人纔支橕。教育部學位中心指出,2016年,全國有研究生培養單位793個、學科11328個。在學研究生人數198.11萬,授予博士、碩士學位人數56.39萬,分別比2012年增長15%和16%。中國已經成為世界排名第二的研究生教育大國,高層次自主培養能力大大增強,有力支橕了國家經濟發展和現代化建設。
第四輪學科評估首次對用人單位開展大規模滿意度調查。結果顯示,用人單位對研究生的整體滿意度高達98%。我國培養的一大批研究生已經成長為各行各業的精英,『中國天眼』FAST工程首席科學家、殲-20第四代戰斗機總設計師、『天河一號』研發科學家、全球首位深海下潛女潛航員、中國探月工程總指揮等就是其中的典型。
其次,科研自主創新助推『中國創造』。數據顯示,各參評學科獲得國家級競爭性科研經費5097億元,其中自然科學4771億元、人文社會科學達到326億元。高校是各類科研項目的主要承擔單位,以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為例,高校佔80%以上,依托高校建設的國家重點實驗室佔總數的60%以上。
從論文數量上來看,僅2016年,我國高校科技論文數量佔全球的八分之一,部分學科已經處於世界領先地位。從發表論文數量的排名來看,截至2015年,在22個學科領域中,我國有17個領域分別位於世界前五名,特別是化學和材料科學領域多年位於世界第一。近五年來,在基於論文及其被引次數的國際學科評估中,進入世界前1%的學科從473個增加到745個,學科進入世界前1%的高校從133所增加到187所。
再次,高素質專業化教師隊伍正在形成。第四輪學科評估結果顯示,參評各學科專任教師隊伍規模不斷壯大,結構更加合理;師德師風建設獲得學生普遍認可;教學科研成果數量與質量不斷提高。此次參評學科專任教師總數共51萬人,相比上輪學科評估增長30%。師資隊伍國際化水平日漸提昇,具有海外交流經歷的教師佔比29%。擁有正高級以上職稱的教師人數為15萬,其中年齡在45歲以下的中青年教師9萬人,佔正高級專任教師總數的61%,具有強勁的後發優勢。
對在校研究生導師指導情況滿意度的調查顯示,在校研究生對指導教師『潛心教學和科研、認真教書育人』的結果普遍持肯定態度,全國參評高校學生對導師培養的滿意度接近93%。參評各學科獲批的國家級規劃教材有8000多種,共發行相關教材近4億冊,不斷推動最新科研成果轉化為優質教育教學資源。
最後,產學研融合已形成社會反哺機制。參評各學科在主動服務社會需求與國家戰略發展,不斷積累學科建設經驗;同時,參評各學科獲得社會企事業單位重大科研項目研發經費較第三輪評估增長71%,社會『反哺』高等教育的機制已經建立。我國學科建設走出了一條具有中國特色的發展之路。
近五年,能源環境、生命科學等一批與國計民生密切相關的科學技術取得突破,科技應用轉化速度不斷加快。土木工程學科的研究成果發揮了關鍵作用,有力支橕了港珠澳大橋建設。交通運輸工程學科完成了高速列車動力學參數設計和整車動力學性能驗證與優化,創造了600KM/H高速列車整車滾動振動試驗的世界紀錄……參評各學科積極服務和融入國家重大基礎設施工程建設,助力我國高鐵、公路、橋梁、港口、電網、機場等基礎設施建設快速推進,展現了中國制造的世界速度。
- 『冷資源』助力『冰雪游』2021/01/04
- 依蘭縣堅定產業強縣戰略 助力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2021/09/08
- 網友爆料oner組合岳岳騙p:希望大家追正經明星2021/09/02
- 奧運冠軍張雨霏:隔離期間能打游戲太爽啦!2021/08/27
- 齊齊哈爾市碾子山區: 『小』城市打造志願
- 張慶偉:持續提昇管理保護質量和水平 努力
- 哈爾濱市建立經營業戶誠信管理機制 3次違
- @高考生!多所駐慶高校招生計劃和方案已提
- 高考期間大慶天氣『和風陣雨』 最高氣溫29
- 大慶孤兒保障再昇級 最新政策走在全國前列
- 哈爾濱機場第二通道 迎賓路高架橋施工忙
- 首批"提速辦"事項清單公布 失業登記3個工作
- 新疆棉紡業:『強迫勞動』是美西方反華勢力的謊言
- 疫苗接種進入『關鍵期』,哪些重點需關注?
- 水利部大力推進智慧水利建設 防災減災調度更主動
- 受賄行賄一起查 中紀委:正建立行賄人『黑名單』制度
- 最熱夏季!歐盟機構:2021年歐洲夏季均溫創新高
- 索馬裡總統穆罕默德表示中國是索堅強伙伴
- 慕尼黑國際車展開幕 聚焦未來交通解決方案
- 受疫情打擊 南半球最大摩天輪『墨爾本之星』 停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