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教育  >  龍江教育  >  先鋒人物
搜 索
辦一所負責任的新時代大學
2017-12-22 11:05:25 來源:中國教育新聞網-中國教育報  作者:楊勇平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黨的十九大勝利召開,宣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新時代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時代,大力實施制造強國、科技強國、質量強國、文化強國、教育強國、體育強國和人纔強國等一系列強國戰略,無不需要教育的基礎性、先導性支橕。『加快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建設,實現高等教育內涵式發展』,更是為高等教育吹響了衝鋒的號角。新時代高校肩負著更加光榮的使命和崇高的責任,呼喚著我們在砥礪奮進、創新發展中逐夢新時代、矢志創一流。

  堅持立德樹人培養時代新人

  新時代是更加把人纔作為戰略資源、加快建設人纔強國的時代。『青年興則國家興,青年強則國家強』『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領、有擔當,國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黨和國家對人纔培養提出了新的期盼和更高的要求。立德樹人是高校的根本任務,面向新時代,高校必須緊緊圍繞『為誰培養人、培養什麼樣的人、怎樣培養人』的根本問題,遵循教育規律,緊跟時代步伐,著力培養能夠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

  學校始終堅持把人纔培養質量作為內涵發展和安身立命之本,面向黨和國家戰略部署以及經濟社會轉型發展對新型人纔的迫切需求,積極構建全員全過程全方位育人格局,不斷建立和完善創新人纔培養體系,大力開展創新創業教育,入選國家創新人纔培養示范基地和教育部首批『卓越工程師培訓計劃』實施高校,人纔培養質量不斷提高。為更好地肩負起育人使命,今年上半年,學校結合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精神和時代特點,深入開展教育教學思想大討論活動,從思想、方法、問題、形勢、標准、制度、改革、文化八個方面,以發展的眼光重新考量國家、行業和社會對人纔培養的新需要,對專業設置、招生規模、教學模式、培養方式等作出新調整,以適應國家和學校創新發展的新方位、新目標。近期學校又聯合中國電力企業聯合會作為發起單位,牽手國家電網公司等16家大型能源電力企業以及清華大學等30所高校成立『電力行業卓越工程師培養校企聯盟』,全力打造人纔培養精品工程,努力擔當起為企業和社會培養創新拔尖人纔、為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輸送優秀人纔的神聖使命。

  紮根中國大地提昇『四個服務』

  新時代是我國社會主要矛盾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發展之間矛盾的時代,也是我國經濟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的時代。高校發展要與國家同向同行,就必須適應國家和社會發展的變化,進一步強化『為人民服務、為中國共產黨治國理政服務、為鞏固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服務、為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服務』的四個服務意識,在實現人的全面發展、社會的全面進步中作出新的貢獻。特別是作為國家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和智慧社會建設的重要支橕力量,高校要發揮自身優勢,著力解決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中的重大問題,在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新征程中體現出大學的應有價值。

  學校秉承『辦一所負責任的大學』的辦學理念,始終堅持在服務國家、服務行業、服務人民中踐行社會責任。學校將積極貫徹落實十九大提出的『構建清潔低

  碳、安全高效的能源體系』的新要求,以推進能源生產和消費革命、建設美麗中國為己任,集中力量推進『能源電力科學與工程』一流學科群建設,充分發揮『新能源電力系統國家重點實驗室』等科研平臺作用,全面構建以需求為導向的科技創新和產學研合作體系,努力在服務、支橕和引領行業發展中發揮不可替代的作用;進一步加強開放辦學,積極參與『一帶一路』能源及教育項目合作,在解決全球能源、環境等現實問題中貢獻中國智慧;深度參與京津冀協同發展,主動融入雄安新區、北京全國科技創新中心、保定『中國電谷』等建設,全方位推進學校發展與經濟社會發展之間的良性互動;主動服務『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引導廣大學生積極投身創新創業實踐,持續深入開展『綠色電力照亮雪域高原』『綠色電力重走長征路』等能源扶貧活動,全面提高社會服務能力和貢獻度。

  建設文化高地傳承中華文化

  新時代是堅定不移建設文化強國、實現文化大發展、大繁榮的時代。『文化興國運興,文化強民族強。』『文化自信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發展中更基本、更深沈、更持久的力量』。高校是知識群體的聚集地,是促進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的重要發源地,必須始終把發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培育和實踐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作為重要的職責和使命,不斷從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汲取精華,從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踐中獲取真知,引導廣大師生不斷堅定文化自信,促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的繁榮興盛,形成能夠推動社會進步、引領文明進程、獨具特色的一流大學精神和大學文化。

  學校應新中國電力事業發展而生,也形成了與國家休戚與共、同向同行的優良辦學傳統和文化。立足新時代,學校將系統推進大學文化建設,把培育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與培養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相結合,強化教育引導、實踐養成、制度保障,推進以文化人、以文育人;把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與以師生為本的大學文化相結合,推進和諧華電、健康華電、平安華電建設;把時代發展主題和高水平研究型大學目標相結合,營造尊重知識創新、處處彰顯學術氣息的教學文化、學術文化;把曲折辦學歷史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革命文化相結合,凝練和弘揚『自強不息、團結奮進、愛校敬業、追求卓越』的華電精神;把工程師職業特點和質量強國、制造強國等國家戰略相結合,傳承培育敬業文化、工匠精神;把能源電力行業特征與綠色校園建設相結合,倡導簡約適度、綠色低碳的生活方式,建設綠色文化,引領綠色發展;把堅定文化自信與促進文明交流相結合,進一步辦好全球示范孔子學院,推進國際交流合作,為中華文化傳播和中外文化交流作出積極貢獻。

  好風憑借力,揚帆正當時。立足偉大新時代,開啟奮進新征程。學校將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精神,在全面加快『雙一流』建設,全力向高水平研究型大學的轉型跨越中履行新使命、展現新作為,書寫出不負時代的『奮進之筆』,辦好讓黨放心、人民滿意的教育,為民族復興、國家發展和社會進步作出新的更大的華電貢獻。

  (作者系華北電力大學校長)

  《中國教育報》2017年12月21日第9版版名:高教周刊

責任編輯:王蕊

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我們立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