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教育  >  龍江教育  >  教育資訊
搜 索
不要『圍觀』犯錯的孩子
2017-12-22 11:05:24 來源:中國教育新聞網-中國教育報  作者:劉波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近日,『懲罰告密者』的女教師引發輿論關注。筆者關注了這一事件的來龍去脈,媒體所謂的『懲罰告密者』,其實是有種曲解原意的味道。其實,這件事的本身就是由一塊巧克力引發的同學糾紛。某一位同學帶巧克力來教室,因為這違反了班級的不許帶零食來教室的規定,所以另一位同學向班主任舉報。就這件事情本身來說,也扣不上告密這頂高帽。而這件事還另有隱情,就是那位舉報者曾威脅那位帶巧克力的同學,如果不把巧克力給他吃,他就向老師舉報。那位舉報者『敲詐不成』,就向老師舉報了。老師得知事情的真相後,對那位舉報者的『勒索』行為很不滿,就讓那位帶巧克力的同學當著舉報者的面,把巧克力吃下去。

  從這一簡單的『巧克力事件』來說,這位教師並不是『懲罰』所謂的告密行為,而是對『敲詐行為』的懲處。應該說,這位教師處理這件事的方式,也體現了教育藝術。

  如果事情到這一步,也算是圓滿地解決了。即便是這位老師把這個案例記錄下來,作為一種成功的教育案例在相關的研討會上分享也未嘗不可。但是,這位同時身為微博大V的老師把這件事情發在微博上。當然,如果媒體不緊抓教師『懲罰告密者』這個熱點話題,這件事情也不會引發過多的關注。

  在媒體的報道下,這位教師自然是贏得了好名聲。但是,犯錯的學生和他的家長,則承受了巨大的心理壓力。一個小學生犯了個錯,不僅被戴上了『告密者』的高帽,還被全國網民圍觀,這真的有點殘忍。從某種程度上來說,這位小學生作為成長中的活生生的人,犯錯也很正常。即便是未成年人犯了罪,相關法律也規定不公開審判,媒體報道也要注意保護未成年人的隱私。小學生犯個小錯,不能讓他在火爐上烤呀。

  我們常說,育人為本,以學生為中心,但在為『懲治告密者』叫好的輿論中,最忽視的還是那個犯了小錯的孩子的隱私。從為學生更好成長的角度講,這件事只是班主任班級日常管理中的一個小插曲,沒有必要在媒體上大書特書。但願以後再有類似事件發生的時候,媒體還是放過孩子吧。

  (作者系浙江省寧波市鎮海區教科所教科員)

  《中國教育報》2017年12月21日第2版版名:中教評論

責任編輯:王蕊

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我們立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