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教育  >  龍江教育  >  教育資訊
搜 索
2018高考大綱穩中微調
2017-12-21 10:44:00 來源:光明網-《光明日報》  作者:柴如瑾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光明日報記者 柴如瑾

  2018年高考考什麼?哪些知識點必考,哪些又是新增內容?日前,教育部正式公布了《2018年普通高等學校招生全國統一考試大綱》(以下簡稱《大綱》),為上述問題給出了明確答案。

   總體穩定,注重基礎要求

  《大綱》是高考命題的規范性文件和標准,也是考試評價、復習備考的依據,它不僅明確了高考的性質和功能,還規定了考試內容與形式,對指導高考內容改革、規范高考命題都有重要意義。

  記者了解到,與2017年相比,《大綱》總綱變化不大,除地理學科略有調整外,多數學科考綱保持穩定,體現了《大綱》的穩定性和嚴謹性,也預示著高考命題的穩定性和連續性。整體來看,《大綱》體現了新課改的理念,促進學生全面健康發展,圍繞學科核心素養全面考查學生的基礎知識、關鍵能力、審美鑒賞和核心價值觀。

  以文理科的數學考試大綱為例,無論是知識內容及其要求的了解、理解、掌握水平,還是對空間想象、抽象概括、推理論證、運算求解、數據處理、應用意識和創新意識等能力的要求,以及個性品質要求和考查要求等方面,均無明顯變化。

  據此,專家分析認為,2018年的高考數學命題應該會延續2017年的相關做法,在考查基礎知識的基礎上,注重對數學思想方法的考查,注重對數學能力的考查,展現數學的科學價值和人文價值,同時兼顧試題的基礎性、綜合性和應用性,重視試題間的層次性,合理調控綜合程度,堅持多角度、多層次考查,努力實現全面考查綜合數學素養的要求等。

   細微變化,體現選纔導向

  記者將《大綱》總綱與2017年的對比發現,在保持總體穩定的基礎上,個別用語和表述更加准確與規范,也說明高考的考查標准越來越嚴謹和科學。比如,在回答『為什麼考』的問題時,2018年的表述為:『高考評價體系通過確立「立德樹人、服務選纔、引導教學」這一高考核心功能,回答了「為什麼考」的問題。』而在2017年的總綱中,此處的表述為:『「立德樹人、服務選拔、導向教學」這一高考核心立場。』

  從『選拔』到『選纔』,體現了高考從選拔精英到向選拔包括應用型、技術型在內的多元人纔傾斜的轉變,這將有助於根據不同學校和專業對人纔不同的要求,把合適的人選拔到適合的學校、專業,最終實現人人成纔。從『導向』到『引導』,細微的變化體現了從結果導向到全程引導的理念轉變,更加強調高考在頂層設計、統籌謀劃方面的作用。

  此外,語文考試大綱也有三處措辭上的微調:在對考生『分析綜合』能力的要求中,今年的表述由2017年的『分解剖析、歸納整合相關現象和問題』改為『分解剖析相關現象和問題,並予以歸納整合』;在『文學類文本閱讀』的考試要求中,表述由2017年的『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義』改為『理解文中重要詞語的含義』;在對寫作『有文采』的要求中,表述由『用詞貼切』變成了『用語貼切』。此三處變化,一方面使表述更為科學,如把『概念』變成『詞語』,更符合文學類文本的特點;另一方面也體現出對學生語言表達綜合能力的要求更高了,如將『歸納整合』作為整體概念提出來,有強化的意味。

   關注現實生活,科學冷靜備考

  了解了《大綱》之後,如何備考一直是考生和家長最為關注的問題。總綱明確提出,要『增強基礎性、綜合性,著重考查學生獨立思考和運用所學知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在2018年考綱中,地理科目與2017年相比是變化最大的,提出了兩個新基本要求:一是要求學生選擇和運用中學其他相關學科基本技能解決地理問題;二是要求學生能發現或提出科學的、具有創新意識的地理問題。對此,山東青島17中地理集備組組長、一級教師高曉顏建議,備考復習要重積累、重知識遷移,靈活調用其他學科相關知識和技能,最終運用地理原理和規律解決實際問題。

  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抓住『穩中有變,重在穩』、充分重視教材、傳承中國優秀傳統文化、關注現實生活等,是不少專家反復強調的觀點。

  『縱觀近幾年全國卷英語試題,皆基於英語學科必備知識、關鍵能力、學科素養及核心價值命題,突出基礎性、綜合性、應用性和創新性考查。選材難度水平呈階梯分布,題目類型多樣且難易搭配合理,考查要點覆蓋面廣,但難度基本保持一致,試題不偏不倚、不奇不怪,考查英語核心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山東省實驗中學高三英語備課組長朱崇軍強調,『平時一些模棱兩可或較難的語言現象不要糾結,堅決拋棄,一些偏難、偏怪、生詞量較大、話題太偏的閱讀訓練都不是正確的路子。』

  不少專家指出,教材是考生掌握概念、原理、過程、規律的根本,在沒有充分理解原理的情況下去刷題,是捨本逐末的行為。

  此外,湖北襄陽四中高三語文教師閆紅春等教師還提出,語文、英語、文綜等還要特別注重閱讀積累,關心時事,知曉國家大政方針,對黨的十九大精神,要特別注意學習領會。

  《光明日報》( 2017年12月21日13版)

責任編輯:王蕊

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我們立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