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教育  >  龍江教育  >  先鋒人物
搜 索
黃旭華:誓言無聲 『潛心』永恆
2017-11-30 10:15:22 來源:新華社  作者:劉詩平 黃艷 餘國慶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他是『中國核潛艇之父』,30年隱姓埋名,年逾九旬老驥伏櫪。他的人生,就像深海中的核潛艇,神秘,更負神聖的使命;無聲,卻有無盡的力量

  這是溫暖人心的一幕。

  11月17日,習近平總書記在與全國精神文明建設表彰大會代表合影時,拉著全國道德模范黃旭華的手,邀請這位站在人群中的93歲老人坐在自己身邊。

  黃旭華,中國第一代核潛艇總設計師、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船舶重工集團公司第719研究所名譽所長。

  為了祖國的核潛艇事業,黃旭華30年隱姓埋名,60載風雨兼程,年逾九旬老驥伏櫪。他的人生,就像深海中的核潛艇,神秘,更負神聖的使命;無聲,卻有無盡的力量。

  30年隱姓埋名

  1958年,中國啟動核潛艇研制工程。大學造船系畢業、參與仿制蘇式常規潛艇的黃旭華,成為其中一員。

  而在此四年前,核潛艇在美國誕生;一年前,蘇聯第一艘核潛艇下水。

  黃旭華說,一開始參與研制核潛艇,就知道這將是他一輩子的事業。

  父母是醫生的黃旭華,兒時的志向是從醫,治病救人。然而,中學時期的他遭遇祖國被日本欺凌,他棄醫從工。

  『想轟炸就轟炸,因為我們國家太弱了!』黃旭華說,他要學航空、學造船。於是,海邊出生的黃旭華,考入上海交通大學造船系學習,為他一生的事業打開大門。

  不過,當時的中國要造核潛艇,談何容易!

  1959年,赫魯曉夫訪華。中國領導人希望蘇聯幫助中國發展核潛艇,但赫魯曉夫認為,中國造不了核潛艇。

  對此,毛澤東主席誓言:『核潛艇,一萬年也要搞出來!』

  在位於武漢的中船重工719研究所辦公大樓裡,毛主席的誓言刻於牆壁之上,仿佛歷史的回聲依然在耳邊回蕩。

  『聽了這句話,更堅定了我獻身核潛艇事業的人生走向。』黃旭華說。

  然而,面臨的困難,不只是科技水平和工業生產能力落後,更大的困難是沒有這方面的人纔,沒有人見過核潛艇,沒有參考資料,國外嚴密封鎖,一切靠自己摸索前行。

  怎麼辦?一萬年太久,只爭朝夕!騎驢找馬,驢沒有的話,就邁開雙腿,決不等待。

  ——模型玩具做參考。黃旭華及其同事零零碎碎地找到國外資料,集中分析計算,最後算出了核潛艇的樣子,但又不敢肯定是否跟美國的核潛艇一樣。這時,有人從國外帶回兩個美國『華盛頓』號核潛艇的兒童模型玩具。拆解後發現,玩具裡密密麻麻的設備與他們構思的核潛艇圖紙基本一樣,驗證了方向和思路的正確。

  ——算盤算核心數據。黃旭華至今還珍藏著一個『前進』牌算盤。他說,首艘核潛艇幾萬個數據的取得,都是通過算盤和計算尺演算出來的。為了保證數據准確,常常是兩組一起算,直到結果一致。

  ——磅秤稱設備。為確保核潛艇的重心穩定,要求所有上艇的設備都要『秤』,邊角餘料也不例外。『斤斤計較』後,核潛艇下水後的定重測試值和設計值幾乎完全吻合。

  功夫不負有心人。

  黃旭華說,他和同事們正是用這種土辦法解決了許多尖端技術問題,突破了核潛艇中最為關鍵、最為重大的核動力裝置、水滴線型艇體、艇體結構、人工大氣環境、水下通信、慣性導航系統、發射裝置7項技術,也就是『七朵金花』。

  1970年12月26日,中國第一艘核潛艇下水。當這個龐然大物從水中浮起時,黃旭華激動得淚流滿面。

  1974年8月1日,中國第一艘核潛艇命名為『長征一號』,正式列入海軍戰斗序列。

  『從1965年「09」計劃正式立項,用了不到十年,我們造出了自己的核潛艇。』黃旭華說。

  十年磨一劍。黃旭華及其同事們荒島求索,在世界核潛艇史上寫下光輝篇章——上馬三年後開工、開工兩年後下水、下水四年後正式編入海軍進入戰斗序列。

  至此,中國成為繼美國、蘇聯、英國、法國之後世界上第五個擁有核潛艇的國家,使得中國具備了二次核反擊的能力,茫茫海疆成為阻隔外敵的海上長城!

  深海,游弋著中國核潛艇,也深藏著研制人員的功與名。

  『為了工作上的保密,我整整30年沒有回家。離家研制核潛艇時,我剛三十出頭,等到回家見到親人時,已經是六十多歲的白發老人了。』黃旭華說。

  60載風雨兼程

  『1974年交第一艘核潛艇時,我們總結了四句話——自力更生,艱苦奮斗,大力協同,無私奉獻。我們稱之為「09精神」(核潛艇精神),它們現在依然沒有過時。』黃旭華說。

  正是在這種精神的感召下,中國的核潛艇事業快步向前。

  核潛艇是否有戰斗力,極限深潛試驗是關鍵。然而,全世界都沒有總設計師隨核潛艇做極限深潛試驗。

  1988年4月,中國某新型核潛艇進行首次深潛試驗時,64歲的黃旭華決定一試。

  深潛試驗是檢驗核潛艇在極限情況下結構和通海系統的安全性。在核潛艇試驗中,最具風險與挑戰。

  核潛艇深潛試驗遭遇事故並不罕見,上世紀60年代,美國核潛艇『長尾鯊』號便在深潛試驗時沈沒,艇上一百多人全部喪生。

  『這艘核潛艇完全是中國自己研制的,我們檢查了每一臺設備、每一塊鋼板、每一條焊縫、每一根管道。我非常有信心!但是,還有沒有疏忽了的地方?還有沒有我知識認知范圍之外的東西沒考慮到?還有哪些潛在的危險沒有認識到?』

  黃旭華說,雖然信心很足,但他非潛不可。『萬一深潛過程中出現異常現象,我可以及時幫助采取措施。我不是充英雄好漢,要跟大家一起去犧牲,而是對大家的生命安全負責,確保人、艇安全。』

  黃旭華的夫人李世英也主張他去深潛:『萬一試驗出現意外,你在現場,大家就有了主心骨!』

  一小時、兩小時、三小時、四小時,黃旭華下到水下極限深度,完成了四個小時的深潛試驗。當到達設計深度時,巨大的水壓使核潛艇艇身多處發出『?噠』的聲響,驚心動魄。黃旭華沈著應對,掌握了大量第一手數據。

  試驗成功,艇上沸騰起來。握手的握手、擁抱的擁抱,哭的哭、笑的笑。

  李世英哭了,壓在她心裡的那塊石頭落地了。

  黃旭華笑了,當即揮毫:『花甲癡翁,志探龍宮,驚濤駭浪,樂在其中!』

  『「癡」和「樂」,是我人生的寫照。癡迷核潛艇,同時為核潛艇的成果感到快樂。』黃旭華說。

  直到今天,黃旭華與核潛艇的不解之緣還在延續。60年風雨兼程,核潛艇事業一直伴隨著他,腳步從未停歇。93歲的黃旭華仍然每天8點半到辦公室,整理幾十年工作中積累下的幾堆一米多高的資料,希望把它們留給年輕一代。

  『年輕人青出於藍,我信任他們。我給自己的定位是,當拉拉隊,給他們鼓勁、加油和支持,必要時當他們的場外指導,不是當教練,是在必要的時候、需要的時候,指點指點他們。』

  黃旭華說,想把自己隨身攜帶的『三面鏡子』,送給年輕的核潛艇科研人員:放大鏡——擴大視野,尋找線索;顯微鏡——放大信息,看清實質;照妖鏡——鑒別真假,吸取精華。

  一輩子家國情懷

  2016年10月15日,中國首艘核潛艇游弋深海40多年後退役,進駐青島海軍博物館碼頭。

  不過,這艘核潛艇的總設計師仍然在『服役』。從1958年至今,黃旭華從未離開過核潛艇研制,似乎永遠不知疲倦。

  『核潛艇已經融入了我的生命。你們有所不知,我的手機號碼中有四位數是5209,這個號碼是我自己選的。5209什麼意思?我愛「09」,「09」是核潛艇的代號。我愛「09」,我這一輩子與「09」結合在一起。』黃旭華說。

  『為了不泄露國家機密,我淡化了與親朋好友之間的聯系。父母多次寫信,問我在哪個單位工作,做什麼工作,我都避而不答。父親病重的時候,我沒能回家看護;父親病逝,我也沒能奔喪。父親至死也不知道他的三兒子在什麼單位,更不知道是在乾什麼工作。』黃旭華說著對家人的無盡遺憾。

  因為從不知道黃旭華做的是什麼工作,30年來家人屢有埋怨、不理解。直到1987年,上海《文匯月刊》刊登報告文學《赫赫而無名的人生》,描寫中國核潛艇總設計師的人生經歷,提到了『黃總設計師』和『他的妻子李世英』。黃旭華隱秘30年的生活,纔漸漸顯露於世。

  黃旭華將這篇文章寄給廣東老家的母親。母親把文章看了一遍又一遍,滿臉淚水。她知道,黃總設計師的愛人李世英,是她的兒媳婦,黃總設計師肯定就是她的兒子。她流著淚對全家人說:『三哥(黃旭華)的事情,大家要理解、要諒解。』

  『知兒莫如母。這句話傳到我耳朵裡,我哭了。30年如山的負重,釋然了。我說我想您,我來看您啊。』黃旭華說。

  1988年,兩鬢斑白的黃旭華回到廣東老家,見到了93歲的母親。想到母親對自己的諒解,黃旭華眼含淚花:『人們常說忠孝不能雙全,我說對國家的忠,就是對父母最大的孝。』

  在黃旭華一心研制核潛艇的戰場上,他的後方是妻子李世英在堅守。

  『這些年虧欠家人很多,現在她做菜,我洗碗。』黃旭華說。

  家國情懷,蘊含著中華民族深沈而細膩的情感。黃旭華說:『這輩子沒有虛度,一生屬於核潛艇、屬於祖國,無怨無悔!』

  黃旭華說,當祖國需要我衝鋒陷陣的時候,我就一次流光自己的血;當祖國需要我一滴一滴地流血的時候,我就一滴一滴地流!

  當人們稱譽黃旭華為『中國核潛艇之父』時,他總是矢口否認,說『不敢接受』,『把榮譽掛在我的頭上,就當大家的一個代表吧』。

  青絲化作白發,依舊鐵馬冰河。當記者問,如果人生能重來,您會做何選擇?黃旭華眼神篤定地看著記者說,我還是會選擇投入到祖國的核潛艇事業中,而且還希望是在艱苦的條件、艱難的環境下研制,並取得成功。

  新華社武漢 11月29日電

  《中國教育報》2017年11月30日第4版版名:新聞·人物

責任編輯:王蕊

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我們立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