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教育  >  龍江教育  >  教育資訊
搜 索
中科院新增61名院士,院士隊伍學科結構進一步優化—— 多位『大國重器』設計師當選
2017-11-29 10:35:00 來源:新華社  作者: 董瑞豐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中國科學院28日公布了2017年新當選的61位中科院院士名單,以及16位新當選的中科院外籍院士名單。新增院士有哪些看點?記者進行了簡要梳理。

  看點一:院士更加年輕了

  從年齡結構看,2017年新當選中科院院士平均年齡54.1歲,60歲(含)以下的佔91.8%。其中,中科院生物物理研究所的徐濤年齡最小,為46歲;昆明理工大學的季維智、中國地質科學院地質研究所的楊經綏年齡最大,同為67歲。

  根據改進完善院士制度的要求,院士群體中青年人纔比例逐步提高,院士年輕化成為趨勢。據了解,近年來新當選院士平均年齡穩定在55歲左右,綜合來看是科學家比較成熟的黃金年齡。

  看點二:多位『大國重器』設計師當選

  殲—20總設計師楊偉、『嫦娥五號』總設計師楊孟飛等人新當選為中科院院士。據了解,在2017年增選工作中,中科院學部主席團進一步加強了對新興和交叉學科、國防和國家安全領域的支持,推動院士隊伍的學科結構進一步優化。

  楊偉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說,我國自主研制的飛機發展到今天,需要更多的原始創新和顛覆性技術,呼喚更多的基礎科學研究,『我當選中科院院士,相當於我們團隊加入到一個更大的團隊裡,相信未來技術和科學能夠結合得更好』。

  看點三:強調珍惜院士榮譽

  『高興五分鍾就可以了。』多位新當選院士表示,將以當選院士作為學術生涯的新起點,認真履行院士義務,珍惜院士榮譽,恪守科學道德,提攜後輩人纔,積極參加學部活動。

  這次院士增選工作是改進完善院士制度後進行的第二次增選,科技界和全社會廣泛關注。據了解,增選工作遵循《關於改進完善院士制度的方案》要求以及《中國科學院院士章程》《中國科學院院士增選工作實施細則》《中國科學院外籍院士選舉辦法》等一系列規定。『公務員和參照公務員法管理的黨政機關處級以上領導乾部原則上不作為院士候選人』,這一要求在2017年院士增選中得到了貫徹。

  看點四:香港貢獻了兩位院士

  這兩位院士分別是香港中文大學研究有機化學的謝作偉教授和香港理工大學研究結構工程的滕錦光教授。不過,這兩位學者均出生於浙江,並在內地完成本科教育。

  看點五:外籍院士國別分布更趨合理

  波蘭、荷蘭、烏茲別克斯坦3國今年首次有科學家當選中科院外籍院士。據了解,在堅持外籍院士標准的前提下,中科院今年重點關注了『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候選人,中科院外籍院士的國別分布更趨合理。

  2017年共產生中科院外籍院士16人。其中,安德烈·海姆和詹姆斯·弗雷澤·司徒塔特為諾貝爾獎獲得者。新當選外籍院士來自8個國家(一人為雙重國籍),分別是美國、英國、俄羅斯、瑞典、波蘭、日本、荷蘭、烏茲別克斯坦。

  新華社 北京11月28日電

  《中國教育報》2017年11月29日第2版版名:新聞·要聞

責任編輯:王蕊

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我們立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