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教育  >  龍江教育  >  先鋒人物
搜 索
品質學校,核心是『人』
2017-11-29 10:35:00 來源:中國教育新聞網-中國教育報  作者:齊林泉 通訊員 諶濤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學生在學校的組織培養室觀察植物生長情況泉州五中供圖

  什麼樣的學校是有品質的學校?品質學校校長需要哪些品質?11月10日,在福建省泉州市第五中學(以下簡稱『泉州五中』),教育部領航工程浙江基地、福建省教育廳聯合舉辦了『泉州五中劉殊芳校長辦學理念研討會』。圍繞『如何辦一所有品質的學校』的主題,記者和與會專家展開了對話——

  嘉賓

  劉力 浙江大學教授

  張志敏上海市格致中學校長

  沙培寧《中小學管理》雜志原主編

  劉殊芳泉州五中校長

  人的因素比什麼都重要

  記者:『有品質的學校』有些抽象,請描述下您心中的品質學校。

  劉殊芳:剛到泉州五中的時候,有件事情對我觸動很大:一位高三女生在省質量檢測後出現了幻覺。在與她交流的過程中,我發現只要不涉及考試、學習,其他話題都很順暢,是考試成績和學習把她逼到了瀕臨崩潰的境地。我想,如果我們的學校再一味強調考試成績,是不是會耽誤孩子?孩子在學校裡能感受到幸福麼?在我看來,有品質的學校應該是一所不耽誤學生、服務師生成長、實現師生自我發展、彰顯師生個性的學校,讓師生有幸福感的學校。

  張志敏:品質在教育裡有四個維度:第一是品行,即學生和教師的言談舉止、待人接物;第二是品位,就是審美情趣,格調是否高雅;第三是品性,學生和老師都淳朴友善、落落大方、開放包容,這就是好品性;第四是品格,創新、進取、自信就是學校好的品格。所以我個人體會『品質』不是虛的概念,它有豐富的內涵。

  劉力:有品質的學校要打造有品質的課程。例如,用基礎性課程促進學生的學習能力和道德成長;用發展性課程促進文化融合和心理健康;用研究性課程促進創造能力和纔能發展;用國際課程拓展發展空間和綜合素質。

  記者:有品質的學校該如何回應『培養什麼樣的人、如何培養人、為誰培養人』這個根本性的問題?

  劉殊芳:教師是與人打交道的職業,這就要求我們心中有人,這個『人』就是一個個具體的學生。學校有一位學生在科技創新方面很有天賦,但英語是短板。有一次他獲得了去美國比賽的機會,可需用英語介紹自己的創新項目。在他想放棄的時候,我們鼓勵他並對他進行了針對性訓練。最後,這名學生雖然沒在大賽中獲獎,但卻找到了英語學習的興趣和動力。所以我認為最好的教育,就是教育者心裡有具體的學生,能夠意識到學生所需要的幫助,然後有針對性地提供服務。

  張志敏:應試教育有兩大法寶:加班加點補課和題海戰術,這樣做成績分數會提高,但是有良知的教育工作者應該思考得更多,新時代的教育一定是發展全人的教育。泉州五中追求以素養為本的教育,就是一種發展全人的教育,也是一種非常好的辦學品質。

  沙培寧:校長無論有多麼精深的學問、多麼先進的辦學理念,我關心的是落實到學生身上多少。在泉州五中的班會課上,看到他們非常注重知識之外價值的引導,對學生精神情感、藝術素養提昇等等,這是非常值得贊賞的。

  品質學校的關鍵是品質課程

  記者:學校教育的核心是課程。有品質的學校如何構建自己的課程體系?

  劉殊芳:學校有一位女生,因學習成績不理想很自卑。班主任得知她愛做糕點,就特意在一次班會課上讓她展示和分享自己做的糕點,得到了大家的贊許,女孩的自信也逐漸建立起來。後來在開設校本選修課時,也開出了糕點制作。其實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成纔區,教育就應該成就每一個孩子。我們建立了多樣化校本課程體系,涵蓋傳統文化與民族精神、生態文明與社會實踐、心理健康與主體發展、西方文化與國際交流、科普知識與學科競賽、藝術審美與休閑健身等6大領域108門課程,供學生選擇。

  劉力:今天的教育欠缺什麼?一是價值觀的教育;二是選擇性的教育,教育忽視兒童的差異,國家就會缺乏一大批在各個領域能夠領軍的精英人纔;三是經驗成長的教育,真正的創造是在知識的社會應用過程中產生的。泉州五中在課程建設上很好地處理了這三個欠缺的問題,這種課程建設的思維方式值得肯定。

  記者:一所品質學校的校長需要有哪些品質?

  張志敏:校長的領導力有『三重境界』:稱職的校長管『形』——通過建立與實施規章制度使學校能正常運轉;優秀的校長聚『心』——能夠形成集體人格,像泉州五中教師隊伍就有以學生為本、敬業奉獻的集體人格;卓越的校長育『神』——培育學校文化。學校要靠文化實現超越,而這種文化即存在於師生的一言一行當中。

  劉力:課程領導力是校長的一項核心領導力。基礎教育不只是給孩子最基本的教育,還要考慮怎樣不埋沒任何天纔。我看了泉州五中多樣化的校本課程設計,學校為學生提供的多樣選擇,都展現了劉殊芳校長優秀的課程領導力。

  辦有品質學校的策略與路徑

  記者:建設一所有品質的學校,應該堅持什麼辦學策略?

  劉殊芳:目中有人,心中有人,即促進學生德智體美全面發展,重視培養學生的自主能力,營造充滿活力富有朝氣的學校氛圍;在學校管理中做到公正務實、民主人文,一直是我的追求。

  沙培寧:劉殊芳校長打造了一個教師不坐班、無檢查,靠『自覺』運轉的『自動化部隊』。在每個教師自我的發現與獨特價值的張揚上用心、用情、用力,使她的管理某種程度上達到了『管理無痕』的境界。

  張志敏:品質學校在辦學策略上應該堅持立德樹人、塑造共同性的社會人格,發展個性特長、規劃專項性的成長路徑,培養創新精神、培育獨特性的創新素養。劉殊芳正帶領她的團隊將這些要求轉化成現實的行動。

  記者:在深度觀察了泉州五中朝著『辦一所有品質的學校』目標所做的努力後,專家們對學校的下一步發展有什麼建議?

  沙培寧:這所百年老校、名校已經處於高位運行狀態,必須不斷尋找學校發展的新刺激點與生長點。在實現目標引領中,應該繼續堅守『做正確的事』的執著與勇氣。

  張志敏:一所有品質的學校進入新時期以後,要思考育人的目標指向,關注學生的研學能力、人格修養、思維品質和創新精神。泉州五中做了一些研究探索,還需要在更廣闊的領域上進一步拓展。

  劉力:在課程建設和實施方面,要處理好三對關系:基礎性和選擇性的關系、感性教育和理性教育的關系以及課程建設中的現代化和民族化的關系。

  《中國教育報》2017年11月29日第7版版名:校長周刊·實務

責任編輯:王蕊

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我們立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