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制圖中國教育報李堅真


『堅持教育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服務,為人民服務』是新時期黨對教育的新要求。黨的十八大以來,高素質人纔源源不斷輸出,高校科研綜合實力不斷增強,主動服務國民經濟主戰場,國際學術影響力再上臺階。本期以教育社會貢獻力為主題,梳理十八大以來教育發展成就,展現教育服務現代化建設,服務人民能力方面的變化。——編者
『天眼』一開,為人類探測大到宇宙形成,小到外星文明的太空奧秘打開了一扇窗。10月10日,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宣布,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FAST)首次發現兩顆脈衝星。
FAST被譽為『中國天眼』,其建設過程中,高校功不可沒。由哈爾濱工業大學負責『天眼』的結構系統技術研發工作,為『天眼』提供了『骨骼』;北京郵電大學團隊擔綱研發的光纜,則突破了國外技術封鎖,為『天眼』打通了『經脈』;東南大學團隊承擔的索網工程預研工作,參與了高性能鋼索研制,解決了大跨度索網安裝的技術難題。
教育在經濟和社會發展過程中具有先導性、全局性和決定性的關鍵作用。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教育是提高人民綜合素質、促進人的全面發展的重要途徑,是民族振興、社會進步的重要基石,是對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具有決定性意義的事業。』
黨的十八大以來,從《關於加快發展現代職業教育的決定》到《關於深化人纔發展體制機制改革的意見》,從《國家教育事業發展『十三五』規劃》到《關於深化教育體制機制改革的意見》,一系列推動教育事業改革發展的方案出臺,教育事業改革取得跨越式發展,教育服務現代化建設、貢獻社會能力不斷增強。
科研提昇國家科技實力
嫦娥飛天、航母下水、蛟龍入海……在這些國家重大項目的背後都有高校的身影,都與高校創造的科研成果密不可分。
黨的十八大以來,高校的科研綜合實力明顯增強,高校承擔了80%以上的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和一大批973、863等國家重大科技任務,高校牽頭承建了國家『十二五』規劃5項重大科技基礎設施,依托高校建設的國家重點實驗室佔總數約60%,高校獲國家科技三大獎佔授獎數量的60%以上。
科研實力上昇,還帶來了我國高校國際學術影響力再上臺階。數據最能說明問題,基於論文及被引用次數的國際學科評估,進入世界前1%的學科數量從2010年的355個增加到2017年的845個,增加490個。學科進入世界前1%的高校從2010年的104所增加到2017年的209所,增加105所。我國高校年度科技論文數量達到全球的八分之一,高影響力論文數量同步提昇。
高校科研是國家科技創新的重要組成部分,科研不僅是促進知識更新、豐富教學內容、提高創新人纔培養質量的重要途徑,更是推動國家科技創新的重要力量。隨著高校科研實力的不斷上昇,其對提高國家科技實力的作用日益彰顯。
源源不斷輸出高素質人纔
湖南現代物流職業技術學院2017屆畢業生校園供需見面會現場,人潮湧動。來自全國各地的120家物流企業招聘提供了4000多個就業崗位,而該校2017屆畢業生只有2021人,畢業生供不應求。
隨著電子商務的快速發展,物流產業對人纔需求越來越大,全國從事物流行業的人員超過2000萬,對物流人纔的需求超過600萬。
新產業新業態的快速發展對應用型人纔和技術型人纔需求巨大。面對人纔缺口,職業院校為諸如現代物流、高鐵、城市軌道交通、信息服務等新產業新業態,為傳統產業的轉型昇級,提供了有力的人纔支橕。據統計,職業院校每年為社會輸送畢業生人數達到1000萬,新增技術技能人纔70%來自職業院校。
人纔資源是第一資源,而教育本質上是培養人、造就人的社會活動。教育正是通過向社會源源不斷輸出高素質人纔為國民經濟提供支橕。
5年來,共有3400萬名普通高校大學畢業生和3000餘萬名中等職業學校畢業生走出校園,走進社會,成為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支橕。
服務社會經濟發展
在浙江大學科技園濱江創新園開展的兩場項目資本對接會上,cait細胞治療白血病、石墨烯產品產業化、3D生物打印解決方案等項目得到了投資方的青睞。這些項目是浙大科技園濱江創新園集聚的一批具有成長性可發展項目的一部分。
浙大科技園通過搭建平臺、開展項目資本對接會,促進園區科技項目和資本方的交流互動,推動科研成果轉化。5年來,依托高校建設的各類科技園區不斷湧現,已經成為創新創業和創客空間的主要聚集區。
創新驅動正成為世界趨勢,它維系著國家命運,正在重塑世界格局、改變國家力量。進入經濟發展新常態,必須依靠創新驅動打造新引擎。
一所高校就是一個區域科技創新中心。高校是科技創新的重要源頭,高校在國家創新體系中的發揮著基礎和生力軍作用。
據統計,5年來,高校發明專利授權量佔全國年發明專利授權總數的20%,科技成果直接交易額超過130.9億,高校服務社會所獲得的科研經費達1791億元,佔高校科研經費總量的27.4%。
高校正不斷通過承擔專利發明、科技創新、學術研究、課題研究等方面的任務,提高全社會的科技創新水平,為企業的技術革新和產品研發提供強大動力,推動我國產業結構優化昇級。
《中國教育報》2017年10月23日第9版版名:慶祝黨的十九大特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