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 法蘭克福 10月11日電 通訊:講述讓世界心動的少兒故事——記曹文軒《草房子》德文版發布會
新華社記者沈忠浩
『我生在水邊,長在水邊。那是中國大地上無邊無際的水網地區。我的空間裡到處流淌著水……』11日上午,來自法蘭克福國際書展4號館C20號展臺的一段溫暖抒情的獨白,吸引了許多人駐足聆聽。
臺上的演講者正是國際安徒生獎獲得者、中國著名兒童文學作家曹文軒。他目光如炬,語速平緩,深情地回憶著《草房子》《青銅葵花》等其諸多作品『因水而生』的創作經歷。
當天,曹文軒的長篇小說《草房子》德文版在第69屆法蘭克福國際書展上舉行新書發布會。這已不是《草房子》第一次走進海外市場,也不是曹文軒的作品第一次被譯成德文。
據介紹,《草房子》由江蘇鳳凰少年兒童出版社出版,版權已輸出到日本、韓國、越南、新西蘭、澳大利亞、西班牙等國,被譯成多國文字在海外發行。
盡管如此,在兒童文學底蘊深厚的德國,在距格林兄弟故鄉僅20公裡的法蘭克福,在全球規模最大的書展上,曹文軒對《草房子》德文版的面世依然欣喜不已。
他說,雖然自己不懂德語,但喜歡並擅長講故事,既有小說裡的故事,也包括一個中國兒童文學作家成長和創作的故事,這些故事應該讓世界上更多的讀者聽到。
『我的作品之所以能引起世界的注意,是因為我是一個講故事的人,故事情節不會因語言的改變而變化。』曹文軒對新華社記者說,像《草房子》這樣的作品具有較強的可翻譯性。
《草房子》德文版出版商德國龍家出版社社長諾拉·弗裡施(中文名傅愉)對曹文軒作品的故事性印象深刻,這也是吸引她致力於在德國翻譯並出版多部曹文軒作品的重要原因。
『水養育著我的靈魂,也養育著我的文字。』曹文軒說,水性好比詩性,寫作《草房子》《青銅葵花》等就是無條件地向詩性靠攏。
在他看來,詩性,表現在語言上,是去掉一些浮華、做作的辭藻,讓語言變得乾淨、簡潔,敘述流暢自如又韻味無窮;表現在情節上,是不去營造大起大落的、銳利的、猛烈的衝突,而是和緩、悠然地推進,讓張力盡量含蓄於其中;表現在人物的選擇上,是撇開那大紅大紫的形象、內心險惡的形象、雄偉挺拔的形象,而選擇一些善良的、純淨的、優雅的、感傷的形象……
『我認為曹文軒的作品不僅適合德國的孩子們閱讀,我也願意將其推薦給德國的成年人。』弗裡施評價道。
正如新書發布會的主題『讓世界心動的童年』,曹文軒用他的作品講述著讓世界心動的少兒故事,這些故事得以通過各種語言走向世界,得益於中國文化的自信和綜合國力的提昇。
『近幾年,中國文學之所以能走向世界,與祖國的強大有關,』曹文軒強調,『我的背景是中國。』
他說,隨著中國對外開放的大門越開越大,我們完全可以自信而優雅地對那些在門外溜達、向內窺望的人說,『請進,這裡有好看的風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