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教育  >  龍江教育  >  教育資訊
搜 索
《經典誦讀與書寫》出版 讓家國情懷紮根學生心靈
2017-10-13 09:15:21 來源:人民網-教育頻道  作者:熊旭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經典誦讀與書寫》

  人民網北京10月12日電 (記者 熊旭) 日前,由北京大學哲學系李中華教授和舒同文化藝術研究院院長王振先生主編的《經典誦讀與書寫》系列讀本已由人民出版社正式出版,並被部分中小學生作為晨讀系列讀本,受到廣泛好評。

  據王振介紹,該讀本由諾貝爾文學獎得主莫言、中國書法家協會主席蘇士澍、中國硬筆書法家龐中華擔任顧問。為了讓今天的孩子既能痛飲『長江源頭水』,又不影響正常的課程學習,編委會經過認真推敲,決定精選出7萬字經典、80萬字注解,其中包括最美書法、繪畫,漢字淵源,硬筆書法字模等等。即將出版的『《經典誦讀與書寫》詳注(教師用書)』與之配套,用來幫助老師一起學習。

  部分中小學選用《經典誦讀與書寫》讀本進行晨讀與寫作

  解決先讀與後讀讓學生家國情懷紮根

  中華傳統文化博大精深,其精粹凝聚於傳承千載的經典,而經典浩如煙海,哪些應該先讀,先後順序如何設定?王振表示,該讀本突出誦讀內容的系統性和基礎性,遵循先進的課程理論、科學認知記憶理論,按照小學和初中共九個年級、十八個學期的體例編寫。從一至三年級的蒙學階段包括《三字經》《弟子規》《千字文》《聲律啟蒙》,四到六年級的『四書』《大學》《中庸》《論語》《孟子》,再到初中三年『五經』《詩經》《禮記》《周易》《左傳》選和《孝經》的順序安排經典內容,希望孩子通過誦讀經典與中國優秀傳統文化建立起感情,讓『修齊治平』的家國情懷紮根在幼小心靈深處。

  在內容劃分上,該書參考一首五言或七言絕句的字數,將入選經典進行了嚴格的劃分,9年288周平均每日誦讀的數量僅有25一30字,而每日誦讀的這些文字又能構成一句完整的話。每一學期的誦讀內容都根據中小學課時加以合理劃分,在每一課時的新內容之前都安排鞏固復習板塊,且增設了與之配套的書法練習,一方面輔助記憶,同時可以大大提高孩子們對硬筆書寫的興趣。這種做法既符合古代童蒙教育的教學理念,又遵循了現代中小學教育的教學規律;既具有鮮明的中國傳統文化特色,又不失其系統性、科學性。

  學生用讀本進行書寫練習

  增加經典誦讀趣味性和多元性

  王振認為,在傳統的『經典原文+注音+注釋』上,將『說文解字』、『書畫鑒賞』、『書法練習』等內容與經典誦讀內容有機結合,會激發學生對於傳統文化知識的學習興趣,增強學生對傳統文化的親近感,拉近古代生活與現代生活的距離。他介紹說,『說文解字』部分有288個漢字,總體上遵照由己及物、由近及遠的邏輯,從較為具體、切近日常的人倫稱謂、天地山川、自然風物,到較為抽象、意蘊深遠的德行修養、義理哲思、學問政道等等,每部經典之中的選字著重突出經典自身的特質,每周的選字則力求能夠提煉出一周經典內容的精髓;將能體現中華文化精神的一系列重要字眼囊括殆盡,構成了一個邏輯較為嚴謹、內容十分豐富的文字系統。每個漢字皆仔細揀擇高分辨率圖片展現其自甲骨文、金文、小篆到隸書、楷書、行書、草書的字形演變,聘請多位文字學專家按照固定寫作體例分析六書,講解構型,貫通本義、衍生義,闡述文化內涵,並根據最新出土的戰國竹簡提供的信息,力求知識上的科學性、嚴謹性。分析其造字理據,展示其源流演變,闡發其文化意蘊,讓中小學生通過漢字親近傳統、走近國學。

  此外,讀本的內容選材要而不煩,排版、裝幀力求簡約、朴實,有助於培養學生對於傳統文化高雅意趣的藝術鑒賞能力,營造深入體會、了解傳統文化的濃厚氛圍。整套讀本有插頁無插圖,以素雅為基調,力求有經典味、有書卷氣。插頁部分作為『書畫鑒賞』板塊,所遴選的書法作品按照自楷書、行書到草書的順序插入小學、初中、高中誦讀經典部分,繪畫作品則按照自花鳥、山水到人物的分類順序加以排列到小學、初中、高中部分,每一類別內部則依據作品年代排序,同樣自成體系。本套讀本所選書畫藝術作品,僅限於古代的名家名作,以清晰印刷的插頁形式出現,每幅書畫皆列有原圖和局部放大圖,其一筆一畫皆歷歷可見,力圖為閱讀本套讀本的廣大中小學生營造出清新古雅的藝術氛圍。此外,書法作品中還大量選用了古代名家的書信往來真跡,籍此讓中小學生在感受漢字書法藝術之美的同時,亦能真切地進入到其背後蘊藏的豐富多彩的古人的日常生活世界中。

  晨讀

責任編輯:王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