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教育  >  培訓充電  >  培訓動態
搜 索
史上最難就業季四連擊
2017-09-20 10:07:26 來源:東北網教育  作者: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史上最難就業季四連擊

  ——前程無懮、網易雲課堂、微博職場聯合發布2017《中國大學生就業難人群畫像報告》

  史上最難就業季四連擊!自2014年國內大學畢業生人數首次突破7百萬之後,從2015年的749萬到2016年的765萬再到今年的795萬,畢業生人數年年遞增之下,就業之難似乎也成為了一種新常態。

  近日,在即將進入一年一度的秋招季之際,中國最大的人力資源服務商前程無懮(NASDAQ:JOBS)和國內領先的在線教育平臺網易雲課堂以及微博職場三方聯合發布2017年《中國大學生就業難人群畫像報告》(以下簡稱報告)。

  究竟哪些人就業特別難?他們花了多長時間又是怎樣實現就業的?未來他們面臨著哪些新難題?報告抽樣調查了上萬名正在求職或找到工作不久(兩年之內)的應往屆大學生,並結合前程無懮數年積累的相關大數據,利用雙方強大行業分析與數據處理能力,勾勒出了大學生們就業難這個特殊人群的基本特征,旨在為在校大學生、尤其是即將走上社會的畢業生以及已經走向社會的職場新人們提供專業化的參考與建議。

   一、五大專業亮紅燈三大因素增加就業難度

  2017年《中國大學生就業難人群畫像報告》顯示:被調查人群中有超過21%的大學生找工作比較困難,平均求職過程接近5個月;超過35%的大學生求職非常順利,平均求職時間僅2個月。令人揪心的是,求職難人群的平均心理薪資要比求職順利者的平均薪資要低1000元左右。

  人群畫像方面,數據顯示這個群體主要為男性,學歷主要為一般本科(二本居多),他們找工作的目的地大多為一二線城市,但卻主要來自於二三線城市。另外就業難人群中單身比例更大,單身人群佔比超過71%;對比來看,就業比較順利的人群單身者只佔50%,而已經結婚的比例也達到了近7%。

  除了這些基本畫像之外,這次調查報告顯示:三大重要因素影響著大學生就業人群求職過程的順利與否,分別是個人所學專業、個人性格與自信、出身家庭。

  1.求職者所學的專業是求職順利與否的一個直接相關因素。

  報告調查結果顯示,相比學校而言,專業區給就業大學生群體造成的壓力更大,而在國內高校目前數百個專業中,這次抽樣調查結果,最難就業的專業前五分別為:歷史學、經濟學、土木工程、美術學以及工商管理;而比較容易就業的專業前五位則為:計算機類、交通運輸類、電氣與自動化類、中國語言文學以及食品科學與工程類。

  報告發布方表示,就業難問題突出的專業,主要分為兩類:一是選擇該專業學生眾多,市場上對該專業的崗位需求仍然處於供大於求,比如處於最難就業專業排行榜的經濟學和工商管理學這兩個專業就是如此;二是該專業畢業生絕對數目雖然少,但專業就業面比較窄,需跨專業求職的現象比較普遍,如歷史學等無疑就是這類專業。

  2.求職難易程度與個人性格也有很強的關聯。

  《中國大學生就業難人群畫像報告》中指出,在就業難人群中,天秤座與天蠍座佔比最高,但這兩個星座的創業人群也屬於最多,或許天秤座糾結猶豫的性格與天蠍座冷冰冰的外表成了他們在求職路上的絆腳石。

  與此對應,在求職順利人群中,處女座人群高居榜首,其次是水瓶座和摩羯座。處女座的細心與嚴謹、水瓶座的聰慧與創新思維以及摩羯座的踏實或許成為了他們被招聘單位HR看中的原因。

  值得一提的是,報告中還特意安排參與調研的求職者們對自身的顏值/氣質/身材進行自行評分,其中選擇自主創業者人群給自己出了最高分,而就業相對比較困難的人群對自身的外貌評分最低。網易雲課堂數據分析師認為,就業難人群對自身外貌的低評分或許是基於事實,也或許是被調查者不自信或者更為內向的表現。

  3.求職難易程度與家庭條件存在一定關系。

  『農村地區的孩子越來越難考上好學校,現在的狀元都是這種,通俗來講,就是家裡又好又厲害的這種。』今年北京高考文科狀元的一段話,戳中了很多人的心,也引發了公眾對教育『階層固化』論的擔懮。而這次的抽樣調查報告也顯示:除了入學階段,就業階段求職難易與家庭條件存在一定負相關關系。求職難人群的成長條件更為窘迫,88%以上的求職難人群表示自己的家庭經濟狀況為『凍不著,吃得飽』或『比較窘迫』;而求職相對順利的人群中,超過20%以上表示,自己的經濟狀況為『有點閑錢』或者『非常富裕』;而從被調查人群『學生時期父母提供的生活費處於什麼水平』這個指標來看,也側面印證了這樣的觀點,求職難人群中超過57.5%的人表示,生活費在1000元以下,而求職順利人群中60.7%的人生活費在1000元以上。

  相對比較良好的家庭條件,也給求職者們提供了更多的選擇空間或者人脈資源。報告顯示,求職人群中選擇『創業/自由職業』這部分的人群中家境不錯的佔比高,選擇自己的經濟狀況為『有點閑錢』或者『非常富裕』的超過了一半;另外求職順利的人群中,表示『家庭/親戚提供了有價值的幫助或者建議』的佔比超過了40%,而求職相對比較困難的人群,這個比例下降到了不到25%。

  二、大學生就業2-3個月為最佳時期

  求職過程中,有沒有最佳的時間窗口?《中國大學生就業難人群畫像報告》給出了答案:從秋招季開始的2-3個月為最佳時期。

  報告發布方指出,求職人群的求職難易程度與求職時間呈正相關關系。就業難人群中,平均求職時間約5個月,其中21.8%的人求職時間超過6個月,7%的人一年以上都沒有找到工作。而求職順利的人群平均求職時間僅為2個月,其中,有64%僅不到一個月。

  找工作更宜速戰速決,本次調查中在2-3月內找到工作的求職難人群佔比最高,達到了37.1%。

  在求職期間投遞簡歷的數量方面,55%的學生投遞簡歷數量在10—30份之間,23%的學生投遞了30—50份簡歷纔找到工作;在面試次數上,47%的應屆生求職期間共參加了5—10次面試,24%的學生參加的面試次數在10次以上。這兩個數字與求職時長形成呼應,大體也反映了就業難人群的構成比例。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求職難人群的平均(心理)薪資為4915元,而求職相對順利的人群的平均(心理)薪資為5943元,明顯高於求職困難人群。

  報告方指出,這與大多數用人單位的校招集中在這個時間段有著很大的關系,秋招期間,是高校宣講會和招聘會的高峰期,而春招,相對秋招來說較少,有時只有秋招的三分之一。建議大學生應盡力抓住這個時間窗口,多做一些嘗試。

  三、拒絕隱身族就業難人群應避免這些坑

  如何纔能在就業窗口期,牢牢把握住機會,2017年《中國大學生就業難人群畫像報告》根據數據分析給出了三大建議。

  1.細節很重要,重視求職的兩端。這次調查報告中發現,就業難人群求職失敗更多不是發生在筆試環節,求職過程中的前後兩個環節——簡歷環節、面試環節被刷比例明顯更高,表示問題出在簡歷環節『投出的簡歷大多石沈大海』的佔到了41.5%,表示問題出在面試環節『面試總發揮不好』的佔到了34.1%,而『筆試之後就沒有下文了』的只佔到了8.5%。

  報告發布方之一前程無懮分析師表示,相對於筆試考察的硬知識和技能而言,制作簡歷和面試發揮更加注重的是求職者的准備細心程度與心理,可以通過針對性的訓練與准備予以改善。

  2.對『大學隱身族』說不。據報告顯示,就業難人群中,超過55%的人群認為自己在大學期間並無存在感,通過打游戲、看電影、玩樂等方式度過了大學生活;而對於順利求職的人群而言,以這種方式度過大學生活的人群比例降到了30%,並且他們當中45%人表示在校期間或是學習成績優異,或是擁有豐富的社團生活與實踐經歷。

  另外,在校期間參加過實習也成為順利求職的助力加分項。在調研的就業難人群中,有32%的人群沒有任何實習經驗,並且有約57%的人群表示在校期間出現掛科的現象,其中有約10%的人屬於經常掛科。而在求職順利人群中,有超過八成的求職者有過實習經歷,並且有3段以上的實習經歷的人超過15%。有實習經歷的畢業生獲得的工作機會明顯高於無實習經歷的,實習經歷多的工作機會明顯高於實習經歷少的。

  3、先就業再擇業技能傍身最重要。

  就業並非一蹴而就的事情,對於就業難人群,保持健康的心態是最為關鍵的一環。『先就業再擇業』不失為一個實現的策略。

  此次調查報告結果顯示:求職難人群首份工作和專業對口的比例更低,近一半求職難人群選擇了先就業,之後選擇繼續學習技能,實現職業轉型或者再尋找新的工作,重回本專業。數據顯示,在就業難人群中『第一份工作與求職者在校所學專業對口/相關』的只佔到了53%,而求職順利人群中這個比例佔到了70%以上。

  雖然今年畢業生人數再次創新高,就業壓力凸顯,但從整體趨勢來看,隨著中國經濟結構轉型昇級、新興行業的蓬勃發展和良好創業創新氛圍, 2017年《中國大學生就業難人群畫像報告》預測整體就業率與畢業生收入都將保持平穩發展,相關權威部門發布的統計也表明,近年來就業率保持在90%以上,大學畢業生月收入高於城鎮居民平均水平,且高等教育在畢業3年內回報明顯,比如2013屆大學生畢業3年後平均月收入與其畢業時相比漲幅為84%。

  (數據來源:前程無懮、網易雲課堂、微博職場整理)

  關於前程無懮

  『前程無懮』(NASDAQ: JOBS)是中國具有廣泛影響力的人力資源服務供應商,在美國上市的中國人力資源服務企業。它運用了網絡媒體及先進的移動端信息技術,加上經驗豐富的專業顧問隊伍,提供包括招聘獵頭、培訓測評和人事外包在內的全方位專業人力資源服務,現在全國25個城市設有服務機構,是國內領先的專業人力資源服務機構。

責任編輯:王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