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瓶礦泉水,幾片潤喉糖。8月25日~26日,廣州黃埔區玉岩中學包括校長在內的18位老師,與初一、高一1200名新生及其家庭成員進行了一對一的懇談。該校校長認為,在老師家訪日漸式微的當下,新生入學前,一對一的懇談能讓家長學生和學校之間有更充分的相互了解。
家長重成績老師談做人
『知道爸爸媽媽是什麼時候生日麼?』在面談時,姜娜老師冷不丁問坐在她對面的孫同學。小孫愣了一下,還是很清楚地答出了父母的生日。根據孫媽媽的描述,兒子挺聰明,但自控能力稍微差了一點,還可以再勤奮一些。『其實想提高孩子的自我管理能力,光靠家長絮絮叨叨效果不大,可以讓他多參與家庭事務。現在很多孩子,對家裡的事情關心得太少。』姜娜提醒孫媽媽,家長有時候要嘗試示弱,讓孩子來幫忙。『我偶爾也會示弱,可是他好像習慣了依賴我們,很多事情自己想不到,就要等著我們來做。』孫媽媽有些無奈。『家長還是要懶一點,心再大一點。例如讓他洗碗,不要怕洗不乾淨;這麼高大的男孩子,有些搬搬抬抬的活就該讓他乾,別心疼。』姜娜鼓勵。
記者發現,幾乎面對每一名新生,老師都提到了『勤』和『孝』,詢問孩子是否為家庭做了力所能及的事情,在家是否做家務、是否了解父母、是否經常思考可以為父母做些什麼,是否有經常與父母聊天。『我們在懇談中發現,很多家長最關心的還是學習,問得最多的是如何分班,孩子的昇學考成績在學校屬於什麼層次、孩子的主科老師是誰、學校的高考成績如何等。對於孩子如何做人等方面關注得比較少。』文娟老師表示,鑒於此,在懇談中,老師們會有意識地主動談談『勤』和『孝』的問題。『如果孩子能做到勤和孝,那無論未來他的成績如何,起碼不會走偏走歪,走上社會之後能成為一個合格的公民。』文娟說。
高一別想『松口氣』
在懇談會上,幾乎所有學生都會被問:『暑假有預習高中課程嗎?』對此,有一部分學生表示看了書但看不懂,有些同學上了銜接班,還有的同學雙手一攤說:『沒怎麼看,想暑假放松一下。』教師發展處的劉正峰老師提醒,從初中到高中,數學和物理的難度會陡然增加,第一個學期,無論如何都要『咬牙』學好,如果一開始基礎沒打好,後面要追趕會比初中吃力得多。『很多男孩子,一進高一就想著「歇一歇」,到了高二,甚至高三纔開始發力,卻發現再來彌補已經是事倍功半了。』劉正峰說。
他還建議學生們一上高一和初一就要做好三年規劃。『你進入學校後,有看到我們張貼的高考錄取榜麼?』劉正峰問男生餘澤俊。在得到否定回答後,他說:『你一會兒去看一看,給自己定好目標,考什麼學校,什麼專業,這個很重要。』餘澤俊說:『我想學金融,但中大的嶺南學院很難考。』『你現在就開始努力,沒有什麼是不可以的,優秀的人總是行動在別人前面,手機游戲就別玩了。』劉正峰說。
校長:懇談為家校合作打好基礎
玉岩中學的這次懇談會一共兩天,從早上8:00到下午5:30,18名老師除了中午吃飯,幾乎沒有休息。初一、高一總共1200個新生家庭,每一個家庭的懇談時間約為10分鍾。在懇談過程中,除了了解學生的家庭情況、畢業學校、畢業考成績等,老師還會讓學生填寫自己喜歡的學科、興趣特長、個性特點、人際交往等。一些老師還會與同學『談談人生』。副校長黃永忠在與學生張智凱懇談的過程中,就從他的名字聊起,與他探討起什麼叫智慧。『你覺得自己有智慧嗎?』黃永忠問。張智凱猶豫了一會兒,說:『有吧,我理科思維能力比較強,智慧還可以,就是努力程度不夠。』黃永忠告訴小伙子:『你是比較聰明,但還稱不上智慧。智慧是在我們成長的過程中,每做一件事情,都能不斷地反思、知道自己應該朝哪個方向去努力,在意志品質上能夠支橕自己不拋棄、不放棄。這纔叫智慧。』一番話說得張智凱連連點頭。黃永忠說,所有的懇談情況,老師們都會做好記錄,轉交給班主任。讓班主任在接觸每一個孩子之前,都有預先了解,這對磨合期很有幫助。同時,也讓家長感受到學校對家庭教育的重視,為家校合作打好基礎。(記者劉曉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