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浙江理工大學 吳越洋/繪
7月初,一則『誰家有考上二本的家庭困難的學生,可攜帶錄取通知書和家庭困難證明到市工會領取2000元的秋季助學基金,低保戶新生去教育局二樓報名,一年1萬元補助』的消息,在湛江一所高中畢業班QQ群和微信群流傳。該公告表明只需帶低保證、入學通知書、戶口本、身份證原件和復印件即可辦理助學基金。
隨後,該市教育局助學辦的工作人員表示,湛江市從來沒有設立秋季助學基金,更不存在低保戶大學新生一年可以領取1萬元補助的說法。『如有類似消息,學生和家長們千萬不要相信,避免上當受騙。』工作人員提醒道。
高中畢業生離鄉上大學,是真正意義上的獨立生活。一些大學新生缺乏社會經驗,防范心弱,就可能有騙子抓住新生思想單純、人生地不熟等弱點,冒充新生接待員,在他們面前設下『圈套』。
線上交流需謹慎
在內蒙古一所高校的官方迎新QQ群裡,『管理員』發布了一條『必須在9月15日之前識別「官方平臺」二維碼,並在平臺上激活通知書內一張學校本地區的電話卡』的消息。『激活電話卡是為了進入校園網,不激活就入不了校園網,收不到學校消息。』『管理員』補充,激活手機卡並交納話費的成員,其群名片後會加B標明。截至8月19日,該群542名群成員中已有315名群名片後有B。
據了解,官方迎新QQ群公告中所說的『官方平臺』,賬號認證主體是一家軟件開發公司,並非學校。官方迎新QQ群是學校和一家公司聯合建立,但群內沒有學校老師或者專職人員進行監督。
該學校的大三學生李瑤透露:『其實電話卡跟校園網並無聯系,群裡「管理員」之所以讓新生開通電話卡,是為了賺取「代理費」。每激活一張卡,可獲取30元報酬。』
王一帆是浙江一所高校的准大二學生,2016年暑假,她通過QQ關鍵詞查找到了自己學校本專業的新生群。很快她就在群裡結識了自稱是她隔壁班的褚婷婷。褚婷婷私下加了她的QQ,一番聊天之後,王一帆覺得褚婷婷和她興趣相同、脾氣相投,況且兩個人還是同專業,『我覺得自己交到了一個好朋友。』王一帆說。
臨近開學報到,褚婷婷以錢轉不到學校銀行卡無法交為由,希望王一帆轉給她5000元用來周轉,並承諾開學見面就將錢還給她。王一帆出於對同學的信任,立即將錢轉給了褚婷婷,錢轉好後王一帆纔發現褚婷婷拉黑了她的微信和QQ,並退出了本專業的QQ群。王一帆報了案,經警方調查,隔壁班沒有叫褚婷婷的人,是騙子冒充隔壁班同學行騙。
警惕『學長學姐』關心
劉士是湖北一所高校的大三學生,他記得2014年9月軍訓的一個午休,一位背著黑色雙肩包的年輕男子走進他的寢室,笑著跟他們問好:『這麼熱鬧啊!學弟們,軍訓辛不辛苦?』劉士和室友趕忙請『學長』坐下,詢問『學長』大學生活是什麼樣子的,『學長』熱情地向學弟們傳授著大學生活『經驗』。
聊著聊著,『學長』話題一轉,打開書包,掏出一份報紙推薦給劉士和他的室友。『學長』不斷地勸說他們,要想學好英語,就買來試試,報紙是直接送到學校的,每期會有專人送到寢室。劉士和室友看過之後,沒什麼興趣,便拒絕了『學長』。
『我對面寢室的同學訂了報紙,但是總共12期的報紙最終只來送了兩期,那位「學長」也「失聯」了。』後來,劉士聽『正牌』學長學姐證實,那位向他們推薦報紙的『學長』並非本校學生,是來做推銷的外校生。
2015年9月,在天津一所高校,一位自稱『學姐』的人敲開了吳雨寢室的門。『學姐』自我介紹住在吳雨這棟宿捨樓的一樓,現在正在實習,實習單位有個活動,單人按照書籍原價,買夠100元的書,即可獲得一張該書店的會員卡,以後去該書店買書可以享受折扣。
當時吳雨覺得,反正也要買書看,買這個還能夠得到打折卡,挺不錯的,便挑好書並付了錢。吳雨買了《天使與魔鬼》、中英雙語的《傲慢與偏見》和《人性的弱點》3本書,共花了100多元,正好能領取一張打折卡。
『學姐』記下吳雨的寢室號和名字,留下了自己的電話號碼,隔幾天確實給吳雨送來了書籍,並許諾送來打折卡。但是過了很久,『學姐』也沒有送來打折卡,吳雨打電話試圖聯系,卻發現那個本來能打通的電話號碼已經打不通了。後來,吳雨知道自己所在宿捨樓的一樓住的不是大四學姐。至於拿到手的3本書,裡面很多錯別字,印刷也很劣質,明顯是盜版書。她纔意識到,自己可能被騙了。
兜售報紙雜志、四六級資料,推銷打折卡、購物卡,推薦不知名的化妝品、清潔噴霧等生活用品、介紹兼職、推薦補習班……在大學新生季,這些『套路』屢見不鮮。
防騙大作戰,時刻多留心
『凡是涉及金錢交易,就要多長個心眼,不要貪小便宜。』浙江一所高校的新生助理任川說:『對於開學初上門異常熱情的學長學姐,先要摸清他們的底細。如果有學姐學長稱是住在樓下,可以詢問他們的房間號並且去他們寢室串門。最好與學長學姐不要有直接的金錢交易,對於陌生的工作牌和陌生口音要保持一分警惕。』
作為剛剛脫離父母庇護、進入獨立生活的大學新生,部分存在著見人不拒、識人不清、信人不疑的心態,個人信息保密意識不強、愛貪小便宜、心急求職賺錢的他們安全防范意識不強,很容易讓犯罪分子有可乘之機。
新生季可謂詐騙高發期,不少學校提出解決之道。東南大學開學第一課就是教學生識別騙術——寄錄取通知書時附上安全手冊,提醒新生提高防范意識;陝西師范大學通過網絡微信平臺和電子宣傳欄發布網貸、傳銷等防騙知識和受騙案例,讓新生知曉詐騙分子慣用的行騙伎倆,知曉申請獎助學金和交學費的方法流程,提高新生的安全意識和甄別能力;昆明理工大學與呈貢分局合作,拍攝了三部『大學生防騙防盜微視頻』,通過真實再現大學城電信詐騙等多發案例,警醒廣大青年學生提高安全意識;武漢生物工程學院生命科學與技術學院『防電信詐騙幫扶小組』的師生們假扮成『騙子』,對在入學時『防電信詐騙考試』未通過的新生進行回訪……
防止大學新生被騙,需要高校、新生等多方面一同努力。北京印刷學院教師左晶表示:『新生進入大學之後,我們要讓他們懂得,除了要保持對這個世界的善意之外,也要對這個世界保持一定的警惕。高校在做新生入學教育時,應增加防詐騙的相關內容。』
(應受訪者要求,文中受訪學生為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