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教育  >  龍江教育  >  教育資訊
搜 索
30名港生學做『少年太空人』 體驗營激發香江少年航天夢
2017-08-21 09:58:26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海外版  作者:陳 然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原標題:體驗營激發香江少年航天夢

體驗營學員合影。

  (香港特區政府新聞處供圖)

  『沒想到航天服穿著還挺輕便、舒適的』,『楊利偉給我簽了名,還寫了句加油呢』,『酒泉衛星發射中心太酷了,那發射塔有75米高耶』……看到記者走上前,七八名身穿藍色連體工作制服的學生立刻圍了過來,爭先恐後地與記者分享參加航天訓練的經歷,興奮之情溢於言表。

  本月初,30名獲選赴內地參加『少年太空人體驗營』的香港中學生完成一周的訓練後返港。主辦方於16日舉行媒體見面會,並為學生們頒發結業證書。見面會上,有學生表示此行大開眼界、收獲頗豐,更堅定了自己將來投身航空航天事業的夢想。

  連續9年舉辦

  體驗營在全港獨一無二

  作為活動總統籌,香港太空館自2009年起,每年暑假都會挑選30名本地中學生參加『少年太空人體驗營』,到北京及酒泉等地參加航天員體驗課程。

  今年的『體驗旅程』由中國航天員科研訓練中心、酒泉衛星發射中心、香港特區政府康樂及文化事務署及香港中華總商會合辦。30名學員先後在北京、酒泉及西安三地學習基本太空科學和航天科技知識,並接受航天員訓練,包括穿脫艙內航天服、心理訓練、失重適應性訓練、特殊體質適應性訓練及逃逸救生等。

  此外,學員還利用課餘時間參觀了數個航天及天文設施,例如國家天文臺總部、中國航天員中心、興隆觀測站及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等。

  太空館館長梁偉明向記者自豪地表示,『體驗營已連續舉辦9屆,依然是全港獨一無二的活動。』他期望這些體驗能激發香港年輕一代對航空航天、天文學、太空科學等的興趣,並加深他們對中國航天事業及中國文化的認識。

  訓練收獲頗豐

  認真完成每項『任務』

  香港中華總商會副會長曾智明的喜悅也絲毫不亞於在場學生,他寄語『少年太空人』們可從短暫的訓練中體會航天員百折不撓的堅毅精神,進而向香港社會傳遞積極、正面的人生觀。

  見面會上,太空館助理館長吳國偉為在場學生和家長回顧了此次體驗營的精彩花絮,不時引得掌聲陣陣。短片中,學員們個個表情嚴肅,在導師的指導和協助下認真完成每一項『任務』:有學員小心翼翼地進行『以自身為軸作原地旋轉』體質適應性訓練,在成功保持身體平衡後與同學擊掌慶祝;還有學員穿上艙內航天服,先是俏皮地擺出勝利手勢,隨後便迫不及待地踏出他的『太空第一步』……

  因表現突出而獲評為優秀營員的陳嘉烜是一名拔萃女書院的學生,經學校推薦、面試等層層選拔後如願入選體驗營。難掩激動的她向記者表示,最難忘的經歷非失重適應性訓練莫屬,『在模擬失重期間,我被綁在呈50度角的轉床上轉圈,沒有兩分鍾就已經覺得頭暈、鼻塞、眼睛發脹,這躺著的滋味還不如站著』。經此一『役』,陳嘉烜對航天員更多了份尊敬之情。

  而在連串訓練項目中,初中生洪兆彥對穿脫航天服訓練的印象最為深刻。『雖然航天服由好幾層衣料制作而成,但穿上的感覺非常輕便,走路時就像踩著薄薄的軟墊,完全不會腳痛。』他又與記者分享說,航天服內裡的氣壓調試裝置可幫助進行氣體交換,增加了穿著舒適度,唯一需要注意的是戴上頭盔後需要稍微將頭部壓低,且不可以仰頭觀察上方。

  航天員成榜樣

  偌大宇宙在等候我們

  來自英華女學校的林曉榆則為記者詳細介紹了位於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的『問天閣』,即航天員在飛船發射前短期生活的公寓名稱。林曉榆說,為保證身體健康、降低感染病菌的可能性,航天員在出征前必須與人群保持至少30米的距離,跟家人及同事道別也只能在特定區域內進行,且以玻璃相隔。

  體驗營接近尾聲時,主辦方還為學員們組織了盛大有趣的聯歡晚會。隨著航天員楊利偉、陳冬、劉洋及王亞平親臨現場,熱烈的氣氛被瞬間點燃。要簽名、拍合影、求擁抱……大家此行最大的心願在當晚得以實現,甚至還有學員主動與陳冬討論起了太空知識,不亦樂乎。

  林曉榆幸運地得到了楊利偉親筆簽下的『加油』,她說,楊利偉的鼓勵更堅定了自己的夢想,未來報考大學時將考慮選修太空科學或天文學等課程。

  即將昇讀高中的餘尚穎則最欣賞劉洋,『她是中國第一位女航天員,希望我以後也能成為那樣厲害的人。』她坦言,在偌大的宇宙中,還有許多領域亟待人類的探索,期待日後自己也能為此出一份力。

責任編輯:王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