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報8月21日訊 開學臨近,到心理診室做心理諮詢的冰城學生多了起來。近日,哈爾濱市一名16歲的男孩在母親的陪同下來到哈爾濱市普寧醫院心理科診室。男孩稱,母親每天都念叨,為了培養他花了好多錢,而自己達不到母親的要求,也不願再聽到母親的抱怨了,所以想放棄學業。普寧醫院心理科主任張海燕醫生表示,父母經常抱怨會使孩子愧疚感越來越重,從而變得緊張焦慮。
案例1
16歲男孩覺得自己不行不想上高中了
『母親天天都念叨學習』
『兒子今年剛考上省重點高中,我這個當媽的臉上很有光,可他突然說不想上了。』哈爾濱市民孫女士說。
16歲男孩小星說,他上的小學和初中,都是家長們眼中所謂的『好學校』,『母親幾乎每天都要說,她不捨得吃,不捨得穿,把錢都花在我身上。』小星承認,父母為了培養他沒少花錢和心思,他學習一直很努力。一個多月前,他考上了省重點高中。這個假期,母親把他的時間排得滿滿的,仍然重復著那句說了九年的話:『孩子,你得努力學習,得對得起我們花的那麼多錢啊。』
男孩說:『我的中考分數幾乎是卡在線上,開學後就是班級的倒數幾名,我覺得自己不行了,任憑怎麼努力也沒法超過其他同學。無法想像這三年我會聽到多少抱怨,既然對不起她花的錢,那就不要花錢了,所以我不想上高中了。』
張海燕醫生表示,在孩子的成長中,父母的抱怨是最大的毒藥,將負擔轉嫁給孩子會讓孩子壓力越來越大,愧疚感越來越重,從而變得緊張焦慮。
案例2 13歲愛笑女孩一年來突然變沈默
『我媽總當著外人說我白花錢』
13歲初中女孩小雪,原本性格開朗,愛說愛笑。可一年以來小雪突然變得沈默寡言。
在張醫生的一再詢問下,小雪終於說話了。她說,母親是位白領,收入不少,上小學、初中時,母親沒少給自己花補課費。可她幾乎每天都要和小雪算賬,上學多少錢,補課多少錢,無論多少人在場,母親都會毫無顧忌地說:『我的錢都花在女兒身上了,她要是考不上名牌大學,我的血汗錢就白扔了。』每到這時,小雪一聲也不敢出,低著頭聽母親數落,還要承受母親和親戚的目光。
小雪說:『我現在覺得我和她說話都像是對債主一樣,一不小心就會被抱怨白花錢。所以我就不說話,跟誰都不說話,這樣雖然不能讓她停止抱怨,但機率會少許多。』
『很多家庭中,父母以自己的人生觀來要求孩子,不顧及孩子的感受。這種焦慮代謝,會讓孩子心理壓力日漸增大。』張海燕醫生說
案例3 14歲纔女停了自己愛好的特長班
『達不到爸媽的要求就不花錢了』
『媽,上周是我最後一節鋼琴課,我跟老師說不來上課了。』 14歲女孩小晴的話,讓父母百思不解。小晴說:『我沒法達到你們的要求,所以我不學了,你們也不用再投入了,不僅是鋼琴,舞蹈、國際象棋都不學了。』
小晴喜歡音樂,從小學鋼琴,父母也捨得投入,每節幾百元的課讓她學了好幾年。還有舞蹈、朗讀、美術、象棋等各種特長班,把她的時間全都佔了。小晴樣樣都學得起勁兒,唯一讓她難受的是,母親經常抱怨說她花錢太費,買衣服時,改善伙食時,串門時,母親都會說:『錢都給你上特長班了,現在家裡沒錢,應付一下就算了。』每到這時,小晴都有很重的負罪感,覺得是自己使家庭生活水平降低了,每當她提出要停止一些特長班時,母親又會說:『那麼多錢都花了,現在停不是白花了嗎?
』小晴說:『學特長,是多花錢;停下來,是白花錢。父母對我的好我都記得,可我媽天天以各種方式逼我認賬,我實在是受不了了。』張海燕醫生說:『父母為孩子所付出的,不必經常說出來,不要經常索取感恩,那樣只會把心理壓力和焦慮轉嫁給孩子,對孩子的學業、生活和健康有害無利。』(文中均為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