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教育  >  龍江教育  >  教育資訊
搜 索
早期教育非『領跑』,全方位成長更重要
2017-08-15 09:39:07 來源:人民網  作者:董少校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你家孩子報了什麼培訓班?』這樣的問題在家長中可謂司空見慣。上海市質量協會用戶評價中心近日發布的報告顯示,有57.1%的家長為孩子報名幼兒園以外的早教課程,『早教熱』成為不容忽視的社會現象。

  專家指出,幼兒上早教課不是越早越好、越多越好,當前的『早教熱』源於家長焦慮、培訓機構忽悠等。早期教育並不意味著『領跑』,應擺正心態客觀對待,孩子的全方位成長更重要。

  上過早教課的3歲前幼兒佔比近四成

  本次問卷調查以上海0至6歲幼兒家長為目標群體,共收集到有效樣本2138份。調查顯示,0至3周歲幼兒中,有39.9%參加過早教課程;4至6周歲孩子有73.5%參加過。

  參加早教的孩子中,參加1門課的比例為40.7%,2門課及以上的比例達59.3%。從每周參加課程的時間來看,1至2小時的比例為63.2%。平均每個孩子上2門課程,每周上課的時間超過2小時。參加課程的主要方式是線下早教班,即早教機構開設的早教課程,佔比為83.8%。

  從每年在早教課程方面的花費情況來看,年花費在1.5萬至2.5萬元的家庭較多,所佔比例為35.2%;其次是5000至1.5萬元之間,比例為32.8%。平均而言,參加早教課程的家庭年花費為17832元,約佔孩子父母年收入的11.9%。

  調查團隊認為,當前上海家庭對早教課程的需求較為旺盛,即使課程收費較為昂貴,家長也願意投入,整體上呈現『早教熱』的狀況。

  家長焦慮和培訓機構忽悠是兩大原因

  對於當前『早教熱』的形成,調查團隊專家分析,家長的過分焦慮和早教培訓機構的不實宣傳是兩大原因。專家分析,『望子成龍』『望女成鳳』是家長的共同心願。調查發現,51.1%的受訪家長認為早期教育是開發智力,另有22.2%認為是各項技能學習。

  調查顯示,在已給孩子報名參加早教課程的家長中,40.4%的初衷是『不想落後於其他人家的孩子』,22.2%的家長希望通過短期教育改變孩子的行為習慣。此外,部分家長因工作太忙,沒有時間和精力顧及孩子。

  調查團隊發現,不少早教機構針對家長急切盼望孩子成纔的心理,進行誘導性宣傳,但課程實際效果並沒有宣傳的那麼神奇。調查顯示,有39.8%的家長遇到過早教機構過度營銷、盯人銷售;另有20.3%的家長表示早教機構存在虛假宣傳,不能兌現報名時的承諾。

  『早教熱』帶來的社會問題值得警惕

  調查團隊指出,不少家長的教育觀念摻雜了自身主觀意志的功利想法,對早期教育的認知也陷入一定誤區。

  專家認為,過早、過度進行早教不利於孩子健康成長,不當的早期教育或可給孩子帶來負面影響。如在早期教育中,過早地將兒童還不具備認識能力的知識強加於孩子,只能引起他們的無助、困惑甚至恐慌,使孩子們對自己的能力產生懷疑。這種自信心喪失會泛化到孩子的其他活動中,甚至影響他們的一生。

  此外,早教機構課程內容、師資力量參差不齊,應引起重視。大部分以諮詢公司等名義從事早教業務的機構只需在工商行政部門注冊即可,准入門檻較低。調查結果顯示,在已參加早教課程的家長中,31.3%的家長遭遇過交費後機構隨意停課、更換教師的情況;28.1%的家長表示遇到過交費後退錢難的問題。

  針對當前的『早教熱』,專家認為,應推行正確、科學的早教理念與方法。家庭教育是早教的基礎,早教課程只能拾遺補缺,日常生活中點點滴滴的親子教育更重要。早期教育並非超前教育,也不意味著領跑,不能只注重認字、背詩、閱讀、學特長等智力開發活動,更應關注孩子的全方位成長,培養孩子的興趣和行為習慣,注重人格教育,增強孩子的學習能力、生存能力與社會適應能力。

責任編輯:王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