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教育  >  龍江教育  >  曝光臺
搜 索
李文星之死揭開了求職『雷區』一角
2017-08-04 11:12:32 來源:中青在線   作者:林智仁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通過網絡招聘平臺『BOSS直聘』找工作的東北大學畢業生李文星,最近被發現在天津市靜海區溺亡。當地警方根據他隨身攜帶的傳銷筆記等物證,認為他極有可能誤入傳銷組織。

  案件正在調查中,但李文星之死無疑又一次暴露了網絡招聘平臺的嚴重漏洞。這類平臺一直是求職詐騙高發的『雷區』。暑假又至,不少大學生開啟『假期兼職模式』,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記者采訪發現,看似寬闊的兼職之路也布滿雷區,涉世未深的大學生頻頻中招。

  QQ群裡『黑中介』

  今年暑假到來之前,福建某理工類院校大二學生陳海森就盤算著『趁著假期去打打工,為以後出門旅游攢點錢』。他通過一個QQ群找了一個到蘇州兼職的機會。

  7月7日,陳海森在一個QQ兼職信息群看到一則招聘信息:尋找暑期願意到『國內著名科技公司』在蘇州的配件加工廠從事產品組合、包裝、檢驗等簡單工作的大學生。薪酬按照實際工作量結算,一個月大致為2500?3500元,包住宿和一頓午餐。只要做滿一個月,即可報銷來回車費。

  『報酬合理,工作看起來也不會很辛苦,還能報銷路費,挺劃算。』陳海森心動了。

  由於大一曾在該群找到一份兼職並拿到報酬,陳海森並未多想,就加了信息發布者為QQ好友。對方向他提供了一名吳姓男子的聯系方式,稱這是帶隊的中介人員。

  在電話裡,吳姓男子與陳海森約定,7月12日到達蘇州火車站,乘坐由他們組織的班車到蘇州工業園區,經過簡單面試和體檢即可上班。

  『他在電話掛斷前還特意提醒我說記得保存好車票,方便後期報銷,我覺得挺正規的,也沒多問其他的。』陳海森回憶,自己求職心切,竟然忘了要求驗證對方的真實身份,也沒有問清簽合同等具體細節。

  7月12日,陳海森如期抵達蘇州火車站。他發現,十幾名來自福建不同地市的大學生也選擇到這裡兼職。

  前往工業園的大巴上,一名自稱也是中介的男子要求十幾名大學生每人先交200元保證金,理由是帶這麼多人進工廠有風險,萬一有人不打招呼跑掉,工廠會向他索賠。不過他承諾:『這些錢等到正式入職了就會發還。』

  有學生提出要先看勞動合同再交錢,該男子不情願地從包裡拿出一份合同。但還沒等陳海森等人看清具體內容,他就急匆匆收起來,稱『很快就要到工廠了,你們先把錢給我,不然進不去,合同等進廠就會簽訂』。

  來都來了,還是在人生地不熟的城市,十幾名大學生選擇了交錢。但到了工廠後,他們發現,很多情況和之前招聘時所說的並不一致。

  首先,這只是一家小工廠,工作崗位與描述的不盡相同,有的崗位還需要上夜班,薪酬待遇與承諾的也有差距。最主要的是,工廠工作人員說,只需要4到5名兼職大學生即可,容納不下十幾個人。

  這時,又一名自稱中介的男子出現了,表示因為工廠的訂單出現了下滑,招聘計劃有變。他聲稱會對此負責,除了退還每個人200元的押金,還會幫在場所有人找到兼職,並建議他們先住到臨近的『宿捨』。

  不過他也表示,如果有學生選擇返程,因為還沒滿一個月,交通費無法報銷。

  陳海森等人接受了這一安排。他們收到了200元退款。對方原本承諾他們住在工廠,既然工作都沒找到,『宿捨』也換成了小旅館。

  過了兩天,這名男子來到小旅館稱,已經找到新的工廠,但需要交300元保證金、200元培訓費以及50元工裝制服費用。保證金會在他們入廠之後如數返還。

  『之前找不到工作的時候,他們會把200元退還給我們,應該還是靠譜的吧。』陳海森當時想,如果他們真要詐騙,早卷錢跑了。於是,他和其他人都交了錢。

  但沒想到,被帶到工業園後,這十幾名大學生又遇到了和之前一樣的情況:崗位不固定,報酬低,不能承諾所有人都留下。

  經過漫長的交涉甚至報警,陳海森等十幾名大學生最終要回了各自的550元以及一部分住宿補貼。

  設在廈門市公安局的廈門市反詐騙中心一名負責人表示,通過中介尋找假期兼職,不可輕信招聘信息,一定要先弄清用工單位和中介機構的資質,看該中介機構是否具有《職業介紹許可證》和營業執照。對於要求先交費的,一定提高警惕,交錢時注意索要正規發票,留存證據。應聘成功後,要與用工單位簽訂合同。

  這名負責人強調,如果遇到外地分公司、分廠的高薪招聘,求職者更要保持清醒的頭腦和高度的警惕,可以先撥打當地勞動保障部門的公開電話查詢企業信息,切不可輕信中介的口頭許諾。

  在上海一家服裝廠從事人力資源工作的劉麗婷也告訴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記者,正規企業的崗前培訓一般都是免費或者帶薪的,這會包含在公司的人力資源成本裡,並不會委托中介事先收取。如果要求交這部分費用,就應該提高警惕,避免受騙。

  『兼職刷單』最需提防

  在江西某大學讀大二的林冬有逛論壇的習慣。7月15日晚,他在論壇上無意中看到一條信息:『淘寶商城新店招刷單人員,每單報酬10?15元。只需要動動手指,日賺百元不是夢!』

  更引起他注意的是,下面還有3條評論:『感謝發福利』『親測為真,乾了一個星期,賺了600多元』『用掙來的錢換了新手機,倍兒有面!』最後一條評論還附了一張新手機的圖片。

  『反正暑假期間也沒啥事乾,不如做個兼職掙點小錢。』林冬通過廣告上留下的微信號與對方取得了聯系,並按照要求將姓名、職業、聯系電話、銀行卡號等個人信息悉數發了過去。

  很快,對方傳給林冬一張簡歷表,表示『我們是正規的廣告公司,請務必認真填寫表格,如含有虛假信息將沒辦法兼職。』簡歷表上要求提供的信息和林冬先前提交的信息基本一致,其中『個人經歷』一欄寫成了『各人經歷』。

  但這個別字並沒有引起林冬的警覺。第二天,對方告訴他,兼職申請已經通過,可以開始工作『刷單』了。

  第一單,對方給了林冬一個180元的臺燈的淘寶鏈接,林冬付款並填寫了五星好評後,對方很快將180元本金及『傭金』15元通過支付寶轉給他。第一筆刷單成功且有返利,這讓林冬非常開心。第二次,對方讓他『刷單』購買2部手機,一共3500元。這次,對方並沒有及時返還本金及傭金。

  『我這邊系統有點延遲。要不這樣,你把1000元的空氣淨化器也一起刷掉,我把兩單的費用一起轉給你,再額外補給你20元。』在對方的催促下,林冬又買了一臺空氣淨化器。

  正當林冬期待轉賬時,卻發現對方已將他拉黑。他知道自己上當了,隨即報了警。

  警察告訴林東,網購刷單是一種以虛假的銷售量信息獲取消費者信任的行為,破壞了誠信體系和公平競爭。《消費者權益保護法》規定:『消費者享有知悉其購買、使用的商品或者接受的服務的真實情況的權利。』另一方面,在應聘網絡兼職和工作過程中,切勿輕易透露個人信息,不要盲目相信高回報,應注意保留對方的信息以便維權。

  在58同城網站的線上舉報平臺,涉及所有招聘業務線的舉報中,對兼職刷單類欺詐的舉報佔到69%,受害者人均被騙金額高達3200元,遠遠高於其他類別互聯網欺詐的人均被騙金額(1000元左右);其次分別為預付費欺詐和『黑中介』欺詐。

  找到了工作,掉入了租房陷阱

  7月初,為了在即將到來的大四畢業季增添求職砝碼,湖南某大學大三學生鍾偉航到上海一家外資企業兼職,約定的報到時間為7月10日。

  鍾偉航原本打算7月8日提前去上海,先到朋友家借宿兩天,利用上班前這段時間找個住處。但到上海後他纔發現,公司地處繁華地段,周邊房子不僅租金高,而且房東大都不願意短租。

  就在一籌莫展之際,鍾偉航在網上看到了一條租房信息,價格是他認為比較合理的,裝修是他喜歡的日式風格,房東還願意短租。

  他通過微信聯系了『房東』,對方表示,要不是自己因為工作需要到北京鍛煉一年,纔捨不得將自家房子拿來出租。二人約定次日下午見面看房。

  『需不需要提前交訂金?』為了測試真偽,鍾偉航故意拋出這個問題。在得到否定的回答後,他徹底放心了,還在微信朋友圈裡說:『剛到上海就遇上了小幸運,希望是個好開始。』

  第二天下午3點,准備赴約的鍾偉航接到『房東』電話。對方稱自己臨時要去成都出差,會委托朋友代其簽約。

  下午4點半,自稱是『房東朋友』的男子來電,告訴他再有5分鍾就能到達指定地點。接著,『房東』又打來電話,稱他朋友趕時間,待會兒把鑰匙拿給鍾偉航就要馬上離開。為節省時間,最好是先把首月租金3000元通過支付寶轉給他,至於押金可以等他出差回來後再當面交清。

  就在鍾偉航遲疑之際,『房東』對房屋進行了詳細描述,甚至特意囑咐他記得幫忙打理陽臺上的花草等事項。他相信了,轉了3000元過去。

  但隨後,『房東』與『房東朋友』的電話就打不通了。

  58同城發布的《2017年暑期生活安全報告》稱,線上舉報平臺的租房類互聯網欺詐中,人均被騙金額約為2560元。92%的欺詐者通過網絡在異地實施詐騙,其中一些騙子會購買與詐騙地手機號碼歸屬地相同的『黑卡』手機號碼,偽裝成本地交易,麻痺受騙者。通過異地作案、多手機號作案等手段,這些租房欺詐者更容易擺脫平臺的監管甚至警方的追蹤。欺詐者會編造虛假房源,通過偽造的房產證與身份證博取租房者信任,隨後以不在本地、身體不便、家庭對出租房屋有爭議等為由,要求租房者先交訂金或房租。

  從舉報者的年齡來看,90後佔了44%。這類人群社會經驗相對缺乏,網絡安全意識有待提高,更易陷入租房欺詐的圈套。絕大多數人在見到房東或房屋之前,就提前打款。

  從前期找工作到後期維權,陳海森的這個暑假花了20多天,收獲的只有教訓。7月28日,『出師未捷』的陳海森,踏上了從蘇州返回福建的火車。回想自己的求職經歷,他在微信朋友圈裡發了一句感慨:『明槍易躲,暗箭難防。』

責任編輯:王蕊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