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伴隨留學熱和海外游昇溫,讓孩子趁著暑假出國游學,借以熏陶世界文化、開闊個人眼界,已成為不少家庭的選擇。『美國常青藤名校游學營』『英國頂尖貴族公學暑期拓展』『澳洲暑假親子夏令營』……假期游學的觸角延伸到各大洲名勝,游學機構火爆招生,家長趨之若鶩。
但出境游學的含金量到底有多少?花不菲的費用游逛一趟,能得到什麼?來一場真正的高品質游學又要做哪些准備?家長們心裡未必有一本明白賬,不少人還遭遇走馬觀花式的偽游學。在出境游學市場規模井噴式增長的同時,家長、機構和監管部門如何能讓孩子們游出去、學回來,不虛此『游』?
游學引發攀比心
跟風去,選擇難,家長陷入『別人都去了,我也要去』的心態,對出境游學的目的、方式和內容缺乏成熟考慮
『讀萬卷書,行萬裡路』『走出國門、學在名校』,出境游學成為增加孩子閱歷的最時髦方式。有數據統計,2016年游學行業市場空間約300億元,未來5年還將保持30%到50%的復合增速。
看到身邊越來越多的孩子暑期出境游學,很多家長都坐不住了。北京一家科技公司職員李元說,現在參加國內的夏令營還不行,得去國外,要是沒出國走一趟,都該成『非主流』了。
別看李元的兒子只是小學五年級學生,但他班上90%的同學都已經去過不少國家游學。之前李元認為孩子歲數小,不放心讓他單獨出門,這回看起來等不得了。『假期一結束,孩子們就會在一起討論誰去的國家好玩,沒去游學的同學無形之中被隔離在外,不但在同學面前沒有談資,還有可能被同學瞧不起。』李元說,今年一定要給他兒子報個出國游學項目。
但是,去哪個國家?報什麼類型的夏令營項目?李元心裡其實沒譜。有些項目看起來行程差不多,內容也近似。『選擇其實挺難的。看宣傳頁吧,感覺每個機構都有自己的特色,有的課程比較充實,有的師資比較專業,有的價格比較優惠,各有特點。最主要的是我自己也沒想好,這出國游學到底能給孩子帶來些什麼?花了不少錢,最後總得學點東西吧?但是這短短幾天,能乾什麼呢?』下決心去不難,到真要出手做選擇時,李元反而躊躇不定。
自己拿不准,就問問身邊的朋友們吧,畢竟口碑傳播好過機構推銷,但一圈問下來,李元心裡更沒底了。有人說,美國好,文化包容性強,能提昇孩子眼界和思維方式,很適合小學高年級學生;有人說,英國好,能感受傳統教育,孩子去了能了解幾所名校的悠久歷史,對以後學習也是一種激勵;還有人說,澳洲好,文化多元,體驗和交流內容更加豐富……
臨到暑假前期,李元在小區附近看見一家機構做美國暑期名校游宣傳推廣,有不少人諮詢,他湊近細問了內容安排,感覺機構還比較專業,便當場給兒子報了名。李元說,了解完一輪,還是雲裡霧裡,哪個項目都差不多,那就隨便報一個吧。
李元這番周折是出境游學家庭的典型經歷:迫於周圍環境的壓力,家長們無形中陷入『別人都去了,我也要去』的攀比心態,認為只有這樣纔能讓孩子更好地融入學校生活。盲目跟風後,不少家長對出境游學的目的、方式和內容缺乏成熟的考慮。
重游輕學不省心
『在學校走一走,草坪上坐一坐,就叫走進名校?』機構宣傳花哨,不少游學成了旅游項目的昂貴『變體』,『學』沒游成,光安排購物了
游學的出發點本是希望讓孩子親身感受世界的多元和文化的差異,開闊眼界,增長見識。然而,不少出境游學家庭遭遇各種窘境,花了大價錢,卻沒得到滿意的體驗。
『去國外名校學習挺好,但最擔心的是名不副實。』在深圳一家事業單位上班的陳廣勝說,去年他看到一家旅行社組織的英國游學項目,宣傳頁上寫『80%國際學生同行』。出國游學要的就是這個氛圍,陳廣勝二話沒說給女兒報了名。
但是當女兒到英國後,所經歷的跟旅行社的承諾完全不一樣了,非但沒有安排入住廣告中說的國際學校,所謂的國際學生更是子虛烏有,上課就是找了一間華人開辦的學校,請幾個外國人來陪孩子們聊聊天。『在學校走一走,草坪上坐一坐,就叫走進名校了?吃飯多半在中餐館,住宿在華人開設的旅館內,就叫全面接觸英國文化了?』陳廣勝說,這跟當初報名時看到的往期課堂視頻和圖片差距太大了,既沒有國外名師課堂展示,也沒有與國際學生的高效互動交流。
『只能吃了虧往肚子裡咽。宣傳時說得好聽,但細想想,一家旅行社哪有那麼大能耐和當地學校深入合作?以後找游學項目真的不能被宣傳冊上花哨的噱頭迷惑了。』陳廣勝說。
『游』大於『學』,出境游學成了旅游項目一個昂貴的『變體』。山東濟南的公務員韓春去年給女兒報名參加一個海外游學項目。本來全家人對游學充滿了期待,想早早做好准備。幾次給旅行社打電話,詢問注意事項,旅行社以項目很成熟、請放心等待為由,一直拖延。
『孩子出去一次也不容易,希望提前了解游學目的地的風土人情和文化歷史。』韓春說,但旅行社沒做此方面的指導和安排,每次打電話給他們,也問不到什麼相關信息,讓人抓不到頭緒。
直到出發前3天,旅行社纔告訴韓春一家集合地點和應帶物品,相關信息與游學關聯性不大,倒是和平時出國旅行沒什麼兩樣。『出去後就發現不對勁。不少學習、交流環節都因為這個那個原因取消,反倒增加了一堆購物環節,就在各個大小商店之間游蕩。「學」沒游成,光去購物了。』韓春說,出國買東西還用得著旅行社安排嗎?這一次,前後報名費就花去6萬多元,幾乎相當於他半年的收入。現在旅行團加個『游學』的名頭就能售價暴漲,但實際上只是普通旅游。
韓春說,聽一位多次帶隊游學的旅行社朋友介紹,一個報價5萬元的美國項目,旅行社至少可從每人次項目中獲利逾萬元。『雖說為了孩子教育,該花錢時要花,但這游學價位對一般家庭來講,壓力確實有點大,其中多少是名副其實的,真的很難說。』韓春感嘆。
強監管要下狠心
應當明確規定機構資質、服務規范和師資審查,家長結合自己孩子的需求和特點,跟孩子充分溝通,選擇合適的目的地,也要研究游學項目每個細節
出境游學需求大、市場旺,各類機構不斷冒出,既有旅游機構,也有教育機構,還有二者相互融合的新興機構,讓人眼花繚亂,至今卻沒有規范的行業准則,以至魚龍混雜,良莠不齊。
『目前,境外游學組織方還沒有專門資質認證,不少機構看到紅利都希望來分一杯羹。從監管主體看,主要由工商和旅游部門負責,教育部門幾乎沒有介入,游學機構、從業師資的資質審查和游學內容,基本處於無人監管狀態。』中國旅游研究院院長戴斌說,行業規范不清晰,資質認證無統一標准,加之監管不力,會滋生虛假宣傳、責任欠缺、收費過高等問題。
規范游學市場,關鍵是盡快制定相關規范性文件和服務性標准。戴斌說,一些國家對游學有專門的條文,對機構資質、服務規范、師資監管等都有明確規定,我們也可以借鑒,盡快出臺相關法律法規,明確各主管部門的職責定位,規范師資的資質審查,完善機構監管,可以嘗試把境外游學納入出國旅游范圍內管理,與游學熱門國家簽訂協議,確保游學過程安全。
具體來說,制度規范中應明確教育、工商和旅游部門的職能范圍,加大教育監管,以『學』和『獲』為依據建立游學評價指標體系,定期考核相關游學機構,不合格者直接取消相關業務,確保游學質量。同時,加強監管,減少制度漏洞,杜絕出現家長維權時各部門互相推諉的局面。
規范監管,家長也有責任。北京微創博志教育科技有限公司首席執行官王虎紋說,在簽訂游學合同前,家長應當事先向有關部門了解負責此次國外游學的旅行社是否具有承辦出境游的相關資質,若沒有,應向游學機構提議更換旅行社,並向有關部門舉報此違規行為。從開始簽訂合同到游學結束,家長們應從保護自我權益做起,不當『甩手掌櫃』,時刻監管,促進游學市場的進一步規范。
對境外游學,家長要有正確認識。戴斌說,游學是讓孩子體驗世界各地的文化、生活和教育,不斷提昇素養,不必為了去而去,更不要人雲亦雲,一定要結合自己孩子的需求和特點,跟孩子充分溝通,選擇合適的目的地,也要仔細研究游學課程、線路、住宿等細節,與孩子共同做好游學功課。
機構責任不可少。王虎紋說,旅行社有責任和義務提前將完整的行程安排和具體線路告知家長,並適度對目的地國家的風情文化進行普及,也應提前告知家長應做的知識儲備和安全常識,這樣游學纔不會盲目。
怎麼繞過游學團的坑?
慎選機構,查資質證件
游學項目層出不窮,家長在選擇時務必擦亮眼睛。很多游學機構辯稱自己有『留學』資質,但是『留學』不等於『游學』『研學』,只要涉及旅游業務,就必須取得旅行社業務經營許可。所以,家長們要審核游學機構是否具有營業執照、旅行社業務經營許可證、出境旅游業務經營許可證等相關資質證件,為孩子出行把好關。
家長們要根據孩子的年齡和學習階段選擇游學、研學內容及目的地,關注孩子的需求,結合自身經濟條件,尤其要注意師資配備與課程規劃。理想的游學產品應該能深入當地社區和普通居民的生活,在一個游學目的地至少停留兩星期以上,和當地人同吃同住,深入體驗當地的文化、教育、習俗,鍛煉不同的思維模式,真正融入異國環境,而不是蜻蜓點水、走馬觀花。
當心低價,看條款細節
短短數日費用過萬的游學項目,對於普通家庭來說是一筆不小的開支。家長們在挑選時,要貨比三家,量力而行。應該仔細研究和比較游學活動項目表,注意價格中包含的內容細節和表述,比如是否包含住宿、交通、景點門票和一日三餐等費用。不同學校的課程、不同標准的餐食等都會產生價格差異,特別是在美國、英國等熱門國家,路過與去過,『隨便看看』與『導游講解』,價格差別很大。但正常情況下,因機票、食宿等主要費用波動不大,正規機構的報價之間不會有太大的差距。
如果一家機構在價格上有明顯優勢,家長們需格外警惕,不排除該游學機構在某些方面打了『埋伏』。畢竟,品質纔是游學的保證,打著優惠的幌子提供低端的游學服務,會使原本美好的游學失去真正意義,消費者得不償失。
留存合同,要正式發票
魚龍混雜的游學市場,維權難的問題一直存在。現行全國指導性《出境旅游合同》中沒有涉及關於『學』的約定。學生短期出國游學,一般屬因私出境的個人行為,如遇到問題,很多不規范的游學機構並不能提供相應的保障措施。家長需要提前與旅行社或培訓機構溝通好,包括參觀學校、上課內容、時間地點、師資情況、寄宿家庭標准等,都應作為補充條款寫進合同。
家長們要與游學機構簽訂正規的旅游合同。在簽合同時,要明確細節和雙方權利義務,對於模糊不清、表述不明的條款,在補充約定中注明其真實意思。游學費用要匯入機構的公賬,並索要正式發票,盡量避免匯入個人賬戶。如果發生意外事件或糾紛,留存的合同、發票等憑證將是維權的有力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