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今秋開學後,中小學將統一使用新教材』的消息備受家長關注,成都商報記者向成都市教科院有關專家證實了此事:9月開學,四川所有學校義務教育道德與法制、語文、歷史學科將使用新版『部編版』教材。那麼,『部編版』教材有啥變化?相關學校對此又做了哪些准備?娃娃們在學習『部編版』教材時應該注意些什麼呢?
語文增加傳統文化篇目小學6年學124篇古詩文
變化
『部編版』教材是由教育部直接組織編寫的教材。這一版教材以語文學科為例,課文選篇強調經典性、文質兼美、適宜教學,適當兼顧時代性。
其中有一個變化非常明顯,即增加傳統文化的篇目。小學一年級開始就有古詩文,整個小學6個年級12冊共選優秀古詩文124篇,佔所有選篇的30%,比原有人教版增加55篇,增幅達80%,平均每個年級20篇左右。初中古詩文選篇也是124篇,佔所有選篇的51.7%,比原來的人教版也有提高,平均每個年級40篇左右。
古詩文出處和體裁也更加多樣,出處涵蓋從《詩經》到清代詩文等各個時代的優秀作品,體裁也非常廣,從古風、民歌、律詩、絕句到詞曲,從諸子散文到歷史散文,從兩漢論文到唐宋古文、明清小品文,均有收錄。
革命傳統教育的篇目也佔有較大比重。小學選了40篇,初中29篇。比如魯迅先生的作品選有《故鄉》《阿長與山海經》等9篇。
記者了解到,語文教材的總主編和主要編寫人員是全國申報遴選、教育部聘任的,編寫組主要由三部分人組成,一是學科專家,包括一些大學教授、作家和詩人;二是優秀的教研員和教師;三是人教社的編輯,前後參加編寫組的有60多人。
據專業人士透露,新教材中的語文教材編寫從2012年3月8日正式啟動。以往教材編制都由出版社來實施,最多也就一兩年。『部編版』教材編寫經過復雜的程序,包括確定大綱和體例框架、擬定樣張、選文、進入具體編寫等。起始年級初稿出來後,先後經過14輪評審,還請100名基層的特級教師提意見,最後纔提交給教育部。
成都小學老師未雨綢繆提前網購教材學習研究
應對
7月10日,成都師范學校附屬小學語文教研負責人程科老師表示,成師附小將在開學前對語文老師開展針對『部編版』教材的集中培訓。據了解,成師附小每年都會在寒暑假給老師們布置一份關於教材研究的假期作業,今年老師的暑假『作業』不同之處就在於,要老師提前去分析和琢磨新版教材,為開學教學做好准備。而成師附小分管教學的校長,也將關於新版教材的系列學習資料分享到了教師群中。『這套新教材還沒送到老師們手中,所以老師們為了提前完成「自學」,部分采用了在網上先購買一套提前學習的方式。』
在成師附小語文教研組看來,本次語文新教材的變化,側重於孩子的閱讀能力養成及綜合能力和口頭表達能力。未來,對於語文的學習,老師們或會注重課程方面的整合和改變,將會引導孩子們進行跨學科學習和項目式學習,『更加符合對孩子全面能力的培養目標』。
『比如,如果我們給孩子們布置了一個「研究水」的探究式項目學習活動,我們可能會在這個項目活動中融入對孩子多種學科能力的提昇計劃,其中必然會涉及到語文方面的表達鍛煉。』
提醒
孩子學習如何調整?培養孩子的閱讀興趣和習慣
面對新版教材,孩子們的學習又應該如何調整?
程老師表示,因為一年級上學期的教材中新增了『語文園地』『快樂讀書吧』的內容,所以老師解讀教材認為,家長應在孩子入學前,就養成陪伴孩子進行親子閱讀的習慣。程老師強調,『語文的學習方式其實是相通的,學前階段,家長的重點應是幫孩子養成良好的讀書習慣。』在程老師看來,閱讀能力更強的孩子必然對語文的學習能力也更強。
現在面臨幼小銜接的部分家長們有一個習慣,讓孩子在進入小學前就先學拼音再識字。這樣的方式,在程老師看來是不夠恰當的。程老師提醒:『先學了部分拼音的孩子,並未進行系統規范的學習,在小學課堂上,容易形成上課不夠專注的壞習慣』。小學是培養孩子的閱讀能力和專注傾聽的習慣的關鍵時期,面對新教材的變化,家長如果想提前引領孩子學習,應側重於培養孩子對閱讀的興趣和習慣,結合一些圖文並茂的繪本進行親子互動,認識生活中的一些常見字,同時也借此鍛煉孩子的生活技能。這樣的做法和新教材語文學習的思路較為一致。(成都商報記者 饒媛媛 梁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