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教育  >  龍江教育  >  教育資訊
搜 索
小學足球隊拿下全國亞軍 教練擔心球員流失
2017-07-10 11:31:04 來源:成都商報  作者:鍾美蘭 王效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隊員們正在場上比賽

  今年2月,溫江區和盛小學獲得中國足協青少年足球精英賽U12女子組的亞軍,這是目前成都女子足球隊最好的成績。即使獲得了全國亞軍,對於足球隊的教練桑成來說,新生球員的缺乏,仍然是難以解決的問題。隨著球員進入對學業要求更高的年級,一些球員開始在練球和學業之間選擇。

  在成長的過程中,許多孩子都會遇到是專注學業還是發展愛好的兩難選擇。對和盛小學的女足隊員們來說,足球還是學業,成了一個問題。面對這樣的問題,學生、家長和校方該怎麼平衡?怎麼選擇?怎麼破局?

  家長

  闖辦公室拍桌怒吼

  教練

  找來同學幫忙補課

  ……

  桑教練進行賽前指導

  現場

  點球大戰戰勝對手

  7月4日,烈日灼人,下午兩點,溫江中學實驗學校球場。

  和盛小學六年級女子足球隊與溫江中學實驗學校初中隊的比賽正式開戰,這是集訓時的友誼賽,和盛小學正在為今年四川青少年足球錦標賽女子丙組備戰。

  這支球隊球員平均年齡12歲,她們身著綠衣,與初中隊相比,個子、體型都要小一些。剛開賽不久,兩隊優劣勢就開始顯現,由於體力跟不上,和盛小學頻頻出現空位,站在場外的兩名球隊教練,喊得一個比一個激動。

  『孩子連續打了好幾場比賽,體力都有點跟不上了。』和盛小學足球隊教練桑成說,這樣的比賽對於和盛小學隊員來說,就是『練習賽』。

  個頭最小的隊員盧子瑜體力不支,被桑成換下場。個頭只有1.3米的盧子瑜滿臉通紅,一下場,觀看比賽的媽媽楊向偉打著一把遮陽傘,給她遞水。

  『這麼熱的天,我們大人在這裡站上半個小時都惱火,她們還要比賽,還要跑。』楊向偉有些心痛孩子。

  45分鍾,上半場結束,和盛小學以1:2落後對手。10分鍾後,下半場開始,上半場的10名隊員已基本被桑成換完,與上半場的隊員相比,下半場的隊員年紀和體型都更小。

  不過,令人驚喜的是,和盛小學展現出了拼勁,跑動更加積極,速度和靈活性明顯加強。『這一批這幾天比賽打得少,體力保存得稍微好一點。』桑成說。球場外,被替換下來的球員一邊看球一邊聊天。『我們不怕輸,初中隊年紀和體能都比我們好,對手輸了纔丟面子。』球員馮雨薇說。

  比賽進行到最後五分鍾,2:2,比分扳平。最終,和盛小學六年級女子足球隊憑借點球勝出。

  隊員膝蓋上的傷疤

  爭勝讓球員泥地裡打滾

  這支足球隊,取得過各種女子足球比賽的榮譽,其最好的戰績,是今年2月份獲得中國足協主辦的青少年足球精英賽U12女子組的亞軍。

  2017年2月,桑成率領和盛小學六年級女子足球隊代表成都赴廣東清遠市比賽,經過一周的比賽,和盛小學以1:0打敗強大的上海隊,最後一場對戰江蘇隊,雙方爭奪冠亞軍。

  那是一場實力懸殊的比賽。

  『人家是全省選出最強力量參賽,而我們和盛小學是小范圍地選人,完全不一樣。』桑成說,那是一場五人制的比賽,江蘇隊每個位置都非常強。但是一上場,和盛小學就展示了超強的拼勁,對方一直進攻,和盛球員全力防守,整場比賽只有兩次反攻機會,但是都被對方攔截了。

  上半場,江蘇隊領先。球員們拼盡全力,最後仍被江蘇隊以1:0戰勝。當哨子吹響的那一刻,球員劉晏紅懊惱得號啕大哭,這一哭,在場的其他所有隊員也跟著哭。

  桑成說,『她們哭得很委屈,好像冠軍是她們的,錯失了。但在我看來,以我們的實力,能獲得亞軍已經很難得了。』

  在桑成眼中,最難忘的賽事是2014年時,在廣西南寧對戰大連隊。『大連是一支實力強大的隊伍,按照實力來說我們本來不如對方,但是我們的戰術勝於對方。』桑成說,當時已經連續下了一個多月的雨,球場上泥濘不堪。『這樣怎麼踢?』

  一上場,桑成就讓球員先在淤泥裡滾一圈,把身上白色球衣全部弄髒。『女孩子都怕髒,如果不滾一圈,心理上會有負擔,踢球放不開。』桑成說,雨戰只能亂打,比速度,看誰快,果然對方縮手縮腳,最終,和盛小學2:0取勝。

  家長在一旁觀戰

  困境練得越久退隊越多

  不過,如此強大的隊伍,卻面臨缺乏新球員的困境。2007年,和盛小學拿到了成都市運會冠軍,自此,和盛小學開始了女子全員足球訓練,所有女學生都可以參加足球訓練,學校再從裡面選拔優秀苗子。

  2012年,和盛小學200多名一年級學生中,只有60多名女生,桑成再怎麼招攬,要湊成一支球隊,似乎都比較困難。

  『剛開始,學的人特別多,因為不僅是足球班,更像是放學托兒班,家長把孩子扔在足球隊,下了班剛好接。』桑成說,每天的訓練從放學後開始,持續一個半小時,到6點結束。

  但練得越久,退出的人員越多,理由千奇百怪,歸結起來大概有兩點:一是怕孩子曬黑,怕孩子吃苦;二是怕耽誤孩子學習。『第二個理由是最主要的,到了五年級,家長都不太樂意讓子女來了,到了六年級,只剩下了15名球員了,流失的球員中,有兩三個是資質特別好的。』

  瞿洋就是其中一位退出的球員,她從一年級練到五年級,眼看球技越來越成熟,父親瞿洪卻不讓她踢球了。『她原來成績非常好,都是班上前兩名,後來掉到三四名,肯定不能讓她踢了,耽誤學習。』瞿洪說,最初讓女兒踢球就是為了強身健體,培養興趣,這些都可以有,但是必須以保證學習成績為前提。

  另一位球員彭佳怡,持續踢到六年級,從這個暑假開始,她也不再踢球了,周一到周五每天補文化課。『女兒肯定是喜歡踢球的,但是我把我的想法跟她溝通了一下,她還是聽了。』彭佳怡父親彭德志說,初中課業增多,足球比賽也增多,訓練增加肯定不可避免地會影響成績,而女兒是球隊主力,但又算不上最頂尖的,走職業化道路的幾率太小,綜合考慮,成績更為重要一些。

  『而且學習環境很重要,跟學習成績好的在一起會更愛學習,在球隊會受一些影響。』他說。

  家長陪同孩子在場下觀察

  拉鋸家長下了最後通牒

  家長這樣的心態,並非個例。對於踢球,馮雨薇的媽媽劉琴反對得最激烈。從一年級馮雨薇剛開始踢球時,劉琴就不支持。『在我看來,女孩子應該學點跳舞畫畫什麼的,踢足球是男孩子的事情。』劉琴說,家裡就馮雨薇一個獨生女,她不想讓女兒受這種苦。

  不善言談的桑成,拉上和盛小學校長王勇林一起給家長做工作,召開全校家長會,講踢足球的好處。『校長的話肯定比我一個體育老師的話管用。』桑成說,這還不夠,他還拉攏馮雨薇的奶奶和爸爸『講好話』,劉琴這纔松了口。為了讓馮雨薇不在路上耽擱,桑成騎電瓶車每天將馮雨薇送回家,一直持續到六年級,風雨無阻。

  三年級時,學習成績一直穩居班上前十名的馮雨薇成績突然下降,劉琴再次對其踢球表示反對。她氣衝衝地跑到桑成的辦公室拍桌子:『都是踢足球踢的!』『以前數學和語文都是100分,到三年級只考了80多分,我就有點慌了。』劉琴說,她發現女兒訓練後累了,對作業也敷衍了事,『如果成績搞不上去,就不要踢球了。』

  這個『命令』,讓桑成和馮雨薇都不敢輕視。桑成找了其他同學,每天為馮雨薇補課,整整補了一個學期;劉琴也找了一個家教為馮雨薇補課。

  『只要你答應讓她踢球,她什麼要求都會答應你,什麼都會做。』劉琴說,她也知道女兒喜歡踢球,但學習不能落下。多管齊下,馮雨薇的成績『觸底反彈』,兩年後,再次回到班上中上等,劉琴這纔松了一口氣。

  偶然一次,劉琴接女兒放學,發現踢球的辛苦遠超出她的想象。『我一直想要她好好讀書,希望她長大了找份好工作,但是踢球的辛苦她都能堅持,(可見)沒有什麼苦是她吃不了的。』劉琴說,那一刻她開始後悔當初反對女兒踢球。

  5年級時,馮雨薇在一次比賽中獲得了最佳球員的榮譽,劉琴請女兒吃了頓牛排,還拍照發了朋友圈,正式公開表示,不反對女兒踢球了。

  隊員正在整理自己的衣物

  破局當地出臺鼓勵政策

  踢球和學習要兼顧,這是和盛小學女子足球隊的一貫宗旨。『我們不願意把足球作為孩子唯一的發展渠道。』桑成說。

  事實上,從2009年開始,溫江區教育部門已通過政策層面,為足球隊解決了後顧之懮。只要參與女子足球隊且堅持下來並具有一定水平的球員,可以參加溫江中學的文化和技能考核,考核通過後,可以進入溫江中學初中部讀書。

  在此次暑假集訓備戰中,有22名球員考入溫江中學,其中有15名是和盛小學的,其他7名也在和盛小學訓練過,這意味著,和盛小學六年級足球隊球員,一個不落地進了溫江中學。『現在我不反對她踢球了。』女兒順利進入溫江中學,劉琴很高興。

  校長王勇林說,學校不希望把這個政策作為招攬球員的手段,希望孩子不是為了昇學而踢球。同時,他也希望,孩子們能在踢球的時候,不耽誤學習。

  盡管如此,但桑成依然擔懮球員的流失。作為一名足球教練,他也認為,不能讓足球成為孩子們的唯一發展渠道,『職業道路並不好走,尤其是女足。而相比而言,讀大學則是另一條更為穩妥的出路。』這也是家長們的想法。多名家長跟記者表示,孩子踢球可以,但是成績要保持在中上游水平。『不反對踢球,但成績不能落下,為此只能幫她補課。』劉琴說。

  家長正在給球員倒水

  專/家/說

  兩者之間並不矛盾

  教育學家紀大海認為,兼顧學習和運動確實是基礎教育階段的一個問題,如果不是專業化的訓練,學習和運動應該是統一的。

  『沒有說我要學習就必須減少運動,要運動就必須減少學習,兩者不矛盾。』紀大海說,即便不運動也可能成績不好,而運動,特別是律動性運動,對於孩子智商發展有促進作用。目前有的家長可能有些認識的誤區,很容易把運動等同於職業化訓練,這對於小學和初中來說太早了。如果學生確實有天賦,可以進入專門學校進行學習。『我就比較贊同溫江區這種做法,對於這種有運動特長的學生,可以降低一點成績要求。』

  21世紀教育學院副院長熊丙奇認為,『社會普遍認為,學習和藝體就是天然矛盾的。』熊丙奇說,目前家長普遍認為,孩子只有兩條道路:要不成績好走昇學道路,要不藝體好走特長生道路,『難道就不可以成績和藝體同時好麼?』

  『一個孩子如果身心不健康,即便考入名牌學校,也是空談。』熊丙奇說,一個人的身心健康發展離不開體育,體育在一個孩子的智力和身體方面起著非常關鍵的作用,特別是這種團隊運動,參與其中可以增強孩子的管理、社交能力。(成都商報記者 鍾美蘭 王效 攝影報道)

責任編輯:王蕊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