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屆高考生高考分數衝抵學費,一分抵一元,團報有優惠,三人團再減200元。』高考剛結束,銀川一所駕校定制的招生計劃已出爐,暑期大酬賓消息在朋友圈很火,引來眾多高考生關注。

『為考生量身定制,考後放松游、親子游優質線路,超低價格……』在蘭州,各旅行社也打出各種招牌,吸引高考生的暑假旅游消費。
高考後長假怎麼過?市場未雨綢繆,各種度假攻略應接不暇,高考生和家長又有怎樣的選擇?如何籌劃高考後漫漫長假?記者就此展開調查。
選擇趨理性,自己主意多
吳映寰是蘭州市國資委一名中層乾部,日前,他給剛參加完高考的兒子寫了一份題為《高考後乾些什麼》的長信,在信中,他建議兒子利用考後70天寶貴時間,『規劃未來、閱讀經典、強健體魄、修煉技能』。
『平時工作忙,顧不上認真說說話,這次算了卻了一個心願。』吳映寰告訴記者,這封信醞釀了半年,是經過系統思考後對兒子的忠告,希望兒子能認真看,思想上有些啟發。
在信中,吳映寰說:『大學意味著要面向職場、進入社會,可不是刀槍入庫,馬放南山。』他希望兒子能為即將到來的大學生活做好思想准備。
吳映寰給兒子的信一經微信朋友圈傳播,引起了很多人的關注。『很多人在網上給我留言,說讀了信很有收獲,遺憾當年高考後沒讀到這樣的家書。』吳映寰說。
對於兒子的考後長假如何過,吳映寰沒有具體的設計。『要他自己去謀劃,總之要充實,而不是無所事事。』他也提出了一個原則,就是要動靜結合,以讓身體和心智都得到休整和充實。
較之於吳映寰和兒子的深入交流,50歲的賈偉已經為兒子定制了考後長假的安排,確切講,是他同意了兒子提出的度假方案。
賈偉坦言,不想讓孩子眼裡只有分數,在成長過程中,他也總是給予兒子充分的尊重和信任,『很多選擇都由他自己拿主意,我僅僅是個參謀』。
『考後假期兒子早有計劃,旅行、跟專業羽毛球老師練球,考駕照。』賈偉說,中考後長假,兒子始終圍繞著學習,『高考後所有的安排都有一個原則,那就是與課本無關』。
高考前,郭昊暢想過自己的假期:睡幾個神覺,惡補一下好萊塢大片,瘋狂地打打游戲,參加個籃球集訓。可不到一周,他就發現這並不是自己所需要的。
高考後,郭昊本想『重操舊業』,毫無顧忌地好好玩游戲,徹底過把癮,可盯著電腦連續戰斗了幾小時,他發現有點受不了,『身心都有些吃不消』。
這兩天他改變了先前的主意。郭昊的姥姥家在西安,西安是他未來學習和工作的首選城市,他計劃假期去熟悉這座城市。郭昊一邊尋找著籃球集訓班的信息,一邊想著如何開始在西安找一份零工,開始走進這座城市。
郭昊規劃著自己的假期,想要早點離開家。
過來人:為人生增閱歷添厚度
對於怎樣度過高考後的長假,一些過來者回首往事,也有著自己的看法。
在華南理工大學音樂學院,蘭州小伙王豪就讀大二,聊起高考後的假期,他覺得自己過得很充實,受益匪淺。
王豪的父母都有自己獨立的公司,受到家庭環境的影響,高中畢業的王豪就想自己早點賺錢,爭取早日經濟獨立。母親經營一家音樂餐廳,高考結束後,王豪成了餐廳的駐唱歌手。
一段時間後,王豪提出想和同學一起去酒吧打工,獨自去外面鍛煉。母親答應了王豪的請求,給他聯系了一家自閉癥兒童幼兒園做志願者。
在自閉癥兒童幼兒園,他覺得自己的到來給孩子們帶來快樂。一個月打工結束了,王豪卻收到了幼兒園發的報酬,可只有母親和園長知道,王豪是一名志願者,他的工錢是母親支付的。
『以前十幾年都在學校度過,高考後是了解社會的好時機,機會難得,可以多多嘗試,開闊眼界,鍛煉膽識,增加生活閱歷。』王豪說。
來自甘南藏區的李國如今在甘肅省省直機關工作,回憶起14年前的高考,32歲的他感覺一切仿佛歷歷在目。
面對3個月的漫漫長假,身為教師的父親已經給他聯系了打工的地方。『縣裡沒什麼企業,就讓我去磚瓦廠拉土坯。』
起初,每天兩小時的重體力勞動讓他覺得吃不消,一星期過去後,纔逐漸適應了磚廠當工的生活。『每天和農民工一起勞動吃飯,飯量大增,也深感到生活的不易』。
『那時候沒有現在這麼多選擇,磚瓦廠一個假期的打工也收獲滿滿。』說起自己的高考假期,李國覺得很有意義,在和農民工在一起的日子裡,懂得了尋常人生活的艱辛,豐富了生活閱歷,增加了人生的厚度,也更加珍惜當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