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感恩教育 不能『一口吃個胖子』(行與思)
『感恩教育』讓你哭,你哭不哭?近日,一段『某市小學生聽感恩教育課集體痛哭』的視頻在網上流傳。有網友斥之為『洗腦』,該校校長卻『喊冤』表示,此舉是為了讓學生學會感恩。
感恩教育,是教學大綱外的『必修課』,引導孩子從小學會感恩,並把感恩之心轉化為成長動力,確實十分必要。但是,感恩教育的效果如何,要看有無感恩之行、程度多深,僅靠一堂課、一次煽情的演講,可能當時讓人熱血沸騰,但一旦走出課堂,可能很快就淡忘了。不是這些人見利忘義、見異思遷,而是『感恩教育』缺乏有力抓手和有效載體,最終只能『入耳不入腦』,難以內化於心,更談不上外化於行。
可見,感恩教育與其他教育一樣,很難一口吃個『胖子』,也需要循序漸進。『知恩圖報』『滴水之恩當湧泉相報』,對很多人而言,雖是一時之語,卻往往是多年感恩教育的積淀。十年樹木、百年樹人,育人需要『溫火慢燉』而不是『大火快煮』,否則,將可能欲速不達,事與願違。說到底,知識積累、理論灌輸、教育引導、思想轉化等,都要以『開花結果』來評判,不但需要消化理解,還需要吸收轉化,將其變成自己的東西。這不是講了多少堂課、做了多少作業、解了多少難題就能解決的,感恩教育更是如此。
教育引導學生學會感恩、主動感恩,是一個長期的過程,重在點滴、重在踐行。因此,感恩教育需要融入平常教學之中,從點滴做起,教養一致,日積月累,而不是寄希望於一兩次『精彩』的演講。至於一些打著『感恩教育』幌子賺得盆滿缽滿的商業行為,就更不可取了。
責任編輯:王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