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教育  >  龍江教育  >  龍江要聞
搜 索
【高考40年——我的高考往事】傅道彬:全縣考第一跨出深井 高考改變了我的命運
2017-06-07 17:46:52 來源:黑龍江晨報  作者:吳雨桐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東北網6月7日訊『我一直認為,高考不一定是最好的制度,卻是最不壞的制度。至少在人纔的遴選上它是公平的,1977年恢復的高考改變了我們那一代人的命運。』回憶起40年前得知高考時的心情,省文聯主席傅道彬仍舊感慨萬千,對於做過知青、下過礦井的他來說,是1978年參加的那一場高考,改變了自己一生的命運。

   『我的大學夢始於千尺井下』

  重溫40年前的往事,傅道彬的語氣中仍舊帶著激動,『1977年得知恢復高考後,我和身邊所有的年輕人一樣,都非常興奮!這個消息我們等了太久,就是那種一直遙不可及的東西忽然到了你眼前的感覺,對所有人來說,高考都是一次改變命運的機會,所以大家紛紛奔走相告。』得知恢復高考的消息時,作為知青在農村下鄉的傅道彬正轉去礦井工作。因為沒有時間准備考試,傅道彬並沒有參加上當年的高考,而是成為了一名采煤工人,他的大學夢也正是從那千尺井下開始的。

  1978年,18歲的傅道彬報名參加了當年的高考,他說,自己最初的想法很簡單,就是想通過高考改變命運,與他一同做夢的,還有同樣年輕的工友們。

  『采煤工作是很艱苦和危險的,真正到了井下就會發現,真的是漆黑一片,伸手不見五指,唯一的光亮就是我們頭上的那盞礦燈。所以很多人都希望通過高考改變命運,離開這裡。我們20多位工人中,有十五六位都報了名。』傅道彬回憶說,其實很多人並沒有考取的可能,但是大家都覺得這是一次機會。

  青年時期的傅道彬。

   攢工休突擊復習資料僅為5本教科書

  為了能在高考中取得好成績,傅道彬付出了艱辛的努力,沒有時間復習和沒有復習資料是他在高考前遇到的最大難題。他清晰地記得,那時候采煤工作非常繁重,每天要到井下工作8小時,從井口乘礦車下到采煤巷道裡還需要至少兩個小時,再加上從家裡到礦井的時間,每天要佔去十幾個小時。

  『勞動強度高,每天都筋疲力盡,為了能多復習一會兒,我每天只睡5個小時,無論工作多累,我都會強迫自己保證每天5個小時的學習。』傅道彬說,因為自己所在的采煤班有十幾位同學都報名參加高考,而采煤隊有規定,不給任何人時間復習,所以,為了能有更多整天的時間復習,他常常把每個月僅有的5天工休時間全部攢到一起。連續5天的復習,對當時的他來說,是每個月最快樂和充實的時光。

  從報名到最後參加高考,只有半年的時間,能讓傅道彬用來復習的時間,加起來也就一個多月,時間緊,還沒有復習資料讓本就心急的他十分頭疼。『因為沒有復習資料,我選擇了最笨的方法,背教科書。通過很多努力,好不容易湊齊了5個科目的5本教科書,每天就背書上的內容,偶爾能從別人那找到一些試題,也不能復印,只能手抄留存,試題資料非常少。』

  傅道彬說,自己至今仍能記起,當年的語文考試題目是讓把一篇長文章改為短文。因為從前在課堂上從未見過這樣的題目,傅道彬有些緊張,只能通過自己的理解來完成題目,還好最後的成績不錯。

  跨出深井高考改變一代人的命運

  緊張的高考結束後,接下來的時間就是等待。傅道彬說,當時並不知道自己考得怎麼樣,報志願的時候,他的第一志願報了吉林省四平師范學院,即現在的吉林師范大學。

  『成績出來的時候特別驚訝,沒想到竟然考了我們縣裡的第一名,當時考了370多分,這個成績報北京的許多學校也都能考上的。』雖然很多人為傅道彬感到惋惜,但他卻非常知足,一名采煤工人成為一名大學生,對他來說已經是很大的幸福了。交回工作服和工具的那天,他留下了一盞陪伴自己的礦燈。他說,礦燈就像一種紀念,時常會讓他想起自己在井下勞作時的情景,想起漆黑井下曾經陪伴過他的大學夢想。

  傅道彬。

  說起改變自己命運的高考,傅道彬頗為感慨,雖然1977年的高考許多方面准備都不足,但意義卻非同尋常,不但改變了那一代人的命運,更為國家聚集挑選了人纔,改變了國家的命運。高考對許多寒門學子來說,更是一次公平競爭的機會,讓他們有機會改變自己的命運。

責任編輯:王蕊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