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教育  >  龍江教育  >  教育資訊
搜 索
我國義務教育將從基本均衡走向優質均衡
2017-05-24 10:20:16 來源:中國教育新聞網-中國教育報  作者:焦以璇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中國教育報北京5月23日訊(記者 焦以璇)『啟動縣域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評估,將為下一階段推進全國義務教育均衡發展樹立新的標杆,指明發展方向。』教育部教育督導局局長、國務院教育督導委員會辦公室主任何秀超在今天舉行的教育部新聞發布會上表示。教育部近日印發了《縣域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督導評估辦法》,決定建立縣域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督導評估制度,開展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縣(市、區)督導評估認定工作。

  截至2016年底,全國已有1824個縣(市、區)通過義務教育基本均衡發展督導評估國家認定,今年預計還將有500個左右的縣(市、區)接受國家督導評估認定,屆時合計總數將達到2300個左右,佔全國總數近80%。『鞏固基本均衡發展成果,實現優質均衡發展,已經成為這些地區義務教育新的緊迫任務。』何秀超說。

  根據《辦法》,評估體系的建設以『促進公平、提高質量』為核心,設計了『資源配置、政府保障程度、教育質量、社會認可度』4方面內容。以『資源配置』方面為例,評估設計了7項指標,重點評估縣域義務教育學校在教師、校捨、設備等方面的標准化配置水平,同時評估這些指標的校際均衡情況。《辦法》對每項指標都設置了明確的評估標准和要求,並以考試方式招生、違規擇校、重點校、重點班、『有編不補』或長期聘用編外教師、弄虛作假、教育系統重大安全責任事故和嚴重違紀違規事件等情況,以及社會認可度作為一票否決指標,以回應社會關切。

  記者了解到,對比2012年出臺的義務教育基本均衡發展督導評估辦法,此次發布的《辦法》在督導評估框架的設計、指標的選取、標准的測定等方面,突出了『更加均衡、更有質量』。

  『首先是指標內容更新更全。』何秀超介紹,《辦法》增加了一些新的指標,如骨乾教師配備、體音美專任教師配備、網絡多媒體教室配備、城鄉義務教育四『統一』、不足100名學生的村小學和教學點公用經費、城區和縣鎮公辦學校就近入學比例、設施設備利用率、校園文化建設水平、課程開齊開足率、國家義務教育質量監測相關科目學生學業水平等。

  『在評估標准上也有了新變化:一方面,在差異系數上進一步提高標准,從嚴掌握,小學、初中綜合差異系數,分別由原來的0.65、0.55,提高到0.50、0.45;另一方面,其他各項指標的標准要求,也在原有基礎上有所提高。』何秀超解釋說。

  為體現高水平、高均衡的『兩維要求』,在學校資源配置的指標與標准部分,區別基本均衡發展督導評估,此次《辦法》對設定的7項指標作了『兩維評估』,既要求各項指標的校際差異系數都要達標,也要求各項指標的水平值達標。同時,在水平值的評估中,要求各所學校『校校達標』,以體現『辦好每一所學校』的均衡發展。

  據介紹,《辦法》將『教育質量』作為一個獨立部分,設計了9項指標,加重了對『質量』評估的權重。如教師是影響教育質量的關鍵因素,在評估體系中著重加大了教師相關指標的權重。『特別是《辦法》中采用了義務教育質量監測指標,強化了指標體系對學生綜合素質發展水平的關注,提高了質量評估權重和權威性。』何秀超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