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龍正在和小伙伴們正在調試六關節工業機器人。湖北日報記者 安立攝
東北網5月23日訊 (記者 陳顯春)價值376萬元的工業級3D打印機、成排的六關節工業機器人……5月22日,『首屆全國主流融媒體湖北特色高職行』第二站走進武漢職業技術學院,40家全國主流融媒體記者領略湖北職教榜樣的『高大上』。
工業機器人的應用范圍越來越廣泛。有研究機構統計,2013年開始中國一躍成為全球工業機器人產業最大的市場,中國機器人產業騰飛已為期不遠。
衝床上下料、產品碼垛、零件規律擺放、零件裝配、軌跡規劃與跟蹤……在武漢職業技術學院充滿『現代化氣息』的機電工程學院工業機器人實訓中心,機電一體化專業(工業機器人方向)大二學生何龍正在和小伙伴們『擺弄』著一臺極具『神秘氣息』的六關節工業機器人,這裡也是他們專業兩個班80多名同學每天上課的地方。

『首屆全國主流融媒體湖北特色高職行』走進武漢職業技術學院。湖北日報記者 安立攝
工業機器人其實並不是大家以為的『人的形狀』,外形如同機械臂。『工業機器人運行的軌跡是非常精密的,這種精密是來源於我們反復的去試驗,反復的去采集數據點以及精准的控制。』何龍告訴記者,他們所學課程很多,譬如機電一體化、plc編程、電機與控制、信息通訊、自動線等專業課程,『還有一年就要畢業了,我們出去有優勢,就業形勢還是很可觀的。』
記者在工業機器人實訓中心看到,共有5臺六關節工業機器人一溜排開,霸氣外露。而另一邊兩間明亮的智能教室,氣勢宏大。2015年,該校以『工業機器人方向』招生時,原計劃為40人,『因報名特別多,招收了85名學生』。武職工業機器人專業負責人朱曉玲透露,去年成立『工業機器人應用』專業,控制了招生規模,每年保持兩個班80人左右,為的是『把學生真正培養成為社會需要的機器人方面的技能人纔』。

武漢職業技術學院機電工程學院工業機器人實訓中心。湖北日報記者 安立攝
『工業機器人出現,就是為了替換掉普通勞動力,「工業機器人應用」專業的學生以後主要乾啥?』當有記者提出這個問題時,朱曉玲介紹,該專業學生畢業後,主要負責自動化企業裡的工業機器人應用和設備維護工作,以及如何將機器人本體與周邊各種類型的生產加工設備進行系統集成,並且使其最優化。
『單獨的機器人是不能完成生產任務的,必須是一臺或多臺機器人與周邊生產設備聯合組成工作站乃至自動生產線。』朱曉玲稱,學生要考慮機器人與生產加工設備、傳感器之間的『通訊』以及嚴格的『工作節拍』,從設備與設備之間的擺放,到程序的編制,參數的設置,再到最後的調試,整個都需要學生自己做出來。
據悉,該專業第一屆的學生還沒畢業,就不斷的有機器人生產企業、集成企業、應用企業來要人。而朱曉玲則表示,在沒有完成培養計劃之前,並不提倡學生被『提前預定』,『要讓他們能定下心來把技能知識學踏實了,確保人纔培養質量』。

武漢職業技術學院機電工程學院工業機器人實訓中心。湖北日報記者 安立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