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edu.dbw.cn/ 時間: 2016年07月12日 12:24:01
作者: 來源: 東北網 編輯: 欒微
(附屬三院張晶華/文)
時光荏苒,砥礪漫漫,齊齊哈爾醫學院迎來了70華誕。雖然未能見證學院發展的每一段歷程,但是成為學院的一員已經是十年有餘。在這十載歲月裡,伴隨著它的腳步成長進步,看到了它的昂揚奮進,桃李芬芳。感受著它的強勁脈動,接受著大醫文化的潤澤滋養,齊醫人的驕傲和自豪已經漸漸地融入血脈,成為自覺的認同。
記得當初第一次去學院的時候,學院尚未搬遷。座落於富拉爾基區一隅的校區靜謐安詳,校園裡的一座座教學樓並不高大,設計風格帶著上世紀八十年代凸型建築的痕跡,外觀上質朴無華,簡潔方正。樓前長青的松柏枝條葳蕤,綠意濃濃,無形中增添了凝重莊嚴的氛圍。課間休息的學生們或背著包或抱著書,三三倆倆走在校園的小路上,步伐輕快有力,年輕的面孔洋溢著青春的蓬勃和自信。雖然是一幅尋常的校園圖景,卻有著一種淡定故我的人文氣息,讓人印象深刻。
午休期間,學院人事處的賈老師帶著我們四處參觀,隨後,我們在辦公樓前的小樹林中徜徉。賈老師業務精通,為人隨和,聲音溫柔甜美,她一邊與我們漫步,一邊向我們介紹學院的每一座建築,介紹學院的歷史、學院的發展軌跡。那時候,學院搬遷到新校區的發展目標已經確立,談到此處,她的眼睛裡充滿了喜悅和憧憬,而那時的我們,覺得這樣的藍圖似乎還有些天高地遠。
仿佛只是一轉眼間,當初齊醫人心中的夢想早已變成了現實。如今的齊齊哈爾醫學院毗鄰嫩江支脈——勞動湖,本著德行大醫,文以化人的理念,新校區的設計集醫學殿堂的神聖、大學教育的莊重於一體,創意奇巧,意蘊深刻,恰如其分地傳遞了齊醫人大醫文化的精髓與淵源。
從高處俯矙,整個齊醫校園端正大氣,建築景致疏朗錯落:七神柱詮釋了醫神的傳說,大醫廣場連接著大醫文化時光隧道,『書山』、『學海』遙相呼應,春華城、秋實城、梅園、杏林園、丁香園自成一格。目之所及,一個氣象萬千的現代化高等學府已經在嫩水之濱拔地而起,成為鶴城文脈的重要地標。
還記得學院剛剛搬遷到新校址不久,我參加了學院組織的攝影培訓班,為我們作講座的陳老師理論和實踐經驗極其豐富,講課風格幽默詼諧,還擅長引經據典。短短三天的時間,老師不僅為我們傳授了攝影的基礎理論和技巧,還要求我們結合所學的內容拍攝作品並逐一講評,使我對攝影的認識和理解從理論到實踐都有了一個飛躍。
最難忘的是到校園裡采風拍攝的那幾個課時,時值金秋十月,新落成的校園裡奼紫嫣紅,群芳競艷,還有初秋的落葉繽紛,秋風乍起。在微微的寒涼中,我拿著手上的單反相機走遍了學校的每一個角落,流連忘返。從一朵不知名的小花、一株風中搖曳的小草、一枚飽滿的樹葉,到學院的建築、雕塑、小路、草坪、池塘,都被我一一收入鏡頭。這當是我與學院新校區的一次最深入直觀的接觸,盡管我的攝影技術只是入門級別,但是鏡頭下展現出的校園風景卻仍是美不勝收,而那些難忘的照片也和記憶一同被我收藏在相冊中。
此後,無論是參加建校65周年系列活動,還是作為觀眾聆聽各類報告、演講和講座;無論是運動會上作為方隊的一員參加檢閱,還是作為附屬醫院的代表參加表彰大會、球類比賽……每一次走近,都使我對學院的發展壯大有了更深切的體驗,更因能作為齊醫的一份子,與它同呼吸,共進退,為它的發展竭盡綿薄之力而深感榮幸。
因為工作關系,在這裡結識了很多良師益友,他們或作風嚴謹,精益求精;或博聞強記,視野開闊;或出手不凡,纔華橫溢,人品纔乾令人折服。他們是支橕齊醫巨廈的棟梁和中堅,他們的努力和付出成就了今天的大美齊醫,也照亮了齊醫的未來。
70載歲月章回,70載歲月鎏金。由一所軍醫學校發軔,歷經上下求索,歷經艱苦跋涉。多年來,它以鍛造應用型醫藥衛生人纔為己任,風雨兼程,自強不息,培育了數十萬莘莘學子,為醫藥衛生事業作出了巨大貢獻。目前,它已經擁有四所附屬醫院、七所非直屬附屬醫院,並且已然成為黑龍江省西部地區醫學教育、醫學科研和醫療服務中心。
這是令齊醫人倍感驕傲的齊齊哈爾醫學院,光輝歷程,薪火相傳,教書育人,碩果滿枝。與齊醫一路同行,心中充滿感恩,衷心祝福你的生日,鍾聲邈遠,再書新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