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以化人 久久為功——為建校70周年而作
http://edu.dbw.cn/ 時間: 2016年07月12日 12:24:06
作者: 來源: 東北網 編輯: 欒微
(宣傳部 閆洪纔/文)
文化是一個國家和民族進步的力量本源和精神基礎。中華文化有幾千年的傳承,孔子周游列國,講學論道,句句是經典,字字皆圭臬,他創立的儒學思想支橕了一個泱泱古國的文化骨骼。沒有人能夠否認,古希臘神話點燃了歐洲文明之光,構建了西方的精神家園。英國首相丘吉爾說過:我寧願失去一個印度,也不肯失去一個莎士比亞。文化看似若隱若現、萬千紛呈,貌似飄逸不定、可有可無,實則具有超物質的力量,文化若和風細雨,又似水滴石穿,堅持下來,聚集成『原子』般的能量,持續下去,她可以改變一切。
正是這文化的的力量,也恰是學院校園文化的不斷昇華,讓我有了切身的感悟,也有了動筆的衝動。
1946年,學院在戰火中誕生,從此紮根於祖國的北疆。這裡地域偏遠,這裡經濟文化滯後,但艱苦環境沒有動搖一代代齊醫人進取的決心,先輩們秉承軍人的優良傳統和文化品質,篳路藍縷,砥礪滄桑,矢志不渝,玉汝於成,讓齊醫學院創造出一個又一個奇跡,閃現出一個又一個輝煌。
上個世紀八十年代末,當我第一次踏入齊醫校園時,齊醫還像一個在母親腹中孕育的胎兒,沒有發育完全。二十多年過去了,作為一名齊醫人,我見證了學院的一步步發展,感受了學院的巨大變化,尤其在校園文化建設上,我目睹了齊醫學院的又一次新生。
學院歷史雖然久遠,但受地域、經濟和文化等因素的影響,學院前進的腳步並不迅疾。在並不遙遠的22年前,學院還僅有一幢集教學、辦公、圖書館於一身不足萬平米的教學樓和一幢學生公寓,僅有的兩個專業承載著學院所有的教育功能,而且主要側重於技術傳授,校園文化難得一見,『留得殘荷聽雨聲』的遺憾讓各項工作的開展顯得捉襟見肘。
基於校園文化『凌寒難自開』的局面,學院在近10年裡,在嚴於治學,勤於治業的基礎上,致力於校園文化的構建及營造。10年裡,既讓我們看到了齊醫的風物悠遠,又讓我們看到了學院的厚重人文。
大學文化是一所大學辦學理念、學校精神和校園風氣的集中體現,也是大學個性特征和核心競爭力的重要標志,創建大學的特色文化是高等教育賴以生存和發展的根基和血脈。
無言之詩大醫園,恢弘之歌大醫魂。當你來到校門前,一定會被依門而立的『七神柱』所吸引,那七根意蘊豐富的神柱分別鐫刻著蛇纏手杖、愛的結晶、從師學藝、遍嘗百草、擢昇醫神、頓悟靈蛇、子承父業,她們共同闡釋了世界性醫藥標識——『蛇杖』的傳說,剛步入齊醫學院就讓你領略了醫學的仁愛與無私、崇高與神聖。你走近大醫廣場,看到主樓前熠熠生輝的『大醫精誠』,就會讓你想到了孫思邈的《大醫精誠》,歷史上的曠世名醫無不將『大醫精誠』奉為圭臬。歷史幾經變遷,不朽的是醫魂,『精誠』應該成為每位從醫者恪守一生的誓言。再往前行,你定會長久駐足於 『學海』旁,你也許會設想自己泛舟『學海』,仰望『書山』,回味『大醫文化時光隧道』裡醫學偉人的不朽人生,驚嘆於他們的傳世功績,感染於他們的崇高情懷。倘若你是一名齊醫學子,你也定會發願立誓:『竭盡全力除人類之病痛,助健康之完美,維護醫術的聖潔和榮譽』 。
如果你想漫步於這座『龍江最美校園』,你在欣賞如詩如畫的景致的同時,也會領會無處不在的『大醫文化』,除了大醫廣場、 大醫文化時光隧道外,還有大醫橋、大醫路、梅園、杏園和孔子、李時珍、希波克拉底雕像及20多個含義豐富的刻石,還有正在建設的文化廣場、愛園和德園等等。處處散發著寓教、勸學和育人的氣息校園建築風格、景觀設計充分體現了『大醫文化』的特色和內涵。
筆者認為,更重要還是『大醫文化』的內涵建設。近年來,形式多樣、內涵豐富的大學生藝術節、科技節,『至善講壇』、志願服務、健康鶴城行動等活動更具魅力特色、品位更加高雅,讓每位齊醫人體味了文化的溫暖和力量。讓我感觸最深的還是去年成立的讀書協會,更讓校園書聲朗朗、書香彌漫。我們知道,一個人的精神發育史就是他的閱讀史,『積財萬千,無過讀書。』尤其是在『象牙塔』內學習、工作的人們,更應該伏案苦讀,勤於思辨。讀書協會的成立正是『大醫文化』浸潤的結果,正是『大醫文化』內涵建設的體現,如果我們天天沐浴書香,日日欣享書趣,那麼我們的生活何其快樂,人生何其精彩。
我們知道,文化是一種情感、一種溫暖、一種力量。歷經70載風雨的齊醫學院以其獨特的文化魅力屹立於嫩水之濱、勞動湖畔。也許我們是幸運的,因為我們不僅可以怡然地漫步於風景綺麗的校園,而且能欣然地享受『大醫文化』的溫暖與深邃。近些年來,學院發生了『平地攸忽成山溪』的變化,學院擯浮棄躁,追求卓越,學生多次榮獲國家、省級獎勵,學院榮膺『全國文明單位』,處處洋溢著清新之風、文明之風的校園,宛若一幅景美、園美、人美的絢麗畫卷。
『大醫文化』已是我們心靈深處的一種自覺、一種情感、一種良知,『大醫文化』讓我們每個人如沐春風,我為自己工作在『大醫文化』氛圍濃郁的校園裡而感到溫暖、欣慰和幸福,因為『大醫文化』有著水到渠成、久久為功的力量,因為『大醫文化』不僅承傳著學院的歷史,更牽系著齊醫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