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東北網教育 > 考試中心 > 公務員-真題指導 正文
公務員考試行測備考:如何快速解答可能性推理

http://edu.dbw.cn/  時間: 2016年03月07日 11:29:21

作者:    來源: 新浪教育    編輯: 張洋    

中公教育(微博)研究與輔導專家 吳超   在公務員(微博)考試行測中,可能性推理是邏輯判斷的主要出題內容,掌握可能性推理也就能夠更好地把握住邏輯判斷這部分的分數。要想快速解答可能性推理,中公教育認為考生需要了解以下幾點。   第一、速度原文,快速找到結論與論據   可能性推理最為核心的點即為它的論據與結論,如果能夠把握住這兩個部分,一道可能性推理的題你就完成了一半。可是,可能性推理的題乾一般都特別長,如何能在最短的時間內找到結論與論據,又不被迷惑,成為了關鍵。對此,我們要對可能性推理的出題特點有個大致的了解。 結論與論據有一些常見的引出標志詞   論據作為論證依據,一般情況下都是一些事實依據,所以文章中一些客觀的事實多數時候都是論據,而常見的能夠引出這些論據的標志詞即為一些實驗,原因等。而結論是基於客觀事實得出的一些個人看法,因此多數情況都是主觀觀點,而能夠引出主觀觀點的標志詞就比較明顯。例如,『因此』,『所以』表示總結;『認為』表示某人的觀點等。簡單的歸結起來,有如下一些常見詞語: 引出結論 引出論據 因此,所以,於是 實驗中,實驗表明 專家認為,專家指出 主要依據,根據 推測出 原因是,歸因於 得出結論 因為,由於 這就證明了 據分析 2。論據常出現在結尾,偶爾出現在開頭   結論作為總結性觀點,一般情況下都出現在結尾, 由論據自然引出。但也有一些題是直接在開頭開門見山地擺出結論,然後在輔以事實進行論證。所以拿到可能性推理,我們要尤其關注開頭語結論,把握結論。   [例]研究人員在正常的海水和包含兩倍二氧化碳濃度的海水中分別培育了某種魚苗,魚苗長大後被放入一個迷宮。每當遇到障礙物時,在正常海水中孵化的魚都會選擇正確的方向避開。然而那些在高二氧化碳濃度下孵化的魚卻會隨機地選則左轉或向右轉,這樣,這種魚遇到天敵時生存機會減少。因此,研究人員認為在高二氧化碳環境中孵化的魚,生存的能力將會減弱。   [例]有專家認為,全球經濟正緩慢復蘇。其主要證據是,美國的經濟表現超出預期,在就業和住房方面都有不錯的表現;歐洲央行啟動了融資運作計劃,用比較低的利率貸款,為更多的企業以及中小企業進行融資;全球整個大宗商品市場樹立了足夠的信心。因此,這都是非常好的跡象。 3。題乾常使用轉折結構   可能性推理的題乾一般較長,很多時候超過200字,相當於一個片段閱讀。對於這種較長的可能性推理,我們完全可以利用閱讀片段閱讀的方法,對其進行結構劃分。因為這類的可能性推理多數時候使用的是轉折結構。前文給出一個無關緊要的結論,接著話鋒一轉,引出作者真正想要表達的結論與論據。引出這種無關緊要結論的標志詞,常見的就是『有傳統觀點認為』、『大多數人認為』、『以往證實』等這樣一些詞語。而引出真正話題的詞,常見的就是『但是』、『然而』『近來科學家卻指出』等一些表轉折的詞。   [例]傳統觀點認為,盡管用於制造貧鈾彈所使用的貧鈾放時性低,仍會導致人類染色體受損,從而引發腫瘤或癌癥。但是,在最近的一項研究中,研究人員對接觸過貧鈾彈的退伍老兵的血細胞進行研究,到目前為止,還沒有檢測到任何染色體斷裂和重復,並沒有發現任何由於接觸貧鈾彈而造成的負面健康影響。因此相關研究人員認為,放射性低的貧鈾彈不會對人類的健康造成影響。 第二、關注結論中的概念性詞語,對比其與論據及選項的差異   結論是可能性推理的最為關鍵的部分。很多時候出題人在出題過程中就將結論與論據的概念偷換。這就需要我們能夠辨析這種差異,找到漏洞,從而對題目做到正確的削弱與加強。   同樣,很多迷惑選項看起來能夠對題乾起到削弱作用,實則早已與結論偷換了概念,如果我們能夠辨析出這些差異,也就能夠跳過選項的迷惑,選出正確的答案。   [例]德國和瑞士的專家經過研究得出一個有趣的結論:餐具的顏色能直接影響食欲,紅色餐具可降低人們40%的食量。在人們的傳統觀念中,紅色是極具進攻性的色彩,用紅色餐具盛放食物往往會讓人難以下咽,因為在潛意識中人們會給自己發出不能吃紅色餐具中食物的心理暗示,從而令食欲下降。如果以下各項為真,最能質疑上述論斷的是()。   A。 快餐巨頭常在大堂中使用大片鮮亮的紅色圖案,並沒有影響快餐銷量 B。 紅色易使人產生緊張感,暴飲暴食是人在緊張時放松自己的一種方式 C。 試驗表明,使用紅色水杯者比使用藍色水杯者平均飲水量要減少44% D。 紅色預示著不安和擔懮,人們看到紅色餐具會本能地擔心食物有危險   [中公解析]這個題大家特別容易誤選為A。但是如果你把結論的概念看清楚是餐具的顏色,那麼這個題就不會選到A項了,因為A項偷換了概念,變成了紅色的大堂圖案。 第三、把握最優選項   可能性推理的問法相較於其他幾個板塊來說較為特殊,因為我們常常在問法中見到『最能』這樣的字眼。其實問法中出現最能,就是在告訴大家選項中不止有一個選項是對的,要求大家選擇一個最好的,即為最優選項。那麼這要求我們考生,在做可能性推理時,必須要將四個選項都看完,以判定出最佳的那個。而眾多考生,在遇到這類題的時候都能排除兩個選項,而在剩下的兩個選項中糾結,最終導致選錯。其實,經過中公老師大量地做真題總結,得出,最優選項也是有幾方面特點的: 1。直接斷開因果本質的選項削弱型最強   可能性推理就是根據論據推出結論。若要想最直接的削弱該論證,那麼就點明這樣的論據得不到這樣的結論,即斷開論據與結論之間的因果聯系,而選項中有直接斷開因果聯系的,就是最優項。   [例]有經濟學者不贊成政府對低收入人群的直接救助,主張政府對大企業家和富人采取優惠的財政和稅收政策,認為大企業家和富人的投資與消費活動會促進經濟發展,增加窮人的就業機會。將財富從社會上層傳遞到社會底層。   如果以下各項為真,最能削弱上述理論的觀點是(  )。   A。 政府對大企業家和富人采取優惠的財政和稅收政策,導致因貧富差距拉大而引發不確定的社會矛盾。   B。 打破收入分配方面的平均主義,鼓勵一部分人先富起來,但具體實施這一政策存在不可預見的風險。   C。 高收入者的消費需求達到飽和後,人的『自私性』將抑制投資需求,社會投資規模也不再繼續增長。   D。 政府的財政和稅收政策應該優惠窮人,提高窮人購買力同樣會增加有效消費需求促使經濟持續發展。   [中公解析]此題選擇C最好。在題乾中經濟學家的結論:大企業家和富人發展→促進經濟發展。我們要想削弱他就直接斷開二者的聯系,即富人發展不會促進經濟發展。而C項正好是這一論證方式,因此削弱型最強。 2。與題乾話題最為接近的選項最優。   不論削弱還是加強題乾論證,所說的話語與題乾的關系越近,那麼力度也是越強的。所以在做題的過程中,如果選項的話題與題乾的話題是一致或者是相關的,那麼這個選項一般就是最有說明力度的選項。   [例]科學家發現,生活在大的群體之中的鳥類,比生活在孤島之中的鳥類大腦中有著更多的新的神經元,也有著更強的記憶力。他們據此向人類發出忠告:如果你是一個孤獨者,你最好結交一些朋友,否則就會喪失你寶貴的腦細胞,導致記憶力低下。   下列哪項如果為真,最能反駁上述觀點? 人類的大腦和鳥類根本不同 人腦比鳥類大腦發達得多 很多交友多的人記憶力並不好 很多孤獨者的記憶力非常好   [中公解析]A。該題中說明鳥孤獨容易降低記憶力,孤獨者也跟鳥具有相同的孤獨屬性→孤獨者容易記憶力下降,屬於典型的類比推理。既然用人與鳥做類比,想要削弱他們就找鳥與孤獨者之間的差異。A項說明鳥與人的大腦根本不同,說明二者在這方面是有本質差異,因此不能用鳥來類比人,達到最強削弱效果,同時也與題乾中說明鳥與人關系的話題相呼應。而C、D選項,雖然能夠說明人孤獨不一定記憶力差,能夠削弱,但是卻僅僅停留在人這一個因素上,沒有與題乾的話題緊密聯系起來,因此削弱力度不如A。 3。舉例最為全面的選項削弱、加強效果最好。   在許多的可能性推理中,經常會遇見兩個選項不知如何選,而很多時候這種選項中的迷惑項都是舉例較為片面的,因此它的削弱性相對來說就要弱一些。如在選項中出現『一些』、『有些』、『一部分』、『某個人』等這樣的字眼時,這個選項就不夠全面,大家就需要多去衡量一下,有無更好的選項。 http://d1.sina.com.cn/201603/01/1410734.jpg   [例]研究人員完成了兩項記憶實驗,實驗一中參試者學習40組單詞,實驗二中參試者學習一系列手指信號。兩實驗中,只告訴一半參試者10小時後將接受測試,實際上所有參試者都將接受測試;只安排一部分參試者在學習和測試之間小睡。結果發現,睡覺組參試者比不睡覺組參試者表現更好;事先被告知要進行測試的參試者,測試成績也比較高。因此,研究人員認為,睡眠有助於大腦儲存對將來有用的記憶信息。   如果以下各項為真,最能反駁該結論的一項是: 實驗一中參試者都是記憶力較好的、在某語言專業學習的年輕人 實驗二中部分小睡的參試者以放松的心態參加考試,取得了較好的成績 安排小睡時間的參試者,均為年齡較小的少年,而眾所周知,人在少年時期的記憶力比較好 有些被告知要進行測試的參試者,小睡時沒有睡著,他們無意識地在大腦中復習所學過的內容   [中公解析]C。該題是測試中睡覺的比不睡的人在記憶考試中表現更好→睡眠助於大腦存儲記憶信息,要想反駁該結論直接說明表現好和睡眠之間的沒有關系即可。C項說睡覺的人都是小孩,而小孩的記憶力本來就相對較好,由此說明在測試中,選取的試驗人員過於特殊,不具代表性,直接駁斥了題乾。而A、B、D三個選項也具有一定的駁斥力度,但是題乾是實驗一實驗二都選取了人,而A與D僅提了實驗一或者實驗二,不夠全面,削弱力度有限;同樣,D項的有些舉例也不夠全面,不如C項好。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