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edu.dbw.cn/ 時間: 2016年02月16日 11:00:40
作者: 來源: 搜狐教育 編輯: 張洋
中公教育研究與輔導專家張雷
結構化面試考查的能力要素有多種,其中一種是必考的那就是綜合分析能力,並且綜合分析能力的考查排在面試題目的前面,大部分是出現在第一題,並且綜合分析能力對於大部分考生來說是非常難的,同時也是考生首次亮相,與其他考生拉開距離的大好時機。俗話說“萬事開頭難,開了頭就不難”尤其是開了一個好頭,這會給考官留下非常好的第一印象,以及對後續題目的作答提供了心理上的穩定,最重要的是對後續答題內容的全面,答題的邏輯性以及語言流暢性上都有很大的助推作用。
考查綜合分析能力有多種試題,其中一個是小故事類的試題(題目形式主要是講述一個小故事,如民間故事、寓言故事、名人軼事等等,考查考生是否能夠透過小故事看出一些道理)。對於這類的題目考生普遍反映:看似簡單,作答不易,甚至束手無策,無話可說。所以中公教育專家針對於故事類試題進行重點的講解,來幫助大家更好地應對,展現高水平的綜合分析能力,一舉成功。
一、解題技巧
俗話說“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對於同樣一個小故事,不同的考生可能悟出的道理也有所不同或者同一個考生也會悟出不同的道理,這個時候考生就會很糾結,到底得出的哪個道理是正確答案,翻來覆去選擇,結果答題時間已到。所以大家在答這類題目的時候一定要走出誤區,那就是故事類的題目不會有標准的對錯,絕對的答案。只要考生能夠在理解題乾的基礎上自圓其說,有理有據並且能結合直接或者間接的人生經驗,利用一些貼切實際的事例進行作答即可。思路如下:
1.{C}通過故事本身引出故事所蘊含哲理
2.{C}該哲理對於現實具有哪些指導性意義(可以通過正反對比論證或者舉例論證)
3.{C}如何在現實中踐行該哲理
二、經典例題
愛因斯坦是猶太人,20世紀30年代,他收到以色列當局的一封信,內容為請他當以色列總統,但愛因斯坦拒絕了。他說:“我一生只適合同客觀物質打交道,不適合擔任如此重任。”你如何看待愛因斯坦拒絕當以色列總統這件事,對你有哪些啟示?
【測評要素】綜合分析能力
【審題關鍵】當總統拒絕適合同客觀事物打交道
【中公思路點撥】通過題目中愛因斯坦做出的人生選擇,反射到自身,並側面透露出自己的求職動機和方向。
【參考答案】
通過愛因斯坦拒絕出任以色列總統這個故事,我們可以看出這位偉大的科學家是位不僅能夠深刻認識大自然,也能深刻認識自己的人。每個人都要對自身有一個准確的定位,並且朝著既定的方向努力下去。
老子在《道德經》裡說過“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認識自己的人,纔會擁有理智和通達的人生觀;認識自己,纔能征服自己;認識自己,纔不會盛氣凌人,纔會憐憫他人,纔會保持率直和真誠;認識自己,纔會在擁有智慧時虛懷若谷;認識自己很難,需要時時反省自己,時時檢查自己,時刻考慮他人的立場。小到個人,大到國家,都應該有這樣的意識。我國改革開放以來,對於自身的定位是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發展中國家,一直堅定不移的走具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道路,不管國際局勢如何風雲變化,我們中國人始終不改初衷,一心一意謀發展,終於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當然,在社會上也存在很多對於自身定位不准,或者不能朝人生目標堅持努力的例子。比如近幾年大量出現的很多年輕人紛紛“逃離”北上廣深等一線城市的現象,除了社會發展不平衡這樣的客觀因素之外,年輕人對於之身沒有准確定位也是主要原因之一。
成功人生的第一步,就是首先要認識自己,讀懂自己,並善於經營自己。到底有多少對手,到底有多少條道路,恐怕我們說不清楚。但有一條道路是我們應該為之努力的,那就是勇於走自己的路。在我選擇未來發展道路時候,我對於自身知識儲備、性格特點、發展目標等做了詳盡的衡量,最終認定了現在的方向。我敢說,我現在的選擇是理性的,也是負責人的。所以在之前的准備過程中,雖然有很多這樣那樣的困難,但我依然矢志不渝。在未來的生活和工作中,難免還會出現一些困難或者誘惑,但是我會堅持自己的准確定位,並且堅定不移的走下去。
【中公專家點睛】
對於這類的題目,很容易找到這裡之後就無話可說,內容很乾癟。所以各位考生一定要注重對於哲理指導意義的闡述,以及集合自身談體會。尤其是結合自身的部分,一方面可以充實大體內容,另外一方面也是向考官展示自己的閃光點,獲得考官的認可。因為考官並不需要我們給他們講道理,他們想聽到的是我們自己准備怎樣踐行這條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