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教育  >  龍江教育  >  教育資訊
搜 索
魯國平:女大學畢業生為何以死相拒公務員職業?
2010-03-09 09:45:14 來源:荊楚網  作者:魯國平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劉美藝是重慶市級機關處級乾部。2007年從武漢大學畢業的她女兒曉琳畢業後靠在網上做設計為生。她屢次勸曉琳去自己介紹的機關面試,並保證只要參加面試就有很大機會成功。曉琳都一口回絕。某天中午,母女倆為此又起爭執。下午,曉琳跳樓自殺。

  對此,女大學畢業生為何得了機關生活恐懼癥,並且要發展到以死相拒公務員職業的地步?這也太不合常理了!

  君不見社會上很多人擠破腦門都想捧起這個金飯碗,過起其幸福人生,用一句千軍萬馬去形容也並不為過,可是從這位女大學畢業生的片言只語裡我們可以看見--其實她的死太可惜,都是因為家長太霸道、自己太愛自由以及不了解機關生活的優哉游哉好處而導致的悲劇。

  並且有『我說過不會去那些地方一張報紙一杯茶地混日子,你一定要我去,除非我死。』這句當事人最後留給人們的冷冰冰的話就可以作證。

  我覺得,其實這位由『能乾』、『女強人』之稱的母親一手帶大的一直『乖巧懂事』的女兒『乖巧懂事』只是被壓制的假象,她也並非不想過公務員一樣的舒心日子,只是討厭家長處處牽著自己的鼻子,要在人生大方向上做自己一回主。『恨』屋及烏就討厭起公務員那一套按部就班的工作以及生活方式了,對當下自己的自由職業--網上設計師情有獨鍾。而且也有自己一直生活在無懮無慮的家庭裡感覺不到任何經濟壓力,所以倍覺自由的重要。

  比如,曉琳之所以選擇自殺,重慶師范大學心理健康教育與諮詢中心主任劉東剛認為無法承受的母愛正是凶手:在劉美藝心裡,女兒並非一個有獨立思考的個體,只是自己的一件『作品』,為她安排一切,讓她按自己的規劃一步步走,從各個方面把她打造成自己想的樣子。而我更加直接以為,封建家長制的陰魂不散纔無疑加劇了當事人悲劇發生的概率。

  生活中我就經常看到公民社會的公民沒有成為公民而是仍然作為一個私民而存在,特別是年青一代由於沒有獨立的社會經濟條件也就失去了獨立的人格以及尊嚴,處處受人牽制,只要聽話其內心的痛苦卻沒有人包括自己父母關心。而管教甚嚴格的家庭子女往往有兩種不同命運:要麼他們她們成為父母人生的翻版以及他們理想的一種延續,要不就是長大後徹底和家庭分庭抗禮、走截然相反的叛逆道路,無疑曉琳屬於後者。

  事實上,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一位在家長長期高壓下生活和逆來順受的孩子一旦長大成人自主意識增大,必將產生等量強大的逆反或叛逆心理,渴望盡快得到自由的獨立的屬於自己的生活,於是曉琳由做領導的母親平時管得太多太嚴聯想到自己不得不進機關生活還得繼續如此『可怕』的周而復始,就會本能地不寒而栗,最終當感到掙脫無望便徹底絕望了,失去了繼續活下去的勇氣。

  甚至面對不快樂生活需要勇氣,面對死亡更加需要勇氣。又一個含苞待放的花朵在愛的包辦旗號下凋零,正揭露了個別家庭日常生活虛偽的溫情脈脈下軟暴力的殘忍,說明了當今一些既得利益的家長對年輕人一代的善意壓迫以及戕害的無情。

  『生命誠可貴,公務員價更高,若為自由故,二者皆可拋。』這句被我改過的革命詩人的名言何嘗不可以成為如今年輕自殺者極端行為的另類詮釋?

  為此回首過去,翻開歷史,像曉琳這樣在家庭強權和高壓下被包辦愛情、包辦工作、包辦人生無望類的自殺者何其多也。她們他們的命運又何其相似乃爾?

  至此,曉琳包括無數年輕大學生自殺者的自殺足以應該引起大家、社會以及政府的高度重視了。接下來該到了我們大人為年青下一代做些什麼讓步以及補救的時候了。

  但願類似悲劇不再重演,也請人們不要再在年輕活潑、有自己理想以及想法的成人孩子們身上套上世俗的枷鎖,因為他們她們已經有自己選擇生活的自主權了,此外我們成人除了建議權將別無所有!

責任編輯:程赫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