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教育  >  校園  >  涉世之初
搜 索
大學文學類專業畢業後可能從事的6種職業
2010-02-08 09:09:55 來源:騰訊  作者: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導語:文學類專業是高考(論壇)報考中的一個大類專業,其中包括漢語言、漢語言文學、英語(論壇)、新聞學等一些熱門專業(點擊查看所有文學類專業),本文為你揭秘文學類專業畢業後最有可能可能從事的6種職業,希望為你選擇專業提供幫助。

  第一種可能:編輯

  姓名:妮娜(四川大學中文系)職業:某雜志編輯(四年)

  真實感受

  『畢業前,我就到過雜志社和報社實習,那時覺得做編輯挺好玩的,而且特有成就感,好像那些作者文章的「生死」都在編輯的一念之間。那時我還只是做一些拆信,統計讀者意見之類的工作,有時幫著編輯們做些校對的工作,工作挺輕松的,而且特有文化氛圍感,所以畢業後就義無返顧的做了編輯。真正做了纔知道,編輯工作真的很辛苦啊!我每天都忙著和作者討論下一期的稿件內容、修改當期的稿件、校對上一期的稿件;還要抽時間看讀者來信,回答郵箱裡的問題;時常還會有些活動、會議要開,還有各種總結要寫……這些工作安排好的話,也並不會太累,我覺得最可怕的就是沒有稿子,特別是現在讀者的口味越來越難琢磨,好的作者百裡挑一,導致許多雜志的稿源都不足,但每個月的交稿時間是不能拖的,在這種「火燒眉毛」的時候,中文系出身的我比別人更多了一分優勢——自己動手,豐衣足食。所以,我比不會寫的同事要輕松很多。

  當然,編輯≠作者,所以,盡可能多的挖掘合適的好作者纔是「正道」,這個時候,4年大學生活熏陶出的文學素養又讓我佔了便宜。以前在學校的時候,總覺得那些書背了總會忘沒什麼意義,特別是文學史,真的很煩人,最喜歡的是上文學寫作和作品欣賞課……可是就是那些枯燥的文學史讓我受益無窮。文學寫作和作品欣賞,讓我練就了很好的「文筆」,但文學史卻在潛移默化中加重了我的文學底蘊,以前背的東西似乎都已經忘了,但是和作者交流時,我竟然成段成段的背了出來。因為我做的是文學刊物,所以接觸的作者都是對文學很有見解的人,而共同的文學認識,使我和他們成為了朋友而不只是工作伙伴。這也是我把工作變輕松的一個訣竅。

  如果是做書的話,工作內容會有些不同,剛開始只能跟著編輯做些校對文字的工作,並跟著學習怎麼策劃一本書,當你的工作能力得到認可,對圖書市場、讀者口味有能把握得很好的時候,纔可以自己提出策劃案,包括找作者、計算成本、市場調查、設計封面等等都必須由你考慮。相對於做雜志來說,做書的編輯需要的文學功底要更厚一些。』

  前輩支招

  『現在市面上的書五花八門涉及生活、工作、學習的方方面面,這也就意味著並不是只有中文系畢業生纔能做編輯,任何專業都可以成為編輯,可能咋看之下中文專業沒有太大的競爭優勢,特別是在一些科普、理學類刊物上。也有人說,只要會找作者,任何人都可以當編輯。我不反對這句話,但是我想說,任何想當好編輯的人都必須具備一定的文學素養和文學積累。學中文最大的優勢就是文學功底,而第二大優勢應該是與人交流的能力,文學研究的對象是人、是社會、是生活,因此,學文學的應該更會與人溝通,因為你「研究」過。但是如果你天生不喜歡和陌生人說話,或者喜歡按別人的話做事,那麼做編輯就不太合適了。

  啊!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問題忘了說,那就是薪水的問題。一般編輯的工資都不太高,剛起步時大概在1000~2000/月左右,深圳、廣州、上海會高一些,堅持做下去,就會有提高,特別是你做出了一定的成績之後,比如策劃出一本暢銷書或者做出一本暢銷雜志,你的「身價」就回水漲船高了。一般來說做書會做雜志難很多,收入也會高些,不過並不是一定的。』

   

   

   

[1]  [2]  [3]  下一頁  尾頁

責任編輯:程赫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