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教育  >  校園  >  涉世之初
搜 索
專家稱大學存『二少』現象 有必要讓大學生增負
2010-02-03 11:01:38 來源:中新網  作者:江 綜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中山大學校長黃達人教授認為:『在我看來,當前的基礎教育可以減負,但高校培養創新人纔,必須讓大學生增負!』

  黃達人說,國內的大學生畢業前所修的學分要有155個學分左右,而國外著名大學是100至120個學分。但國外知名大學每個學生每學期修四到五門課,學生就已感到課業負擔十分繁重,而中國的大學生一學期可以修到七至八門課,反而還覺得很輕松,閑時還能輔修其他專業。

  『這說明了國內大學生的課堂教學含金量少。比起國外學生,實在是少得可憐。閱讀量不增加,課堂含金量還不斷下降,學生不積累大量知識,如何談創新?』黃達人教授毫不諱言:大學生的閱讀量都下降了,談培養創新人纔都是空話!

  2/5的業務時間不能用於業務

  中國工程院院士、暨南大學中藥及天然藥物研究所主任姚新生稱:『現在的社會太浮躁,都急於求成,項目纔剛下來,上級就已想聽取成果匯報。』

  現在到底還有多少人在潛心科研?姚新生做了個對比,『改革開放之初,當時的知識分子經常鑽進實驗室裡,把5/6的時間都花在業務上。但現在的科研人員,更多的時間是在碰杯、喝酒、交朋友、拉關系。真正的科研工作都荒廢了,這樣下去怎麼行?』

  華南理工大學校長李元元教授也有感而發:『現在研究人員申請項目、申請經費,還要中期檢查、交賬……光忙這些事情,就已經被磨掉2/5的業務時間。但要不花時間跑關系,可能連一點經費和項目都拿不到!』李元元希望院士也幫忙呼吁:『能不能撥點經費給大學和科研機構?讓科研人員發揮自身的優勢,別讓他們把時間都花去跑關系了。』

  『骨乾力量都不願搞科研,

  多衝著哪賺錢多、哪能當官』

  對於當前高校自主創新的現況,南方醫科大學教授、長江學者高天明甚為悲觀:『所謂自主創新,要靠老師要靠研究人員。但作為第一線的工作人員,我感覺到,大學真正潛心做研究的沒有多少人。中青年骨乾力量都不願意搞科研了,多衝著哪賺錢多、哪能當官的。要是這種氛圍蔓延下去,中國教育50年內是沒多大希望了!』

  高天明認為,大學文化的營造,是創新的關鍵。『10年、50年、100年……畢竟地方要有發展的後勁,還得依靠潛心學術的人纔搞好科研。』高天明諫言,要改變大學『官』體制,還原大學科研人員的學術追求。

責任編輯:程赫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