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勤勤懇懇地批改大量作業,一個知識點耐心地講了一遍又一遍……說起好老師,很多人腦海中首先浮現的就是教師的『老黃牛』形象。
然而,這樣的老師,是否能帶來一個智慧課堂,是否能受到學生和家長信服,都是一個問號。通過日常采訪,記者發現4種老師不受歡迎——
總是嘮叨的老師
低效教學有違師德
在市教委黨委、市教委日前主辦的『師德——最寶貴的教育資源』專題討論上,盧灣區教育局局長唐海寶直言,不少中小學教師喜歡拖堂,理由是學生學習積極性不高,只能自己多講一點。一些老師覺得,自己辛苦就是師德高尚的表現。在唐海寶看來,低效的教學,有違師德。
調查顯示,學生對愛拖堂的老師沒有好感,甚至抵觸和厭惡,這類教師教學效果差實在意料之中。『看起來他們非常關愛學生,其實關心的是學生的學業成績,而不是關心學生這個人。』在唐海寶看來,如今說師德,必須包含對教師專業能力的考量。一些老師教育孩子『吃得苦中苦』的目的,是為了將來『做人上人』,這種價值觀的引導對孩子價值觀的樹立是危險的。
靜安區教育學院附屬學校校長張人利欣賞該校語文教師黃小燕的做法。她不要求學生多寫作文,理由是『如果老師來不及仔細批改,你們寫得再多也是一個水平上的重復』。起初,家長覺得老師在偷懶。三個月以後,所有的質疑都消失了。原來,黃老師對每篇作文的評語字數往往比學生寫作文的字數還多,不但是指導,還是情感的交流。今年,這個班級畢業了,中考語文成績最高達136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