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0日17時31分,一個時長為51秒的電話讓於音(化名)結束了9個月的等待。電話是河南省安陽市人事局打來的,通知她關於『興豫之光』行動計劃科技副縣(鄉)長應聘的事宜。
電話裡,一個男聲例行公事:『13號報到,14號體檢,逾期作廢。』去年9月18日,81名碩士和24名博士報名應聘該項計劃在安陽的職位。今年1月14日,他們通過面試,並於2月下旬接受了政審。但此後,錄用狀況一直杳無音信。
接到電話時,女碩士於音正提著一網兜青菜,在一輛擁擠的公交車裡搖搖擺擺。『什麼!這是真的麼?』車裡人聲嘈雜,她捂住耳朵,對著手機大喊。
困窘的等待
於音和她的伙伴們沒想到,『結果來得如此之突然』。10日17時剛過,距她接到電話通知僅半小時之前,於音還對中國青年報記者聲稱:『我們已經習慣了等待,不管再等上多久!』
小聚成了這些應聘者的精神支柱。擁擠的咖啡館卡座,幾份鉛字材料散在桌上,於音和其他幾個應聘者寒暄一陣,繼而陷入一片沈寂。
『興豫之光』行動計劃是2008年河南省的一項重要措施,由省委組織部、省人事廳聯合印發紅頭文件加以落實。該計劃招聘碩士和博士,目的是選配125名科技副縣長,負責本縣(市、區)經濟社會發展戰略決策的諮詢論證,及1790名科技副鄉長,負責本鄉(鎮)的諮詢論證。
『興豫之光』覆蓋了河南省18個地級市,此後個別地區因『該計劃不適合本地區規劃』而予以取消。目前,除安陽市之外,『興豫之光』的應聘者在其他推行了該計劃的地區均已按部就班,進入工作狀態。
這個信息讓安陽市的應聘者們有一種『被拋棄的感覺』。他們強調,安陽市於今年1月14日舉行的面試,堪稱『嚴肅而規范』。其後,安陽市人事局網頁對這105名應聘者的成績進行了公示。2月,安陽市委組織部、市人事局出動了9個考核組,分赴北京、湖南、廣東等地對應聘者進行相關考核。
『請給我們一個答復,拒絕還是接受。』百餘名碩博士處於苦惱中。
應聘者老王甚至稱自己『每天都處於崩潰的邊緣』。他曾是一名中學教師,獲得過高級職稱。幾年前,他選擇辭職考研,希望『當上公務員,有一個更為穩定、體面的前途』。『興豫之光』的選拔,為他提供了這樣的機遇。
然而願望達成似乎遙遙無期。如今的『家庭主夫』每個月為這些數字犯愁,『水電費200元、房貸700元、暖氣費80元』。最讓他頭疼的是,孩子的幼兒園學費,『一年就要 7000元』。
『我還活得下去,但我不想被人笑話。』於音激烈地澄清。她在公開場合總是堅稱,這幫研究生大多有過工作經歷,學歷高,找到其他工作並不困難。自己只是感覺『被愚弄了』,因此希望政府提供一個明確的答復。在她看來,『失業簡直是一個侮辱』。
但她在私下會承認,『其他工作的選擇餘地並不大』。她已經30歲了。9個月前,她放棄了落戶大城市的機會,回到安陽,等待這個公務員職位。『投身仕途』是她一直以來的心願。然而大半年過去,她依然待業家中。這個自尊心極強的女子,最害怕鄰裡詢問:『你那工作怎麼樣了,報到了沒?』
應聘者們意識到,必須為自己的利益作一下爭取。他們成立了一個交換信息的QQ群,叫做『安陽市科技副縣(鄉)長』。這是一個熱鬧的群,成員達到102人,發言人數每分鍾至少有7個。一個化名為『彰化莎』的碩士給中國青年報發來求助信,之後再未現身。同時,還有一些人匿名在人民網、河南黨建網等論壇中發表了求助帖。
對36歲的女碩士成莉(化名)來說,主管招聘工作的安陽市委組織部、市人事局成了她的『老熟人』。她往往習慣性地撥通那幾個爛熟於胸的號碼,詢問進展情況,直至對方不耐煩地掛斷電話。
她稱自己的日子『很不好過』。她曾當過企業白領,如今『年齡太大』成為她尋找其他工作的致命傷。盡管她始終拒絕承認,辭職考研、再次應聘是一個『天大的錯誤』。
每天早晨她騎上自行車,穿過黑壓壓的上班人群,送9歲的孩子去上學,『心裡總是空蕩蕩的』。她甚至感覺到,鄰裡大媽在大聲嘲笑:『這麼好強,還失業呢!』
12月3日,這些『等待中的』應聘者在天涯論壇發表了一篇帖子,名為《河南安陽百餘碩博研究生求助省委書記的公開信》。信裡聲稱,他們曾帶著集體簽名信,找到主管本次招聘工作的安陽市委組織部、市人事局反映情況,對方的回復是,『目前沒有進展,主要領導不提這個事情,我們也不便過問』。
劉小攀是唯一一個以實名接受采訪的應聘者。這個29歲的碩士把應聘者們的活動定義為『維權』。他戲稱,大家小心翼翼,和地下特務組織一樣,實行網絡『單線聯系』。他不大願意承認的是,真正做事的人其實不多,這個群體內部『信息溝通不暢,一盤散沙』。
『維權行動』開始後,QQ群『安陽市科技副縣(鄉)長』一度處於喧鬧狀態。討論大多關於『方式方法』問題,不少人建議,利用媒體給政府施加壓力,以獲得這份『前途無量的工作』。盡管,大部分人拒絕向媒體透露他們的真實姓名。
峰回路轉
報到通知引發了迅捷的反應。10日17時33分,中國青年報記者注意到,QQ群公告欄發生了變化。此時距於音接到電話僅2分鍾。原先的公告『團結起來,為我們的權益而奮斗』被迅速撤銷,換成了『好消息,12月13日報到,14日體檢,大家速速准備』。
緊接著,有人開始擔心,『這會不會是個陰謀,分而散之,各個擊破?』『我害怕,嚇得發抖。』一個網名為『偶然』的成員宣稱。一些人相約一起報到、體檢,免得『上當受騙』。更多人關注起待遇問題,『等了9個月,說解決就解決了。有沒有編制呢?』
在安陽市委宣傳部的一名馬姓工作人員看來,這一切都是『小人之心』。他笑稱,9個月的問題,突然得到解決,『是一件大好事』,政府的決策是透明的、公開的,不存在『內幕』。這些應聘者還未進入體制內,其擔心是由於『對政府的審批程序缺乏了解』。
『中間的過程太復雜了!』安陽市委組織部的一名官員告訴記者。他參與了這105名碩博士的政審工作。他強調,9個月的拖延,其實不存在任何黑幕,事情的復雜在於,『這些考生都是十分優秀的,只不過領導不拍板,下面也沒法做事兒』。
11日下午,中國青年報記者從安陽市人事局綜合計劃科科長楊超手中,第一時間取得了此事最新進展的報告,名為《安陽市深入推進『興豫之光』行動計劃》。
報告提到,『12月11日,安陽市市委召開常委會,對14名博士的任職計劃進行了專題研究』(記者注:10名博士在等待中選擇了放棄所應聘職位),『81名擬任科技副鄉(鎮、街道)長(主任)碩士已通知各縣(市、區)盡快研究辦理任職手續,2009年底前任職到位』。
理想的結果等來後,QQ群裡開始商議,『該讓媒體停止報道了,免得影響既得利益』。這樣的討論出現5分鍾後,中國青年報記者連續接到3個匿名電話,自稱應聘者。他們均『建議』記者停止報道此事,『以免給政府施加過多壓力』。
一名長期『潛水』的成員,此時發表了長篇大論,稱:『通過這次大家的經歷,我們有所收獲。只要我們繼續堅持省裡的政策和方針,有章有據做事,就一定能爭取到好的結果。』
『被拖延』的原因
『普天同慶』時,劉小攀卻陷入了沈默。他被一名伙伴的問題難住了,『這份工作到底能掙多少錢?』
他表示,這些應聘者『基本屬於知識分子』,對於工作的要求很高。第一要的是『面子』,在這座小城裡,公務員是個響當當的名號,『穩定、體面、有前途』。第二則是為了『裡子』,按照『興豫之光』行動計劃,科技副鄉長每月薪水至少達到2200元,比這裡的一般職工高上700元。
河南省濟源市一名已就職的科技副鄉長接受了中國青年報記者的采訪。半年前,他打點行裝,來到濟源市某鎮開始上班。每天的工作不過是『喝喝茶,看看報』,和他當初設想的完全不一樣。偶爾,這名科技副鎮長甚至覺得,自己跟鎮裡其他領導乾部的做事方式『不搭調兒』。
盡管並不知道該副鎮長的煩惱,但劉小攀也處於猶豫之中。接到通知後,身在外地的他第一時間買了回河南的機票。即便如此,他仍有遲疑,『秀纔適不適合當這個官兒?』
『畢竟,這份工作的待遇還是很不錯的。』安陽市人事局的一個乾事說。他出於好心,曾在人民網上發表帖子,希望緩解這批應聘者的尷尬處境。
9個月的等待終歸是結束了,許多應聘者打算做點事情犒勞自己。在一家小小的包子鋪,黃色圓桌上擺滿了盤子,幾瓶『燕京』啤酒同時打開,夜色裡,於音和幾個伙伴高喊著『不醉不歸』。
12月10日21時24分,『安陽市科技副縣(鄉)長』QQ群被群主『西風』解散,理由是『已經沒有存在下去的意義』。
事情得到『圓滿解決』,各種猜測和解釋卻四處興起。市人事局的楊超嚴厲否認了『這些不負責任的說法』。他對記者強調,『問題已經解決了,過程已經不重要』,他建議『一切讓事實說話』。
劉小攀則有自己的分析。按照省政府紅頭文件的規劃,『興豫之光』行動計劃的應聘者屬於公務員副處(科)級待遇。如果安陽市一下子多出100來名副處(科)級乾部,每年的財政支出必然要多上幾百萬元,『這是個沈重的負擔』。他理解政府的拖延必然有苦衷,但9個月來的一些答復,諸如『再看看吧』、『還需要研究』,出現頻率過高,『這傷害了應聘者的心』。
據中國青年報記者得到的消息,這批應聘者的『被拖延』,主要是因為安陽市委市政府有關領導對於『興豫之光』行動計劃的判斷有分歧,無法確定該計劃是否適應本地的實際。另外,安陽市委組織部、市人事局內主管該計劃的均為『冷門科室』,在資源調動能力上存在一定缺陷。安陽市委一名不願透露姓名的官員私下聲稱,組織部、人事局這兩個平衡部門在管理步驟上存在一定的錯位,協調不夠得法。
12月13日下午,在安陽市人事局綜合計劃科,一名穿著紅色羽絨服的應聘者前來報到。她和幾名應聘者對即將到來的新崗位,『充滿了喜悅的期待』。但他們都拒絕了進一步采訪和拍照的要求,並表示:『我們畢竟在這裡工作,這件事情到此為止,不要再影響我們的生活了。』
綜合計劃科科長楊超表示,截至12月11日12時,大部分應聘者都接到了人事部門的報到通知。未接到通知的應聘者,是因為『實在沒辦法找到人』。
這一點得到了劉小攀的證實。9個月來,他更換了4次手機號碼。但人事局依然『挖地三尺』,將通知電話打到了他老家的村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