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眼裡的乖孩子、班裡的三好學生,卻是一個人見人怕的問題少年,家長和學校是否真正關注過孩子的成長?制圖郭倩
11月4日,本報A6版報道省城雞山小學三名問題少年多次對同學施暴事件,在讀者中引起強烈反響。三名問題少年的家庭、學習環境如何?是什麼原因讓他們小小年紀就沾染上種種不良習氣?記者再次探訪雞山小學,並輾轉來到其中一名問題少年家中,力求解開這一謎團。
牆上的七張獎狀
『你們再晚來三分鍾,我就不在家了。』11月4日中午,在雞山小學附近一村莊內,記者輾轉找到了其中一名問題少年強強(化名)的父親王志剛(化名),此時的他正要外出打工。
客廳裡,一臺電視、一臺冰箱是家裡屈指可數的電器,家具半舊不新,牆上的時鍾也定格在下午五六點,倒是衝著客廳大門的牆上,幾張黃色的獎狀甚為紮眼。
在一張滿是油漬、散落著饅頭屑的小桌旁,衣著朴素的王先生坐了下來。
記者看到,牆上的獎狀一共有七張,有『三好學生』、『三好標兵』,甚至還有一張學校作文競賽二等獎的獎狀,落款均為雞山小學。獲獎日期最早的一次是2005年,最近的一次則是2008-2009學期。據王先生介紹,這都是強強從學校獲得的。
『可這能證明啥?』言語雖如此,王先生的眼裡還是露出了幾分自豪。不過,很快他又神色黯然,嘆了口氣:『如果不是老師告訴我,我也不知道孩子會那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