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寶、支付寶、商家信譽、旺旺——這些詞語如今是大學生的常用語,在校園裡、在宿捨裡,怎樣買到物美價廉的好東西,也是每天都能聽到的討論,再看看那些快遞公司每天中午就像開展銷會一樣,在宿捨樓下擺開一長串各式各樣的郵件。但是還有許多同學不懈於或者不願嘗試網上購物,阻礙他們的原因是什麼?那些熱衷於網上購物的學生,他們的購物動機、購買物品特點又是什麼?男女大學生在網上購物有什麼樣的區別?
帶著這些問題,天津大學工商管理學院的本科生汪超和周健在老師的指導下,兩年前借助一次專業實習的機會,開始對這一問題進行研究,調研課題最後被定為『大學生網上購物行為模式的調查研究』,並形成報告。
『看似網上購物很紅火,其實《中國互聯網發展報告》指出,我國大量的B2C網上銷售商都在虧本經營;網上購物的增長速度遠不及網民的增長速度。我們也很奇怪為什麼會有這種現象。』汪超和周健以天津市大學生為例,先後組織了3次大規模的問卷調查,回收有效問卷近1500份,之後用專業統計軟件進行匯總分析。
他們研究發現:阻礙大學生進行網上購物的主要心理障礙因素是:產品的品牌、價格、質量、可靠性、保質期等方面,以及網站上同類產品的信息豐富程度、可篩選性、可對比性是否能夠達到購買者的預期標准。此外,網上交易的安全性、方便與否也是影響因素。男生更多懷疑的是網站信息的可靠性,而女生則更多懷疑的是網上購買產品的質量。
他們的研究也回答了自己最開始的好奇:求樂、求廉、求方便是大學生網上購物的主要消費動機,男女消費動機存在顯著差異。男生比較看重便捷,而女性更加重視價格。
另外,他們發現,從網上買來一件商品自己是否滿意,除了商品本身外,支付方式、商家信譽、運送滿意度也是影響總體滿意度的幾個重要方面。
『我們沒有停止於描述性的研究,在兩年多裡,我們寫了一份調查報告和3篇論文。下一步,我們准備把研究成果提高到應用階段,給B2C網上銷售商的經營決策以建議,並進一步為政策制定者制定政策法規以參考。』汪超和周健都是學管理的,但是因為這個項目,他們自學了許多社會學、心裡學、統計分析等方面的知識。(李新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