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教育  >  公務員  >  面試綜合
搜 索
2010國家公務員考試報考技巧:職位精確原則
2009-10-18 00:32:09 來源:新華網  作者: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主持人:剛纔劉老師說過職位的問題,今天我們得到消息,說這個職位庫就是130多家單位要招15000餘個崗位,要招哪些職位也要和大家見面。這個職位的報考,看起來也有一定的技巧。而且馬上我們就要面臨這個問題,我這個專業、我這個經歷,我報這個也行,報那個也行,我怎麼報纔能提高成功率呢?您二位給點『指示』。

  吳紅民:職位報考方面,我們有一個建議非常明確,叫『職位精確符合原則』。什麼叫『職位精確符合原則』?就是說一個職位的要求可能有幾個:第一,對學歷有要求,有些必須是碩士的,有些甚至必須是博士的。第二,英語四六級,第三,政治面貌,是不是黨員,有些是有要求的。還包括第四個基層工作經歷,這也是一個條件。實際上也包括專業。這五個方面,大家最好能夠做到精確符合。什麼樣的職位是最可怕的,是競爭力最高的?它一般不是最好的部門,而是要求最低的部門,比如說專業不要求,四六級不要求,基層工作經驗不要求,政治面貌不要求,學歷不要求,那完了,他一定是報考人數最多的,三四千比一,往往是這種職位。

  主持人:符合的人群比較廣,這個報不了,那個報不了,這個能報,於是只能報這個了。

  吳紅民:我們建議很明確,如果具備某一方面的硬性要求,就可以朝這個方面去報,比如我是中共黨員,非黨員的我就不報,我就選擇中共黨員的職位。我英語過了六級,我專門挑六級,我是碩士,我專門挑碩士的,本科的可以不去考慮。通過這種辦法,可以把大量的競爭對手排除在門外,這是精確符合,是很重要的。

  主持人:就是在職位要求時,我要找高標准的,我達到這個線了,我就考慮這個職位,如果我達到這個標准,距離他報考的職位有一定的差距,他要求比較低的話,我還不去考慮了,因為競爭壓力是比較大的。

  吳紅民:原則上要求越低,競爭壓力越大。當然這只是一個方面的因素,還有別的因素,還有包括自己的理想和追求,自己的能力、自我的估量,還有很多因素要考慮在裡面,這是一個方面。

  劉彥:我補充一下。確實很多人競爭公務員,並是說只是想成為公務員,隨便哪個職位都可以。對於這群人而言,不見得非得今年考上我就認定了這個職位,我今年去試一試,可以在接下來一到兩年的時間裡面認真復習,因為我們發現近幾年的考試過程當中,湧現出了這樣一群考生,他們就是通過半年左右的復習之後,集中地去考幾個省的職位,也有一些人連續四五年就考同一個職位,我就認准了它,志在必得。我覺得大家應該相信,公務員考試考到今天,雖然競爭壓力越來越大,考試的難題不斷提昇,但是歸根到底考試的內容就這些。公務員考試考備考,如果一到兩年的時間真的是在紮紮實實地備考,可以說今年考不上,明年也基本沒有問題,只不過有些人號稱是年年考,為什麼考不上?他只不過在要考的時候報個名,考前大概一個月左右的時間看了看,他沒有真正系統的復習,如果真正對某個職位有一種特別強烈的追求,我覺得可以選擇它。因為歸根到底,你競選到這個職位之後,如果你不能真正熱愛它、適應它,你很難做好它。有很多考生考上公務員以後,最終由於工作不匹配,不得不離開這個崗位。

  另外,有些職位要求非常低,報考的比例非常高,我再補充一點,不但報考的比例非常高,並且質量還非常可怕。沒有任何要求的,質量為什麼那麼高呢?原因是報考政策的一些限制。現在的政策依然是比較傾斜於文科生。就是文科生能夠報的職位相對來說比較多,理科生能報的相對來說比較少。相當一大批優秀的理科生,最終由於專業的限制,沒有辦法報要求比較高的職業,只能報沒有要求的職位。

  主持人:報這種框式的職位。你無要求了,你過來吧,只要你夠我們的標准,你就能來。因為專業限制,主要是個人意志,因為專業限制,不得不屈就於此,其實能力很高,造成了競爭壓力的無限擴大。

  劉彥:不但數量大,而且質量也高。另外是特別好的職位,基本上除非你有超人的實力,基本上就不用考慮了。因為那種職位即使只報了一兩個人,這一兩個人往往素質都是非常高的,沒有對自己絕對的自信,他是不會去報這個職位的。所以,即使我們想要去碰運氣,我們去報那種只招一兩個人的,也只是招那種不是特別熱的職位。這個職位只招一個人,相對來說風險比較高,有些人不會去報。

  另外,還是之前的一個觀點,如果真的想去考上公務員,還是可以去考慮一些相對來講要求吃苦耐勞、比較邊遠的地方。

  主持人:提高自己的錄取率,走進這個門裡面是一個目的。

  劉彥:中央政策長期的引導,確實希望這些大學生到邊遠的地方去。事實上對於到公務員這個行業發展,在艱苦、邊遠的地方鍛煉的經歷其實是非常難得的。

  主持人:對個體來說是有好處的。

  劉彥:對長遠發展來講是有好處的。比如我國的主要領導人,他們年輕的時候都是在那種艱苦的地方鍛煉過的。比如在甘肅修過水庫的,一修就是十多年。

  主持人:所以考生報考的時候也不能挑肥揀瘦,一定要針對自己的能力來定位。

  我在做國考的時候,曾經有一位考生跟我們頻道諮詢過這樣一個問題,說報考的時候有人提醒他,你不要提前報,你一定要最後報,你提前報了的話,你報的時候纔十幾個人報考,等最後一公布,兩千多人報,你多吃虧,所以你一定要最後報,哪個競爭壓力小再報。

  您對這個策略有什麼看法嗎?因為我們做這個東西的時候,經常發現最後出現某些職位報考的井噴,一下子就上去了。您對這樣的做法有什麼看法嗎?

  吳紅民:之前確實有過這樣的做法,說報名不要報的太早,報的太早可能中陷井,最後再報。是否選擇一個什麼職位,什麼時候去報,應該取決於幾個條件:第一個條件是自我能力,就是自我定位。第二,自己的追求,這也屬於自我定位的一個范疇。實際上我們講,一個考生在人力資源的角度來看,他要做一個自我優勢和劣勢的分析,分析完畢以後,發現自己適合做哪個職位,他去報考,而不是首先判斷這個職位到底有多少人去報。現在實際上很多考生確實存在一個相對來講這樣一個心理。實際上公務員考試發展到今天,絕大部分同學都知道放到最後去報,不像以前了,以前06、07的時候,剛剛一公布,考生馬上去報名。現在的情況不一樣了,現在有很多人會放到後面去報,對我們的考生來講,首先並不是別人報不報這個職位,而是你自己有沒有必要報這個職位,這恐怕是第一個先決條件,這個地方不准確的話,就會像劉老師說的一樣,考上了以後,做了剛剛兩年就跑出來了。這是一個很小的技巧性的問題。首先搞清楚自己到底要報哪個職位。

  主持人:這是不影響大局的。

  劉彥:當然某種程度上可以做一個參考。事實上有些職位在最後有一些井噴,但是如果在剛報考幾天就比較火爆的職位,會一直火到最後。

  主持人:不會出現其他井噴了,它冰凍了。

  劉彥:上來就很熱門的職位往往是很熱門的。說到底關鍵是博弈的東西,很難之前就能預測到這個職位就是這樣的。並且留到最後兩天報是有風險的。最後兩天報名,結果審核不通過,直接就可以期待明年的考試了。所以這樣一種風險也是現實需要去考慮的。你可以稍微晚兩天報,就是你對自己的目標和要求沒有特別明確的情況下可以晚兩天,但是沒有必要拖到最後兩天。

責任編輯:郭麗穎